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的主题内容及感情基调(短歌行的感情基调分析)

短歌行的主题内容及感情基调?

《短歌行》虽然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并非悲伤忧愁。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此诗的情调虽然有些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在《短歌行》当中,曹操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的。表现了曹操具有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

端午节用英语怎么说?

端午节英语

Dragon Boat Festival

拓展资料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1、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2、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3、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4、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5、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扩展资料:

《短歌行》赏析:

这时候的曹操经过20年的辛苦经营,已经统一了北方。在这条艰辛坎坷的路上,无数敌人和亲人部下纷纷倒下,血雨腥风中,北方的军阀混战才慢慢结束,百姓开始安居乐业,曹操自己的功业理想也正在实现,想起这些,他的心中满怀了沧桑与落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开篇就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叹息,有几分迷茫,也有一点疲惫。可曹操是胸怀万里,豁达磊落的政治家,他虽然“忧思难忘”,却不会独自沉吟,而是以酒解忧,“唯有杜康”。

一杯酒可以浇心中块垒,一杯酒也可以与青梅同煮纵论天下英雄。想起天下英雄,他的心怀为之一震,于是直接将《诗经》中的几句一字不改直接抄录下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将自己对贤才豪杰的渴望与向往直接抒发出来,他引用得如此贴切自然,与整首诗浑然一体,了无痕迹。这曹操,一生在政治军事的舞台行走,多少次身临险地,被无数敌人明算暗算,竟然有如此深厚的文学素养,将“诗经”中的内容化之无形,也真是让人心生钦佩。

他反复吟咏着对于贤才的渴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新朋旧友欢聚在宴会中,“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仰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天空,他懂得它们“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犹豫与迟疑,曹操敞开了政治家的胸襟与气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面对也许是即将打响的战役,他最终摆脱了忧伤情绪,表现一统江山的豪迈情怀。

这一首“短歌行”以无限感慨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始,到壮志凌云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结束,整首诗情感丰富矛盾,心灵辗转曲折,正如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与纠结,孤独与挣扎。

分析曹操《短歌行》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点?

思想内涵:《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艺术特点: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典故?

曹操短歌行中的意象: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中分别用了明月与乌鸦的意象;作者忧愁人才的缺乏与自己一统天下的壮志能否实现;用了融情于景和象征的手法。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核心。它由“意”和“象”两部分组成,“意”就是主体以情感为核心之审美心态,“象”有自然客观物象的含义,“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曹操短歌行有四个典故:

1、《短歌行》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的“求才”之心。

2、《短歌行》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表达了曹操求才若渴之情。

3、《短歌行》里的“海不厌深”。这句也作“水不厌深”,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4、《短歌行》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