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苑祝标:“文化人”张八卦

“文化人”张八卦苑祝标第一场冬雪,寒风呼啸,冰冷彻骨,大地白茫茫一片。张家集南头拐角处,唢呐,鞭炮,喇叭,震天响。
谁家在操办丧事呢?
“张家集的张文化去世了?他干了一辈子文化工作,放了一辈子电影,算是个老文艺了!”邻村的退休党员老王头砸吧着旱烟。
“张文化不就是张八卦吗?他这一生好事没少干。可谁没有个啥缺点错误呢!”说这番话的,是和“张八卦”最熟悉、打工刚回来的中学同学。
“张文化不就是个‘地头蛇’吗?仗着势力,这些年公家的东西他少吃少占了吗?都快八十岁的人了,活的够久了。”一个群众愤愤不平。
原来,大伙儿议论不休的这个人,正是张家集上的退休干部张文化,外号“张八卦”。
最近一年时间,大伙儿都没瞧见他在集上转悠了。
一张家集在大皖省小肥县,大阜镇西北角,民国年间建的。
每到逢集时,车来车往,络绎不绝。那时候的大户人家张龙天,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集上。
老张家势力大,光是张龙天就有八个儿子,其中最小的是张文化。
张文化退休前负责镇文化站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文化人”了。
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脑子灵活,做事钻机,当地人都叫他“张八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轻的张八卦喜欢搞花挑子、玩旱船、踩高跷、打打球等体育活动,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围观。
凭着自己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张八卦在自家空房里建起了三间文化活动室,里面有棋牌室、乒乓球室、读书阅览室等文化娱乐场地。
干完农活,乡亲们就来这里放松放松。
玩玩扑克、打打球、读读报纸,找个乐子,这个文化活动场,受到了张家集群众的喜爱。
张八卦因为这件事远近闻名,还曾两次当选为县、镇人大代表。
九十年代初,张八卦因为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成绩突出,获得了大皖省“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因此,他也由一个“土老帽”,一跃成为吃国家“商品粮”的镇干部。
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发展很快。
张八卦靠着脑子灵活、干活勤奋,学起了科学种植、饲养跑鸡,慢慢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一天,张八卦下乡办事,遇到邻村一个老年人,他们俩家长里短地闲聊起来。
老人说:“现下农村吃穿不愁,就是待在家里闷得慌,要能看看电影听听戏,该多带劲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向爱琢磨的“张八卦”,心里的想法像春草一样发了芽。
“对,买电影机去,给乡亲们放电影看!”
说干就干,张八卦到了县城就买了电影机,回来后就火速办好了入户手续。
免费放映的第一场,老百姓人挤人,脚踩脚,头碰头,像一群蜜蜂,来到了百花园,把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许久没有看过电影的乡亲们,一个个把脸笑成了菊花,使劲地咧着嘴。
“看电影真好,叫人看的明白,还能教人懂道理。张八卦办事真能啊,算是叫俺老百姓开了眼了!……”
阴雨天看不了电影?张八卦有办法。
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亲自出马,筹了数万元,建了一座小型影剧院。
电影机不够看?再买一台电影机,专门供下乡放映看。
张八卦干事喜欢一鼓作气,紧接着就订阅了报刊、画册,买了象棋、扑克,添了吊环、双杠、乒乓球等体育用品。
看地方不够用,他挤出家中的闲置住房,开办了“张八卦文化室”。
外面的空地,本来是村里废弃的地沟头,张八卦把它填平后,改造成了体育活动场所,向老百姓全天免费开放。
从此以后,他又利用繁荣乡村文化、为村邻调解纠纷的名头,整平了一些村集体的“自留地”。
张八卦还用比寻常人更低的价格,买了一些单位开发的门面房,来作为农村文化活动场地。
再后来,这些场地都成了他自家居住的“小高楼”和“生意场”。
这些事,让张八卦心里一直惦记着,甚至有些惴惴不安。
再说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是一个满地寒霜的冷天。
可对于张八卦来说,却是一个激动又难忘的日子。
那天,他又组织了一场农民文化体育运动会,由“土老帽”组织举办农民“金果杯”体育邀请赛。这个运动会,在小肥县到大皖省,还是“小秃子抹帽子——头一名(明)”!
农民体育运动会的消息一传出,就像滚雷炸过,轰动了张家集!
运动会开始了!
彩旗招展!
人头攒动!
全场就像烧开的水,不住地翻滚沸腾。
小肥县领导来了!
地区领导来了!
大皖省文化厅领导也来了!
那气氛,真叫热闹!
那场面,真叫隆重!
小小的“张八卦文化室”也焕然一新,挂上了大大的“张家集农民文化站”的牌子。
张八卦满面春风,心潮澎湃。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土老帽”,能有幸被小肥县文化局任命为文化站长!
到这个时候,全县第一家民办文化站,终于诞生在了张家集!
三春风化雨,以文化人,是张八卦创办农民文化站的宗旨。
他坚持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节目感染人、教育人,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大阜镇28个村,340个村民组,都先后开办了文化室、文化墙,添置了文化科技报刊书籍。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阜镇农村打架斗殴、参与赌博的现象,屡禁不止。
小青年王愣子更是游手好闲,喝酒打架是常有的事。
自从文化站开展活动后,他成了常客。
王愣子参加了一个“篮球队”,没事就打球。半年不到,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抖擞,面貌一新,让人刮目相看了。
他还爱上了读书看报,通过读书,学会了种植和养殖技术,过上了好日子,被村民兵营评为“科学种田标兵”。
张家集西庄农民刘天成过去迷恋赌博,家中经常鸡犬不宁。
张八卦细心观察,发现他有说唱爱好,就拉他参加文化站组织的旱船队和文艺组。
张八卦的帮助,让刘天成彻底戒了赌瘾。
三年后,刘天成做起兔毛生意,成为村里的“万元户”。
一提起过去,刘天成感动不已:“要不是张站长,恐怕我早成孤家寡人,蹲进监牢了……”
为了响应上级文化下乡活动的号召,每逢重大节日,张八卦都从省内外邀请剧团下乡巡回演出,每年30多场次。
他还跟教育、农技、卫生、妇联等单位联手,成立科技、法律知识宣传组,把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当作重头戏,激发了群众对科技学习的热情。
除了这些,张八卦还成立了民间舞蹈队,自编节目,下村宣传,演出旱船、花挑子、踩高跷、相声、小品等老百姓爱看的乡情节目,广受好评。
一年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
为庆祝党的生日和香港回归祖国,张八卦冒着炎热到周边城市,请来话剧团在张家集上演出。
群众们摇着蒲扇听戏,挤得人山人海。
大病初愈的张八卦顾不上休息,忙前忙后,汗如雨下。
看到精彩的文化下乡演出,赢得了群众阵阵喝彩,张八卦也高兴得像个孩子……
四时间像车轮转过街道,不觉间,到了二十一世纪。
2000年初,乡镇机构要改革,“七站八所”被精简合并,文化站也撤去了。
快退休的张八卦,被安排提前退休。
面对自己一手创办的文化站,张八卦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他站在镇文化站门前,挪不动脚步。
这种不舍的情感,驱使他把“文化站”的老牌子扛回了家里,珍藏在书房里。
对他来说,那岂能是一块牌子?而是一辈子的荣光!
再后来,人退心不退的张八卦,舍不下心爱的文化事业,义务组织人员演出旱船、花挑子、踩高跷等乡情节目。
他还乐此不疲地在张家集上人来人往的地方免费放电影,可观看电影的群众却不再盛况如前。
时代变了,新农村文明的春风沐浴着大阜镇的巷头村落。
那些贫困的群众靠着党的致富政策,扶智加扶志,全力脱贫攻坚,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全镇上下,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挨家挨户都有彩电,还有“家庭影院”,谁还稀罕跑街上看电影呢?
这些年,为了建设“文化强国”,大部分乡镇都恢复了文化站编制。
张八卦听到“打黑除恶”的宣传,“街霸”、“村霸”干了坏事,自动投案自首,可以减罚甚至免罚。
他左思右想,主动搬出了自己过去多占的村集体土地和一些“门面房”。
自此以后,将近八十高龄的张八卦,生了一场大病。再后来,人们就没见过他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一个凛冽的寒冬,张家集的田野里白雪皑皑,村庄的树枝上挂满了银白色的冰花雪球。
年老体弱的张八卦,最后看了一眼亲人们,抬起枯枝一样的手,缓慢而又艰难地摆了摆……
就这样,他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大阜镇,离开了张家集,离开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离开了他深爱的文化事业。
岁月无情,雪落有痕,可能不会记住所有人。
可张八卦这个“文化人”,在这片有温度的土地上,踩下了深深的脚印……
作者简介:苑祝标,一介教书匠,一生孩子王。语文高级教师,网名“溪水顽石”、“麦田守望人”。上世纪90年代中生,安徽阜阳人。用力育人,用心感悟,用爱抒情,我手写我心,只求心澄如水。曾先后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安徽教育》《安徽青年报》《安徽科技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少年文史报》《农村孩子报》《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颍州文学》《金秋文学》《世界作家园林》等省内外报刊媒体发表作品千余篇,自编有《溪水·顽石》诗集。现执教于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曾荣获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省乡村首席教师、市教育宣传先进个人、市优秀德育教师等称号。现为《金秋文学》签约作家、《颍州文学》编委。
我手写我心,遇见即是欢喜主编:飒飒(忽文静) 赵洪伟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发稿者加微信:husasa0905赞赏作者七平台三,十元内不返还。投稿邮箱:hongluoshansy@163.com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