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的领导者及革命结果是什么(二次革命领导者是谁)

二次革命的领导者及革命结果?

二次革命又称讨袁革命,其领导人是孙中山。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二次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袁革命,但最终结果是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而且这一次失败非常的惨痛教训,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官员都逃往了国外。二次革命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加上袁世凯卑劣行径,又使北洋军阀实力大大的膨胀,当时的国局十分的动荡,老百姓也坐立不安,在这种格局之下,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却大大的增加了老百姓的恐惧,最终只能以失败为告终。

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区别?

八①原因、对象、结果异.

二次革命:刺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

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

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②参与者异:

二次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护国运动:全国各地人民、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其他各派政治势力.护法运动:西南军阀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结果异: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失败;护国战争胜利(护国运动失败)

说明:①没有自己武装,单纯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只有以失败而告终

②革命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成功

③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次革命是怎么回事?

孙中山等革命 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不断加强独裁统治,排挤革命党人。1913年 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接着又向帝国主义进行“善后大借款”,并免去江西、安徽、广东等省 国民党人的都督职位。

7月,李烈钧、黄兴分别在湖口、南京起兵讨袁,南方各省也纷起独立,形成二次 革命。但很快遭到袁军镇压而失败,孙中山、黄兴再次流亡国外。

二次革命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第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后来的帝国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机中展现出来.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名词解释: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於1913年(民國二年)在中國發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革命,又稱為「討袁之役」。

二次革命成果?

二次革命的最终结果是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而且这一次失败非常的惨痛教训,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官员都逃往了国外。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满清政权,但是因为当时的孙中山并不对政权有所觊觎,所以说就将这一胜利的果实留给了袁世凯,我们大家都知道袁世凯是一个非常凶残的人,而且他的封建腐败思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说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袁世凯身上这又让百姓们遭了殃。

在二次革命的前期,袁世凯为了扩充自己北洋军阀的实力,向外国借到了许多物资,但是这些物资都是他以打白条的方式向外国借的。这件事情彻底惹怒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部队,因为辛亥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彻底的粉碎封建政权,建立一个全新的民主的国家。

因为这件事情,伟大的领袖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了上海,并且由他亲自指导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也称为讨袁革命。但是这个事情很快的被袁世凯知晓,而袁世凯在二次革命没有发生之前,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他从外国借到了许多先进的设备,所以说北洋军阀也是鸟枪换了大炮,打起来非常的不容易,而且当时的国民党部队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打起来吃了很大的亏。

二次革命,虽然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袁革命,但是因为事先准备的并不是特别的充分,而袁世凯的卑劣行径,又使北洋军阀实力大大的膨胀,当时的国局十分的动荡,老百姓也坐立不安,在这种格局之下,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大大的增加了老百姓的恐惧,所以说最终只能以失败为告终。

二次革命的路线?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于隆裕太后的诏书成立临时政府。南方独立各省最终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陈其美势力称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当时种种证据,都指向袁世凯是暗杀背后的策动者。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在收到租界会审公堂移交的证据后,把罪犯应桂馨和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来往的秘密电报和函件的要点以“通电”的形式向海内外公布,迫使赵秉钧不得不发出公开电报为自己辩解。上海地方检察厅也公开传讯在位的国务总理赵秉钧。赵氏拒绝到上海应讯,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袁世凯批准他辞去总理,由段祺瑞代理。

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讨伐袁世凯。但国民党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争。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北洋政府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约,意图扩充军队。

5月初,国民党员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贷款。黎元洪居中斡旋,希望化解北京及国民党之争。6月,袁世凯动作频频,先是免除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之后又派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

1915年二次革命简述?

二次革命的原因

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选举前后(袁世凯当选呼声最高),孙中山亲信控制的江西、上海、广东等地爆发武装革命,企图脱离中央政府独立。国民党称二次革命的原因是善后大借款及宋教仁被刺案。

  1913年6月,《大公报》转述《大陆报》的文章《中央政府与国民党之问题》指出,宋案与借款案只是引线,国民党早就处心积虑欲推倒中央政府,取而代之。即便没有两案发生,国民党的计谋也早晚会发作。二次革命最后以中央政府北洋军击溃孙中山军队而告终。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才宣布承认帝制,大家要注意这个帝制不是封建皇帝,而是著名的君主立宪制。这实际上是对袁世凯的一种削弱,可袁同意了。袁世凯接到推戴书最后表示:“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也就是说二次革命的缘由根本不是袁世凯称帝,这就是一场武装叛变,夺取中央政权。

  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这实际上是两种民主体制(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的对抗,当时的百姓无知,以为封建统治又回来了,最终把袁世凯推翻了,也为日本入侵埋下了祸根。

二次革命的背景经过性质和结果?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二次革命别名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时间1913年7月12日

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后至二次革命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即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派势力。北洋军阀的社会基础是地主、买办阶级。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以和平手段迫使清帝退位,于1912年3月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之后,强化独裁统治,积极扩编北洋军事武装,将“清朝末年的新军9个师11万人,巡防营旧军4万人,扩大为新式陆军12个师另16个混成旅,约计22万人。再加上旧巡防营军和张作霖等军,共约计30余万人。”

立宪派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已经或正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商人,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张謇等。受该派控制或影响的政党,有统一党、共和党和民主党,后三党合并为进步党。立宪派在南方一些省市的军队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革命力量非常薄弱,也没有领导统一全国的能力。是北洋政府主要的反对派势力。以上三种势力,大抵可分别视之为执政势力(袁派)、中间势力(拥袁派)和反对派势力(反袁派)。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