「愿武康路的绿色,长留心间」

刚搬来上海时,我住在淮海中路和常熟路交界的一栋弄堂老房,中介介绍房子的时候,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只是说这房子南北通透户型方正,在前法租界这个地段极好,「你一定会喜欢的」临了他加了一句。
当时我还不知道,这片布满梧桐光影婆娑的街道,会在接下来的三年时光里,承载我对上海近乎全部的爱。
后来,我搬去了武康路和安福路交界闹中取静的小路上,是陈丹燕在《永不拓宽的街道》书中写的上海18条永远不会被拓宽的街道中的一条。房东太太和先生就住在我楼上,在一次聊天中得知她是研究旅居上海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的专家,出版了好几本中英文关于上海老邬达克建筑的书籍。其实上海最著名的邬达克建筑之一,应该算是武康路与淮海路角交汇处的武康大楼,这座楔形的邬达克建筑建成于1924年。那时的武康路,有着另一个名字,叫做福开森路——RouteFerguson.
电影《色戒》的最末了,放走了易先生的王佳芝,坐上黄包车面色淡然的对师傅说了一句:去福开森路。就是这里。
聂耳在这里创作了《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后来经田汉填词成为了我们的国歌,巴金先生在他故居二楼临窗前的小桌上撰写了《往事随想》和《创作回忆录》。这里也记录着张爱玲华美旗袍下的虱子,陈淑芸的素衣翩然,王琦瑶窗棱碎光前单薄的侧脸,林徽因那句「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枪炮前夕,在这片前租界的树影斑驳里,多少工笔描摹般的灵魂,维系着克制的柔情和温和,在真实的人生和文学创作中,早悟兰因。
我还记得去年从这里搬走的那天,房东托先生给了我一本她写的书作为临别礼物,翻开首页写着「愿武康路的绿色,长留心间。」默念的瞬间,满是触动。
关于这里的诗意,存在在细细碎碎的光影中,里弄洋房的漆木楼梯转角处,小壶煮的街角咖啡香气,玫瑰司康饼的甜蜜,老师傅们用剃须膏刮脸的讲究,花店里暖光灯下老式留声机的沙沙声。「走在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要写诗。」当年英国文豪萧伯纳先生,与鲁迅和蔡元培漫步福开森路时这样说。
鲁迅、萧伯纳和蔡元培三位先生在福开森路
即便搬离了这里,我也经常找借口回来,认识了Bamboo(@Bamboo专栏)之后,我常常整个下午整个下午地赖在她家里,她家住在离我原来家走路十几分钟的复兴中路上一栋老法租界的历史建筑里。
为了这篇推送,我们请摄影师记录了我们在一起的一些片段,梧桐树下的漫步,咖啡桌边的闲聊,和草地上的下午茶,这些和阳光相处的、洋房里弄间的春日午后。
4月春光下的上海,已是早早地迫不及待地显出了夏天的踪影,那天阳光炽烈,我带着一束洋甘菊去咖啡厅找Bamboo。席间我们讨论起关于”生活方式/Lifestyle“这件事,我也记录了一些我们俩各自的观点:
很多人觉得诗意和美感是无用的,不是生活必需品的它们,是布尔乔亚无病呻吟式的罗曼蒂克,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想说些什么?
Sugar:其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生活方式”这个词本身,选择在怎样的街区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从追求logo慢慢变成追求品味,旅行时住的酒店探访的小店,和陌生人交谈的内容,突发奇想去学习新的知识和一门技能等等等等,这些选择这些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并为之付出的努力」都在最后成为了生活里隧道尽头的光吧。一个人为他想要过的生活去改变,是我们能对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Bamboo:一个人穿衣可以有style,行事可以有style,生活当然也可以有style。在我看来,一个人身上的种种style是融会贯通的。(我不能相信一个穿衣没品的人在家居装饰上有多么的惊艳脱俗)你自己生活的状态和样子就是自己的lifestyle,如果你觉得这事儿耗时耗力了,或许是因为着急跟风模仿了不适合你的生活方式。
那镜头前、文章中、社交媒体上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是”时刻精致“吗?
Sugar:社交媒体展现出来的一面肯定是经过修饰的,但是生活里也不差吧,因为作为生活方式博主,分享给读者的都是基于生活中的种种,有经历才能做出更真实的内容,读书时的感受,花的颜色和气味,电影带来的触动,旅行的体验,如此种种在自己身体里过一遍记录下来变成的文字,字里行间才更能打动人。
Bamboo:我觉得要怎么看理解“精致”这两个字。我其实是一个很懒的人,不太想费力去营造些什么,或者为了镜头和社交媒体再去打造一种形象。我只能说自己算是有一点点“审美洁癖”,不能接受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丑东西(哈哈,抱歉我讲的直接)。很多时候在生活细节上多花一点心思,也是下意识的(否则可能会浑身难受吧)。但我不喜欢“精致生活”是有固定模板的,好比一定要像INS图片呈现,一定符合某种风格,一定有哪些饮食习惯……我觉得生活是自己的,能满足自己的美学和实用需求就是“精致”。
春光下的野餐,这张照片我特别喜欢
不论是否在镜头下,我们都尽力穿戴好“博主”这个身份,将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所爱分享给屏幕前的读者,大到是非观点的输出,小到爱用的美妆产品,点点滴滴认真对待,这大概是我们最相近的地方。这一次,我们一起,和你分享Jurlique茱莉蔻全新上市的轻透防护乳。
这款防晒乳的防晒系数有SPF50+/PA++++,对于夏日的防晒需求来说绰绰有余。通常高防晒系数的产品我是有点非常抗拒的,对于不是干性肌肤的人来说,在底妆前加入防晒产品,是需要非常大勇气的一件事,因为高防晒产品一般成分下手重,使用体感很油腻,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我都没有给大家推荐过任何脸部防晒产品,因为我自己真的没有遇见过真正合适的。
但茱莉蔻这款轻透防护乳,运用了POLA前沿的日本防晒黑科技,成分无油(很重要!),质地超乎想象的轻薄细密,上脸之后肌肤极易吸收。Bamboo是标准的干性肌肤,追求有光泽感的底妆妆效,而我你们已经很熟悉了,是标准的混合型肌肤,对于底妆的最大需求就是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维持哑光状态,大部分时候,我们俩非常难给对方种关于基础护肤的草,因为诉求实在差太多啦。

但这次你看,我们在底妆前都用了茱莉蔻这只高防晒系数的轻透防护乳,它是真的很完美地完成了它的任务。拍摄那天我们从早上八点多开始上妆,到下午六点赶在太阳下山前结束,中间换衣服补妆的时候,我留心观察了一天下来妆容的变化,除了轻微的正常出油外,妆前使用的这支防晒乳,没有对妆容带来任何我以前担心的负担。质地舒适,丝毫不厚重、不融妆,也不浮油浮粉。
Bamboo说她作为干性肌肤,上妆前后都会使用防晒乳(妆后还能补防晒乳,这在混合肌和油性肌这里根本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所以我作为混合肌的代表,也要向大家推荐一个小撇步,就是在护肤完成后上防晒乳前,再使用一次质地轻盈的镇静保湿喷雾,保证肌肤的湿润度,避免因为缺水而导致出油的状况。
这里使用到的是茱莉蔻的限量粉色花水?
上个星期我去了澳洲,来到了Jurlique茱莉蔻的家乡,作为1985年就创立的澳洲护肤品牌,它从创始至今,一直坚持天然护肤的理念,产品中有95%以上的原料都是来自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山丘活机农场种植的植物。
在BondiBeach的那天,自然是带着这只小可爱去了~很难想象没有高防晒系数的防晒乳怎么能survive海边炽热的直晒,在太阳下四个小时之后,我同行的朋友被晒伤了(尤其是鼻梁和额头处),但我的皮肤状态依旧很清爽也没有被晒伤晒红,这只轻透防护乳中融合了6种源自南澳的植物精萃:药蜀葵根、洋甘菊、金盏花、金纽扣花、紫松果菊、和菊苣根,保湿、镇静,并通过这些植物强韧的自然力量,阻隔紫外线对肌肤伤害的同时,质地轻盈舒适不加重肌肤负担,非常适合每天使用,不论是度假旅行还是日常的城市生活。
我和Bamboo还一起拍摄了一条视频,第一次用视频的方式和大家见面,有些忐忑,希望你们喜欢:)
购买Jurlique茱莉蔻轻透防护乳天猫口令:
¥G4blbABxBaH¥
420元/50ml
从留言中抽取一位送出
Jurlique茱莉蔻轻透防护乳正装一支?
Enjoy the sun.
我们留言区见
***** by sugar *****
“好看”我们,和更多人分享你的好品味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