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 || 随笔:《我的吸烟情结》

我的吸烟情结河南邓州 / 程超
我的家在邓州市夏集镇程集村。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家家户户都种烟,是标准的产烟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我们那生产烟叶,自然吸烟的人就多。但那时候人们的经济条件差,买不起成盒的香烟。记得大人们常常把烟叶晒干,叫做什么“柳子烟”。然后再把烟叶揉碎,再用纸卷起来,没有浆糊之类的粘合剂,就顺势用手指甲往牙齿上一呲,然后再往烟纸的尽头一抿,一支手工烟便制成了。那个时候,我们那吸烟人特别多,有男有女,当然还有些小孩也跟着大人学着吸烟。但那个时候我不吸烟,一则年龄太小,二则体会不到吸烟的所谓妙处。我吸烟大概是在上高中以后。那个时候解大便时常常困难。不知听谁说吸烟有助于排便。于是偷偷地到校外买盒也忘了什么牌子的香烟。因为是学生,还不敢在学校的厕所里面吸。于是就趁放学时间在校外找个僻静的厕所里面吸。至于吸烟对于我那些日子的排便起不起作用,我倒不敢下太明确的结论。但至少在当时的心理上有一种缓解作用吧!但那个时候,我还对吸烟并没有太大的瘾。整个上大学期间,也只是偶尔偷空摸缝吸一只,也没有离了香烟便无法生存的感觉。我真正对吸烟有所谓的瘾,是在上班之后。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了夏集某村中学上班。那个时候,学校住宿条件较差,我和一个同姓的男教师同住一室。他年龄比我大有二十岁,但关键是他的烟瘾特别大。印象中除了吃饭,上课和睡熟觉时,他的手指中间都时时掐着一根香烟。偶尔半夜醒来,他还要再点上一支香烟。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本来就有一定的吸烟史,再加上他的耳濡目染,潜引默化,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烟民。再后来我被调到了镇上中学上班。同样又遇到了几个铁杆烟友,于是吸烟便成了一种常态。后来又得知鲁迅先生写文章时,总是香烟缕缕,才思泉涌;毛泽东主席也总是烟不离手,创伟业一番;邓小平设计师爱烟如命,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等等伟人都吸烟的先例后,更是对吸烟之事毫无悔意,反倒觉得很体面,很助兴!在这些年里,我也曾戒过几次烟。但最终都因自己的意志力薄弱而流产。于是到现在为止,还在执着地吸着!过去到哪办个事,给对方发个烟是体面而礼貌的沟通方式。但现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吸烟行为的限制,吸烟者现在已经变得生存空间狭小,并且某种程度上讲是违法者或是无知者的代名词了!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我吸烟坚持在不影响他人的私密场合进行。这多少也算减少点罪过吧!至于还要吸多久?我不敢肯定。但不远的将来,当吸烟行为真正地被人们所唾弃,或者极大地危及了我的健康之时,我想该放下我手中的香烟了!!
→←→←→←→←→←→←【本文字数 1082】【责任编辑 岁喜梅】→←→←→←→←→←→←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