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写日记吗?

你喜欢写日记吗?
写日记是将日常生活转换为一种可供细读的文本形式,即伏案手写,“用文字对抗遗忘”,琐碎且真诚的文字片段堆积起自己的真实人生,里面可以是随机的所感所思所想也可以是平淡的衣食住行。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更迭,从blog到vlog,“写”日记这件小事分裂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原本被认为私密的、隐蔽的、模糊的日记文本借助电子媒介逐步走向公共视域。时至今日,发一条精心设计过的朋友圈图文或者自拍自剪一个短视频也是某种“日记”。
尽管日记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对于记录生活这件事,我们的热情似乎从未退减,不论是为了内省亦或外放,我们都渴望“看见自己”,不论是去看见亦或被看见。
前世名家们留下来的日记文本亦是我们珍惜的思想财富,脑海里蹦出那些文学大拿孜孜不倦写了一生的日记整理成册,时隔多年依然诲人不倦,其中有的佐证了自己文艺思想的诞生过程,有的只写家长里短窥视生活之余的名家们是如何自得其乐也能独立于世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
归根结底,都是自我与自我的精神对话。
这种对话,最是在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最能获得。
想到美剧《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第十集里,莱纳德,霍华德和拉杰被安排去清理罗杰·艾伯特教授的遗物。
莱纳德在博士的办公室里面发现了一本写满数据的笔记本,一厢情愿地相信这里面藏着艾伯特博士未完成的重要研究,搞不好会轰动世界的那种,于是他们找到艾伯特生前的同事问起,结果却发现这只是用来记录每日卡路里摄入的饮食日记。
莱纳德很沮丧,他不情愿相信一个人的一生会一事无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的一生怎么能一无所成?”霍华德回答:“事实就是这么悲哀,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注定有些人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这好像就是写日记的意义。
正因为普通,才值得歌颂
一百余年前,在英国有这么一本虚构又写实的日记连载,成了某种博客的鼻祖,这便是深受“大人物”喜爱的《小人物日记》。
钱钟书在《荣安馆札记》中提及这本日记书:余一九三六年夏游巴黎,行箧未携英文小说,偶于旧书肆得The Diary of a Nobody,姑购归阅之,叹为奇作,绛亦有同好。一九四〇年此书收入Everyman’s Library,而V.S.Pritchett复作文张之,知者稍多矣。(John Betjeman谓T.S.Eliot亦喜此书。)近日圆女方取读,因复披寻,益惊设想之巧,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
可见先生一家对此书偏爱有加,“叹为奇作”“惊其设想之巧”,认为“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
《小人物日记》英文原版小说插图
《小人物日记》托名小职员查尔斯·普特尔的日记,实为虚构作品。主人公老普是个公司小职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也过得心满意足:在郊区安了新家;老板对他很照顾;妻子也与他情投意合;还有两个关系不赖的街坊朋友。轻松诙谐的文字充分展示了谐而不谑的英式幽默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一种“幽默面对世界”的生活哲学。同时,再现了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被认为是维多利亚全盛时期郊区生活的“编年史”。
《小人物日记》中有讽刺、有感慨、有巧合、有无奈、有心酸……是一个普通市民五味杂陈的真实生活。日记里记叙的小人物,个个形象生动饱满,就仿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当然都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偶尔有机会参加一个上等人的聚会,虽弄得鸡飞狗跳、洋相出尽,可老普也并不以为意。
这本日记连载由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喜剧演员格罗史密斯(Grossmith)兄弟合著,最先是在当时著名的讽刺杂志《潘趣》(Punch)上连载,于1892年正式以书的形式出版,但重印数年,发行无数,足见该书之魅力。正如J. C. Squire在给该小说写的前言介绍中所说,“此书出版后百年不衰,其魅力在于写实的价值和对人物、事件刻画的幽默性。”
其日记的主旨就如写在这本书的扉页的那段话:
为什么我不可以发表我的日记?
我经常看到我从来没听过的人们的回忆录,我也看不出怎么就因为我刚好不是个“人物”,我的日记就不能是有趣的。
唯一的遗憾,是我没在年轻时就开始记。
——查尔斯·普特尔
《小人物日记》英文原版小说插图
记录着自己,也记录着时代
《小人物日记》并不是一本“名著”,却是雅俗共赏,颇受欢迎的小书。日记始于老普和妻子卡莉搬进一幢名为“月桂园”的新房子,一共二十四章历时十五个月的琐碎的家庭生活浮于纸上。
《小人物日记》英文原版小说插图
“老普开始写日记时年纪不小,已在一间贸易公司里兢兢业业干了二十年,膝下一个经常让他操心的儿子卢品,还好他跟妻子卡丽大部分时间可以说是琴瑟合鸣,另有两位成了好朋友的邻居戈英和卡明斯,同样重要的是,老普在公司里虽然被年轻人轻视,却颇得上司波卡普先生器重。日记从普特尔乔迁新居(他很有中产阶级味地将之命名曰‘月桂居’),开始过上幸福日子那天开始,大体上详细地记录了那段时间老普眼里的生活大事。日记的最后,是上司为褒奖他的忠诚,购下他租住的小楼送给他,儿子也在好歹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后,跟一个家境甚好的女孩订了婚,那成了他“这辈子最幸福的一天”,老普记了一年又三个多月的日记至此圆满结束。
很多时候虽然给了我们取笑他的理由,但格罗史密斯兄弟创作此日记,并非单纯是为了维妙维肖地刻画出一个经常出丑卖乖的活宝逗我们开心,那样的话就未免流于浅薄。头脑简单却心地善良的老普身上,也分明有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影子,体现出了我们的日常抱负和挫折,因此不时能唤起我们的同情。”
《小人物日记》英文原版小说插图
那些可爱的小故事,让人读来颇感亲切,得到不少消遣愉悦,“读者随着作者站在高处看老普之流表演,自觉远胜他们一筹,心下很是欣喜,又不时在他们身上认出自己的影子不免有点怵惕;得到不少消遣愉悦,不经意间也得到了小小的教化,一代又一代,仍没看厌。”
该书问世百余年,老普的名字Pooter进入了日常英语,用来指称某一类在郊区生活的古板守旧的中产人士,还派生出Pooterish一词。
《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牛津出版社的《英美文化词典》里都有与之相关的词条。
BBC同名电影《小人物日记》截图
“维多利亚时代人物的僵直古板好像一个人性的影子一直在那里飘动,哪怕到了现在,人心中人还是有这些坚持,或者说是一种虚荣的虚妄……在社会中往往期待得到别人他人的重视和尊重。小人物就是一种隐喻,我们身边充斥着虚荣的自己和虚荣的每一个人。日记成了一面镜子,看着书中人,想着书外己,掩卷含笑。”
英国小说家维·索·普里切特认为,《小人物日记》的幽默本质,是真实、日常、枯燥、平淡和富有同情的精神。老普和他的朋友们,就是一群19世纪英国郊区的次中产阶级的代表。对他们来说,绅士生活根本就是一种幻想,实际上,他们的“绅士生活”,就是一连串的笑话,滑稽、尴尬和乏味的灰色生活。然而,普里切特强调,这看来虽然可笑,“但他是天真的。所有真正的喜剧角色都是无辜和天真的”。
他还进一步把老普,与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狄更斯笔下的匹克威克相提并论,可谓真的把一个“小人物”放进了世界性文学人物的长廊。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英国人的生活,读这本书很好,即使它写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带着那个时期的强烈气息。查尔斯·普特尔既性格温和,又愚不可及,是位真正的英国人。
——乔治·奥威尔
?Andre Derain
像“老普”一样的小人物,为琐事而奔忙,他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和啼笑皆非,都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真真切切的心理感受,与我们又有何异,故事里时常折射出我们的影子,某件事、某种心理、某个念头我们都似曾相识。
每一个所谓的“小人物”,都是时代的记录者。
不禁联想,一个世纪后的人们翻看我们的博客、微博、朋友圈、短视频等生活记录的海量素材,是不是也像我们如今远观前人们的日记一样,彼此关照,彼此呼应。
?Andre Derain
今年11月21日,是钱钟书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由此想到被他手动点赞过的《小人物日记》,
想到同是“小人物”的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日记”。
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们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
也在记录着我们所处的时代。
以上。
?Andre Derain
互动如题,你喜欢写日记吗?
从写日记这件事身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相关阅读推荐
言几又即将与您见面言之有物 · 传达生活可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可溯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完
RECOMMEND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