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那些吆喝声朱文虎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陆悦
编辑|滕新晶
图片|网络
远去的那些吆喝声
作者/朱文虎
卖小狗节节肉啦!卖烂蚕豆啦!卖麦芽糖啦!……这一串串流动的吆喝声,过去常飘荡在我的家乡大街小巷中。现回忆起这些熟悉的吆喝声,听起来依然是那么亲切,那么有味道,让我重新追忆留在岁月里那段孩提时的美好时光。小狗节节肉嘟,嘟,嘟,过去在家门口,我就能听到从老远处传来竹棒敲击的声音。一听便知道是卖小狗节节肉(本地方言叫法,实质上是小野兔肉)来啦!卖小狗节节肉的是位老年人。他身材中等,脸上黑黝黝的,他右手常举着用竹棒制成的敲击工具,竹棒之间一撞击,便发出一阵嘟嘟嘟声音,左膀挎着一只装满小狗节节肉的带把深圆木桶,竹棒边敲嘴里边吆喝着卖小狗节节肉啦。他每天不停的走街串巷,来回吆喝着卖小狗节节肉。那时的小狗节节肉二角钱一小块。对于那个年代人来说,价格也不算低。人们买一块小狗节节肉,相当吃一顿中饭菜钱。所以,小孩买一块小狗肉,大人有些舍不得,即使给你买了,小孩们也不知跟大人谋了多少嘴皮,才能吃上又香又细嫩的小狗节节肉呢。小狗节节肉属卤菜品。外表呈红色,肉质新鲜,口感细腻,香味浓郁。当时,此肉在本区域堪称一绝。如买上一块肉,能满足孩子们舌尖上的味蕾。有时,大人们看到他来了,花几角钱买几小块肉,倒上杯小酒,细细品尝这美味佳肴的小狗节节肉。有时,家里来了些亲戚朋友,大人们也会买上十块八块肉,当一道上好的佳肴招待客人,以尽主人的心意,我们小孩子也跟着客人沾光。据说,这位卖小狗节节肉的老人是东沟人。他从家里跑到我们益林小街上,单片需十多里路。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准时赶到我们小街上叫卖。一天一桶肉也能卖光,有时还供不应求。约八十年代,我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也听不到他的吆喝声了,不知何因?风雨几十载后,约2000年未,我在县城大街上,又听到这样熟悉的竹棒敲击声,我以为是这位老人又重新“出山”了。那知,我走近一看,不是这位老人,而是一位中年妇女。心想,眼前的这位妇女,是不是原这位老人的传人,我没好多问。后听说,这位妇女是名下岗工人,因家庭经济负担重,便把父辈传下的传统手艺,重新复出,呈现在县城大街上,让人们重新品尝到正宗的当年小狗节节肉口味。可是,好景不长。没卖多久,这位妇女突患重病去世了。刚刚走向人们生活的美味小狗节节肉,又一次出现断节现象,竹棒敲击声也随之消失。五香烂蚕豆提起五香烂蚕豆,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们都知道,有一个流动卖五香烂蚕豆的中老年人。他的吆喝声很特别,很有个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位卖烂蚕豆的人,年龄约五十多岁,有一张瘦长脸,笑起来脸庞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他膀子经常挎着一只竹篮子,里面装着五香烂蚕豆,上面盖一层白纱布,他每天穿越在大街小巷,流动吆喝着卖烂蚕豆的声音。他常叫喊着,烂烂来!烂烂来!后声拖的稍长,这样独特的吆喝声,容易被人记住。其实正音发声是,烂烂豆!烂烂豆!凡听到他的吆喝声,人们都走出家门,前来他处购买,小孩也常跟着大人跑过来凑个热闹。烂蚕豆制作环节简单。先将老干蚕豆浸在水里泡上几小时,待蚕豆澎涨,皮壳柔软时候,用剪刀在蚕豆上竖剪个长口,洗净后,倒入锅中煮,适量洒点盐,放入五香佐料,水沸豆口裂开,捞起冷却,尔后放进笆斗里反复闯多次,直至闯出豆粉来,这样五香烂蚕豆程序就完成了。他的五香烂蚕豆风味独特,烂烂的,粉粉的,香香的,老少皆宜。你不吃,光闻到那种香味就直入心房。那时,小孩都喜欢买他的烂蚕豆,一分钱可买十个,既好吃又解馋。他的烂蚕豆不但受到小孩们的喜爱,而且还深受大人们的青睐。那个岁月,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低下。小街上的人家早晚都吃粥,如花上二三角钱,买一小碗烂蚕豆回家,一家人围坐一起,边喝粥边吃五香烂蚕豆,也算是一顿幸福的美味咸了!有的男人们喜欢饮酒,到他处花上五六角钱,买上一碗烂蚕豆,当作一道美美的下酒菜,喝上两盅小酒,心里挺舒服的。这位卖五香烂蚕豆的人,家住在益林三里半农村地方。每天他循环跑大街小巷叫卖数遍,时间长了,他都熟悉了这里人,人们对他也熟悉了。见到他打招呼说,烂烂来来啦!虽人们学着他的喊音,但他听惯了,也认可了人们对他这样的称呼。多少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这位卖五香烂蚕豆的人,不知在他熟悉的大街小巷,留下了多少脚印,他那特别的吆喝声,一直在我心中回荡。麦芽糖小时候,有几个挑着糖担的人,常活跃在我的眼帘里。他们挑着担子吆喝着卖麦芽糖,声音时常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吊起孩子们的口味。那时,他们成为大街小巷的一道流动风景。麦芽糖是用麦芽加工熬制成糖浆,经冷却后,凝结固体,形成扁糖饼状。糖为淡黄色,表层洒一层食用白粉,口感脆甜,是孩子们喜爱吃的一种糖品。这些流动生意人,担篓是用柳条编织的。篓上摆放一块方木质托盘板,麦芽糖放在上面,糖底下垫一张塑料薄膜纸,防止糖粘板,糖上方盖一层旧白布,在配一把铁皮刀和一把铁棒锤工具。这样就形成一副糖担。挑着糖担的人,有男有女,有的用嘴吆喝,有的敲着当锣吆喝,有的吹着竖笛吆喝。他们发出的各种吆喝声,各有千秋。女的声音柔和,男的声音粗广。他们挑着担子,走大街、串小巷、跑校园、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嘴里不停的吆喝着,卖麦芽啦!孩子们闻声而来,花上一二分硬币钱,糖主根据分值,手拿一把铁皮刀,刀案在糖饼上,用小铁锤棒在刀上轻轻一敲,一块薄条状的麦芽糖便从刀上掉下,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甜在嘴里,乐在心里,脸上不时露出甜甜的笑容。在那个年月,多数家庭小孩较多,小孩跟大人哼一些零花钱不易。有时候,大人被小孩实在闹的不得安稳,顶多给你一二分钱,最多五分封顶。所以,别的小孩拿钱买糖吃了,无零钱的小孩只好眼巴巴的看着,小舌头在嘴唇边上滑动。那时,这些糖担主抓住这一特点,采取灵活经营的方式,用废旧物品折币兑糖,为孩子们提供便利。他们从家里拿来旧布巾、废塑料品、破铜烂铁、空酒瓶等物品,纷纷前来兑换糖吃,孩子们的欲望得以满足,糖主生意兴隆。一天下来,这些糖主也能挣上些辛苦钱,心里乐滋滋的。他们从早上出来,天黑才回归。笛子作为一种民间乐器,音色优美。然而,这些糖主用来吹卖糖的调子,实属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心生欢喜。每当听到他们吹的声音,总觉得是一种艺术享受。悠扬的笛声,也常常会引发我买糖的兴趣。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这些挑糖担生意人的流动身影,一直闪现在大街小巷,幽远的吆喝声,送走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时光的脚步总是在岁月里飞奔。小时候吃的这些食物,仍在记忆中回味,熟悉的吆喝声,总在耳畔回荡。如今的小孩虽很幸福,吃的零食品种繁多,但怎么也吃不了出我们那时的感觉和味道。那些远去的一声声吆喝声,已消失在那难忘的岁月里,成为那时地域一段文化的烙印……
作 者 简 介朱文虎,江苏阜宁人,八十年代初期,在军营里酷爱写作,曾在《前卫报》发表过许多作品。从此,他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勤奋笔耕,挑灯夜战,在全国省市县十多家报刋杂志电台发表各类新闻题材作品3000多篇。进入九十年代,他涉足散文事业,潜心钻研,对文学执着追求,写出一大批优秀散文作品,发表于《江苏工人报》《粮油市场报》《江苏粮食研究》《现代快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金陵晚报》《盐城工运》等报刊杂志及多家网络媒体上。该散文特点,以景抒情,以情抒怀,文笔流畅 ,词语华美,像山涧清润的小溪,流淌出人生哲理,在报刊多次征文中获奖。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西散南国文学社签约作家
杜明月 龚铃洲黄祥银王亚欣赵达
徐非也 葛张尚洁 张译丹 郭榕亭
王志娇 史忠华张小利 张忆苏 杨飞
朱钟昕 刘瑞敏黄晓梦 刘胜彪 许江
张靖
(名单持续添加中……)
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林膑 董守和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刊物艺术总监:龙怡珍
微刊艺术总监:陈超 曾寿
艺术顾问:王远笑 罗强英 胡瑞忠 左上勋 邓英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常务副主编:妙妙
副主编:孟丽华 肖龙 段鹏尧
编辑部主任:黄传安
编辑部副主任:滕新晶 叶彩虹 王亚欣
审核部副主任:刘瑞敏 陆悦 魏来安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推广部副主任:杨雯兰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编委:杨青 次央問問胡文举傅沐辉
小黑龙玉波袁非独孤白 许江
黄苇 卫云吴秀珍陈立国成再耕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