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卖官的汉灵帝,到底有多少奇葩的经商策略:有德者可享受半价

文:风林秀
有德的皇帝,德政大体相同;昏庸的皇帝,却是各有各的昏庸。
提起历史上的昏庸帝王,人们大致会想到商纣王,周幽王,隋炀帝。不过,汉朝有个皇帝,虽然名气没有上述几位昏君那么大,但他做的事情,让几位前辈后辈都大呼汗颜,望尘莫及。
这位皇帝就是汉灵帝。
汉灵帝在位期间,做的每一件事都足够让历史为之瞠目结舌。比如,他发明了“开裆裤”、“流香渠”。这些东西,咱们就不具体承应描述了。
汉灵帝还有一项发明就是“宫中市”。简单说,就是让宫女们在宫中做买卖。
灵帝做事还是非常认真的。为了让“宫中市”更像民间的集市,他亲自布置指挥,在宫中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店铺,摊贩,大排档。然后让一部分宫女嫔妃扮成各种小商贩进行叫卖。另一部分则扮成顾客。此外,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几乎跟外面的集市没有什么两样。
灵帝自己有时候扮成卖货的商人,有时候扮成顾客,与大家一起谈价还价,甚至吵架拌嘴,玩得是不亦乐乎。
时间一长,灵帝觉得,这“宫中市”做买卖,都是小商小贩,赚不了大钱啊。怎么办呢?灵帝还真是聪明,他决定,要不咱们再开一家“卖官店”吧。
01
灵帝是个实干家,他说干就干。为了搞好这个“卖官店”,灵帝还真费了一番心思呢。
先要定好一个基准官价。简单说,就是一个官位值多少钱呢?这个基础标准就是每一个官职的俸禄。购买的价格就是俸禄的一万倍。比如说,年俸二千石的官,售价就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售价就是四百万钱。
说起来,灵帝这个价格定得可真是太高了。许多人即使想当官,一时半会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怎么办呢?
灵帝有办法。在官价的基础上,灵帝又提出两个策略。一个是“德者优惠法”。有德者买官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如果德行特别高者,还可以享受三分之一的超级优惠价。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有史料记载的。李贤注引《山阳公载记》: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
还有一个策略是“任期分期付款法”。也就是说,你可以先交一个“首付”,剩下的钱,等你上任之后按月慢慢还清。当然,这个就需要买官者支付一定的利息了,俗称“买官按揭”。
灵帝绝对是一个经商的天才。按理说,他出台的卖官政策已经够优惠了。可是,为了刺激大家买官的兴趣,灵帝还有跟进的策略,这就是“议价”。
灵帝要让大家知道,买官是可以还价的。为了方便讨价还价,灵帝专门在西园设立了一个“官吏议价交易所”。这个交易所如何运作呢?那就是招投标。
想买官的人,提前先对意向职位做好“背调”,然后出一个估价投标。灵帝根据大家的投标进行集合竞价,再派人进行一番考察。因为前面说了,有德者具有一定的优惠幅度。当然了,一般来说,最后都是出价最高者得之。
这个“议价厅”的作用非常大。通过大家的集合竞价,灵帝就能知道,大家最想当什么官,最想去什么地方当官。根据这些资料,灵帝还可以适时调整各种官职的官价。比如说,地方官的价格就是朝官价格的两倍,各地县官的价格则与当地土地、物产、百姓生活消费水平等等有很大的关系。
有了这个“议价厅”,灵帝的收入陡增。在此基础上,他又发明了更多的增收办法。比如,上任之后平调,要缴纳“调迁费”;升职,要缴纳“升迁费”。总之,无论官职变动还是地域调动,都要缴费。
卖官生意如此火爆,灵帝一个人就有些忙乎不过来了。于是,他又出了“卖官第三策”,那就是招收一个全国总代理。
总代理的人选就是灵帝的母亲董太后。
董太后也是一个嗜财如命的人。灵帝在西园交易所之外,让董太后在后宫又开了一个交易所。灵帝把一部分卖官的生意批发给董太后,然后董太后再去营销。形成了一条买官卖官完整的产业链。
灵帝的做法,让一些想当官却交不起“做官费”的人望而却步,甚至弃官而走。有一个叫做司马直的人就受不了了。
02
司马直被任命为钜鹿郡太守。这个官职的价格应该是三千万石。考虑到司马直很正直,于是灵帝给他减免了三百万石。可即使这个价格,司马直依然买不起。但灵帝这边一直催着他赶紧进京办理入职缴费手续,司马直没有办法,硬着头皮上京。走到孟津这个地方的时候,司马直服毒自杀了。
司马直之死,灵帝感觉到了暂时的内疚。不过,卖官的事情他并没有打算就此停止。因为灵帝觉得,这个方法真是不错,可以让做官者始终有一种紧迫感,早晨一睁眼,就会想,呀,我这个月欠皇帝的“做官费”还没有着落呢。于是,可以激励他们干事的热情。
可是后来,又出了一个叫崔烈的官员,让灵帝的这项发明蒙上了阴影。
要说别人买官,可能是胸无点墨。但崔烈不同,他是真正的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名士。但对于灵帝来说,名士买官也要花钱,但你可以享受优惠呀。咱们不是说了吗?有德者可以减半,甚至减掉三分之二。够意思吧。但是你想免费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对于其他买官者来说是不公平的。灵帝就这么耿直!
没有办法,崔烈也买了一个官。他是花了五百万买了一个司徒。要知道,这已经是优惠价了哦。
司徒是个重要的官。举行封拜仪式,皇帝都要亲临现场的。
仪式举行完之后,灵帝突然有些心疼了。他心疼什么呢?当然是这个官职价格卖低了啊。
于是,灵帝对旁边随从说“悔死朕了,卖少了,这个官职可值千万啊”。
旁边的中常侍赶紧插嘴说:“崔烈可是名士,他肯出五百万已经很不错了。陛下你都不知道我从中做了他多少工作,他才肯来买这个官呢”。
灵帝一听,也只得作罢。
因为这件事,崔烈也始终心中不安。有一天他问儿子崔钧:我如今位列三公,外面百姓怎么议论我?崔钧说:百姓都说你虽然位列三公,但却浑身的铜臭味。
这就是“铜臭味”的由来。
不管外面怎么议论,灵帝依然非常笃定地坚持卖官。从公元178年卖官开始,一直卖到189年。后来为什么不卖了呢?因为灵帝就活到公元189年。这年他34岁,卒。
汉灵帝临死之前,准备立刘协为太子。可是一群外戚和官员要立刘辩为太子。灵帝只好把刘协托付给自己的心腹蹇硕。
蹇硕虽然是灵帝心腹,但官职并不大。既然灵帝如此信任此人,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大官呢?原因很简单呢,大官都卖给别人了。灵帝舍不得每一笔巨额的卖官费啊。同时灵帝也觉得,蹇硕既然是自己的心腹,都可以替朕行事了,再去买一个大官,这不是白糟蹋钱吗?那么说,灵帝可不可以直接就给蹇硕一个大官做呢?当然不行,这不符合灵帝的规矩啊。不给崔烈免费,是卖官不避“贤”;不给蹇硕免费,是卖官不避“亲”。
在灵帝活着的时候,蹇硕权力很大,但他只是借灵帝来发号施令。如今,灵帝死了,蹇硕的号令顿时就失灵了。
宫中的何皇后(灵帝死后就成了何太后)找来自己的哥哥何进。一起发动政变,立14岁的长子刘辩为皇帝,史称汉少帝。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辅政。之后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了,董卓来了,袁绍来了,曹操来了,刘备来了,三国演义时代来了。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撰文:风林秀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推荐阅读▼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