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

“你要控制你自己!”
赶上祖国生育政策,所以我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体会过其中滋味。
这会儿二宝快要来了,不免有些焦虑。
因为手足,不像朋友般可以选择,无论愿意与否,都将成为一生的牵绊。
好的手足关系是一生的财富、坏的则是孽障。周末在公园里,常常看见大腹便便的老外妈妈,最厉害的一家——妈妈肚子里面揣着一个,手上推着2个,后面还滴溜跟着2个。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大孩子通常非常会照顾小孩子,无论大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游乐园里抱着他们的兄弟姐妹溜滑梯、荡秋千的比比皆是。
倘若在国内我们恐怕不放心这样给孩子带孩子,而且大孩子也未必乐意。市面上各类儿童读物,大量包含兄弟姐妹的故事,大孩子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对小BABY的到来充满期待。
接宝贝放学时,也常常看见有大哥哥姐姐代替家长来接小弟弟妹妹。
在这里,有兄弟姐妹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而没有才是很奇怪吧。
另一方面,从我认识的本地成年人身上也不难看出,虽然他们兄弟姐妹多,但是每个人的个性还是非常独立,相互影响较小,和国人的情况不同。个人觉得,国人的手足关系更紧密,相互影响更大,但是细想下听过的手足关系,少有相处甚好的。
追溯源头,从我们思想来源的《诗经》中可以看出,姐弟或兄妹关系就有“亲密”和“对立”两种:
《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是描写王室贵族长兄面对自己即将出嫁的二妹,满是牵挂和不舍。但这种纪录为数不多,多数还是对立关系。
《卫风·氓》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女子被抛弃,遭遇凄惨,而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也冷眼旁观,不但不出手相助,还将这视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与兄妹关系相比较,《诗经》中的兄弟关系要单纯的多,多数是表达兄弟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感人诗篇:
《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一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简短有力,足见古人对兄弟的重视程度。
后世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描绘兄弟天各一方,同望一轮明月,抒发兄弟深情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也是在佳节怀念身在异乡的兄弟。虽然我们传承了历史,但是时代也在进步,随着今天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高,特别是经济独立后,“兄妹”和“姐弟”之间的关系必然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与此同时,地位上升的女性也会对“兄弟”间的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为小家庭中女性地位提高了,兄弟之间相处必然受到小家庭的影响,兄弟关系会随之发生变化,遇好愈好、反之亦然。
说到这里,感觉终于找到了答案…小时候,手足关系更多的是靠父母引导。
在大家三观正确的前提下,明确手足相处的原则和底线,鼓励孩子们相互尊重,不偏爱,要求孩子互相付出、互相扶持,引导孩子利用“双赢”解决分歧,提供孩子的平等对话机会、反思和解决问题。
从小建立起好的手足关系基础。
成人后,手足关系就得靠祈祷啦。
人生大事,父母说了算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所以画风不得不转——只希望两个孩子,不但自己如期待般的优秀和睿智,也都能找到“贤良淑德”的另一半。
继续保持良好的手足关系,扩大统一战线,在人生旅途上相互支持。以前人们常说独子不好,但我发现也不见得个个独子都“自私自利”,好好栽培便好。
现在要养育两个孩子,比独子难度大多了,不但两孩子要照顾好,精神世界也要必须建设好,工作量成倍增长,紧张+心累…倘若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慢慢就会发现,这世间除了父母,还有可以相互依靠的手足、真心的对待自己,人生的道路不会充满孤寂,这便是最大的好处…
那么多辛苦也值得了!产前焦虑症啊,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最后,为自己打气,为所有二胎妈妈们加油!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