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鳖遇上海龟(【两会现场】当“海龟”遇上“土鳖”……)

当土鳖遇上海龟

“有一个粗略统计,国外一流大学的留学生,约50%来自中国,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据。”3月4日下午,林忠钦委员在联组会上列举了一个数字,引发了大家关注。
林忠钦道出数字背后的缘由:“中国高水平大学对自己培养的博士水平信心不足。这个信心不足表现在,许多高水平师资招聘都以国外一流大学学历为前提条件,对国内毕业的博士则要求有三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造成了“土”博士低人一等的现象。”
如果是海归,就被高校高看一眼,如果是“土”博士就另眼相看。当“海龟”遇上“土鳖”,显然“海龟”胜出。
由于国内高水平大学非常看重国外一流大学的学习经历,导致更为年轻的学生认为要想在国内得到重视,必须出国拿学位,越是拔尖的学生越是想要到世界顶尖的学校学习。“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我们把最聪明的人才资源送给国外,使国外大学继续保持领先于我们。”林忠钦说。
如何以自信从容的气度来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林忠钦建议,首先高水平大学要率先建立同轨引育的人才体系,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特别要重视对博士生的培养,大学要千方百计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也要给优秀的本土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的发展机遇。其次,要建立中国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学术数据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体系,协力扶持中国期刊。第三,营造宽松包容、允许失败的学术环境,鼓励教师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啃硬骨头和勇攀科学高峰。探索长周期评价,改变简单量化的评价方式,确立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
如果中国的学术氛围开始有了中国自信,相信,当“海龟”遇上“土鳖”,当然是实力强者胜。

当土鳖遇上海龟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