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因“胎记”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千万别忽视这种情况

对于身体上的胎记,有一种很美的说法,胎记是天使吻过的痕迹。但是有些胎记不仅不能这么说,还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因为它是血管瘤。
雨琪的宝宝马上一周岁了,但是现在呢却躺在了医院,在宝宝满月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宝宝的红胎记不太正常,最好呢做个全面的检查,但是雨琪并没有当回事儿。反而以宝宝的红胎记为荣,觉得宝宝特有的记号,以后呢都不怕丢了。
可是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宝宝的胎记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大,慢慢的爱浮肿起来,跟血泡一样。前几天宝宝还发起了高烧一直咳嗽,这次雨琪没有在拖延时间,抱着宝宝呢就去了医院,但是检查之后医生却说已经晚了,即使是治疗,也很难能够救回来。
在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呢,宝宝经抢救无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在这里提醒各位宝妈,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需要宝妈多多的去观察,当发现异常情况时,不要耽误时间,赶紧带着宝宝去儿童医院,如果没有问题还好,万一真的查出问题,也好及时进行着治疗。
肉眼辨别血管瘤和胎记
区别血管瘤和胎记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血管瘤通常都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边缘不规则,一压就会褪色;而胎记受压时不会褪色。
血管瘤是由扩张、增生的血管组织构成的一类良性肿瘤。血管瘤在宝宝中的发病率约为3%-8%。大部分血管瘤是先天性发育不正常,属于错构瘤性质,具有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性。有的研究表明它与雌二醇增高有很大的关系,造成血管瘤发生与环境污染、蔬菜、水果、肉类内所含有的生长素、催化剂、添加剂等化学物质有很大关联。虽然血管瘤是良性的,但它会破坏周围组织,尤其是颜面部的血管瘤呈浸润性生长,影响美观。在某些时候下,血管瘤可导致诸多的并发症,如溃烂、出血、感染等。因血管瘤延误治疗而导致比较严重后果的并不少见:
1.血管瘤在面部大面积的扩大,导致毁容。
2.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一部分孩子的血管瘤长在关节处,不及时治疗,血管瘤就会越长面积越大、越长越厚,限制关节活动。孩子的父母尤其要注意。
血管瘤3种常见类型
青少年及成人血管瘤都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未能及时发现或婴幼儿时未能及时治疗而缓慢增大、增厚,颜色由鲜红而逐渐变紫。目前新生儿身上常见的血管瘤可归类毛细婴儿血管瘤、海绵状婴儿血管瘤和蔓状婴儿血管瘤三种。
第1种:毛细婴儿血管瘤
这是最常见的血管瘤,它有多种表现――
1.橙色大部分为斑块,且大小不一,也不高出皮肤表面,为橙色或淡红色。
2.鲜红斑痣是指淡红色到暗红色的斑块,柔软、分叶状肿瘤,按压不褪色,不高出皮肤表面,好发于头颈部,数月内瘤体迅速增大,可扩大到数厘米大小面积。
3.草莓状血管瘤突出皮肤表面,随孩子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增厚,容易破裂造成出血不止等事件发生。
第2种:海绵状婴儿血管瘤
表现为皮肤下面隆起的肿块,表现圆或不规则形状,可高出皮肤表面。摸上去质软而有弹性似海绵,挤压后会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
这种血管瘤在刚出生时不是很明显,不过可在数月内迅速增大,对孩子的危害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的毛细婴儿血管瘤患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黏膜。
第3种:蔓状婴儿血管瘤
宝宝身上也会出现蔓状婴儿血管瘤,不过临床病例较少,这多是由于扩大的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互相沟通而形成的血管瘤,皮肤为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还可以摸到搏动的动脉,蔓状宝宝血管瘤不会自然消退,需要及时治疗。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