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征文《儿时的大戏台》系列作品之七(作者:安绍康)

编者按:
岁月无声,追忆久远。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看戏的场景?当时的银幕下、戏台边,人头攒动,依依难舍,成为我们美好的回想。留住时光,让当年再现。本期,原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与故道文苑联合推出《儿时的大戏台》,让您打开记忆的闸门,尽情展示您的才华!
儿时的大戏台”征文系列作品之七

看戏的故事
作者:安绍康 图片:网络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听说书、看大戏、讲鬼故事。就是农村人娱乐的主要方式。尤其是能看上一场县剧团演出的免费大戏,像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奢侈至极。内心十分渴望到大戏台前感受一下那种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场面。
记得初冬的一个星期日,听说县剧团要到官厂公社唯一一座大礼堂演出,这天赐良机决不能错过。我们十几位初中同学相约一起,兴高采烈的一路小跑奔向了八里外的官厂。令扫兴的是,礼堂里里外外早已被附近村庄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虽然看不到演员的表情动作,幸亏有高音喇叭传出声音。万般无奈只好凭听觉去感知剧情。那优美的唱腔,直撩拨得心里痒痒的。第一场结束,许多人还不愿离去,想再看第二场。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冲进了礼堂抢占了一片儿立足之地。
第二场开始,帷幕还未拉开,只听得锣、鼓、铙、镲齐响,震得我们小心脏怦怦直跳。有人喊:“出场了!”我踮起脚伸长脖子使劲往前看,还是被大人们挡住了视线,只能看到舞台中央两根鸡鸡麟(是插在穆桂英帽子上的野鸡尾毛)在半空飘舞。仍看不到演员的芳容和舞姿。心里猫抓火燎的。突然我急中生智,向下一按身边的同学说:“咱俩轮着看。”他心领神会,我一跃骑到他脖子上,美美的观看了十几分钟。虽说对生、旦、净、末、丑各路角色没完全看懂,也总算过了一把大戏瘾。正看的得劲,下面的同学喘着大粗气,迫不及待地说:“该我啦!”就这样看完了这场残缺不全的戏。虽有不少遗憾,却也心满意足。毕竟这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县剧团的大戏。
散戏时天色已晚,人们争先恐后的涌向门口,我被人流裹挟着双脚悬空架出了门外。更糟的是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在慌乱中又挤掉了一只鞋。这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人稀少时返回礼堂,在地上摸到一只鞋,胡乱穿在了脚上。这时我村的十几个小伙伴怕走回家后淋成落汤鸡,都说干脆在这里凑合一夜。于是就簇拥在一起津津乐道着戏剧的情节和观后感。直到了后半夜才迷迷糊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天刚亮、雨初停,我们象羔羊撒欢似的跑回了家。当我穿着那双不合脚的鞋到学校后,被一位眼尖又爱低头走路的同学看到。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兴奋,大声尖叫着:“快看呀,天玉(我的乳名)穿了一只女式鞋,还绣着花呢。”大伙瞬间瞄向了我的双脚。象审视外星人似的。随即有人笑出了眼泪笑弯了腰。有人笑的肚子痉挛。更有个同学竟笑出了一个响屁。又惹得大伙狂笑不止。只有我呆若木鸡似的站在那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心想这此喜剧还搞笑,比侯宝林大师说的相声还逗笑。若当时有条件将这个场景拍成抖音,也许能成为网红。
老师了解情况后,因势利导地撩起自己的外罩单衣,露出了一件红花棉袄。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目光里全是诧异。老师语重心长的说:我也是用了一块旧花布做的棉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窘况,皆因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迫使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这种天灾人祸,害得我们国家支离破碎,民不聊生。因此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掌握科学技能,摆脱落后面貌。让全国人民都过上耕地不用牛,吃穿不用愁,电灯电话多,都住瓦房楼的好日子。真感谢老师不仅为我解了围,还谆谆教导学子们勿忘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少年时一次看戏的真实写照。让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作者简介:安绍康,1955年出生,河南原阳人,河南诗词协会会员,原阳诗词协会会员。作品诗、词、短文、楹联散见于国家统计局诗集,河南调查总队网,中州诗词、新乡、原阳诗词等报刊。
扫码关注
故道文苑
欢迎投稿,稿件须是原创,文责自负。稿件请注明作者并附照片一张。
投稿邮箱:2514349440@qq.com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