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头爆发!

今天一个久违的词又火了起来——中字头,这里的龙头就是神车,最近特别强势,整个中字头的关注度都被带动起来了。
我们前面提过一句大摩发报告看好港股中国中车的事,它的核心逻辑离不开两点,一是跌得很久了,估值能看了,在这波上涨启动前,中车的市净率PB估值已经跌到了1.1倍附近。
二是中国中车在2020年11至12月签订了一系列新订单,占去年收入比例约10%,预计中车2020年业绩将会好于预期,业绩超预期,成为股价的催化剂。
这波中车大涨真的让很多行业研究员泪流满面,因为我们往前翻一翻,中车从2015年的牛市跌下来,最高跌幅超过了85%,如果一路持有下来,真的是价值灰飞烟灭,这种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研究员失业了。
上一轮牛市里,我听机械研究员讲过神车的逻辑,当时都扯到工业消费品了,跟总里程和大家的出行频率都能挂上,故事贼大。那一波大牛市里买中车的逻辑,主要有两点,对外有高铁出海带来的广阔增长空间;对内有南北车巨头合并,减少行业内耗、重复研发之类的支出,提高业绩增长。
最重要的看点还是中车整合之后的巨无霸定价,最核心的资产。当年的逻辑后来实现了吗?
回顾中车的海外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中车海外收入最高的一年就是2015年,后面不管是海外业务的体量还是海外业务占比都在下降。而根据中车2017年年报,直到2017年中车才“签订了印尼雅万高铁车辆项目,赢得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
高铁出海受阻既有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这些风险因素,在当时牛市里的乐观情绪面前都被不屑一顾,后来却真实地发生了,然后真实的反映在了绵绵不绝的跌幅里。
南北车合并后的业绩高增长预期也被证伪了。中车的业务非常复杂,当时主要收入来自于铁路装备,铁路车辆装备业务占总收入一半以上。铁路建设作为基建的一部分,有明显的周期性。
中车销售的铁路装备,也就是高铁车辆这些产品,其需求与通车里程有关系,建设的高铁越多,需要的高铁车辆也就是越多,这很好理解。
以最挣钱的高铁动车业务为例,我们看一下历年高铁通车里程,上一个高点是在2014年,在周期的顶点,期望公司能一直保持业绩高增长并不现实,从后面的数据来看,2015年到2019年,中车每年的归母净利润都维持在110亿-120亿这个区间内,并没有什么大增长,股价跌没了80%。
中车现在的状况比起2014年来说其实要好不少,内部的业务重组早已完成,在估值上,经过了漫长的下跌,现在已经能看了。我知道一些价值投资者在去年就冲去了中车的港股,但是买的太早了。。。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十三五的高铁建设里程已经超出了预期。大摩前几天的报告,本身就在说这个事情,不过它有点内幕狗的感觉,新闻出来前就把报告准备好了。
中车这波已经从底部涨起来了31%,虽然短期很明显超涨了,但是它所代表的中字头、低估值板块还有很多挖掘空间。今年很大的机会,可能就是中字头低估值的东西,趋势都是走出来的。
还是前阵子说过的话,题材股已经走牛了两年,现在的感觉跟2016-2017很像。
————
懂王在海外被封禁的事还在继续发酵,twtr又封停了7万个懂王支持者的账户,这下手也是真的狠,懂王之前天天在上面发推,简直就是平台的宣传大使,把平台整体活跃度都给带起来了,这波追杀式永封,twtr的股价也扛不住了。
上周五晚上twtr宣布永封决定后,周一、周二股价连跌两天,市值跌没了人民币差不多224亿元。如果我们用中概股的市值来对比:
一个懂王推特账号的价值=1/3个微博=1个陌陌=24个人人网
我看海外的一些评价,认为twtr这波熬过去,用户不会像以前那么极化与撕裂了,之前懂王自己在不断强化撕裂的过程,虽然活跃度提升了,但是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都变差了。现在这个坑挖完,用户氛围可能会好起来。
写这段的时候,还看到一个弹窗新闻,懂王居然也被银行封杀了。之前抵制懂王的主力是各路互联网巨头,现在这个队伍进一步扩大,德意志银行宣布不再与懂王及其家族企业有进一步的业务往来。银行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了,懂王真是惨。
————
【机构150】涨幅前十观察:
市场的涨跌家数比是1:3,这种极端的情况上周也出现过。我们看榜单上,半导体、电子板块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市场风向已经在变了。
美股最近有一个板块走得很显眼——氢燃料电池板块,我们之前提过的巴拉德动力系统,股价屡创新高,还有一个普拉格能源也是类似的情况。
氢能源这一块也是跟着拜登上台的碳中和走的,因为他的政策主张是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现在他所在驴党已经获得了两院的主导权,市场预期未来氢能源将在美国获得较大的发展。
如果有不了解【机构150】的小伙伴,可以在公众号菜单栏回复关键词【机构150】,就能获取机构重仓150的清单啦,公众号菜单栏还有很多精彩内容等待大家探索哦~
原创不易,喜欢请星标+在看+点赞,常读公众号,不错过市场机会,谢谢鼓励!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