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明知贾府衰落无可避免,为什么她还要救

文:风林秀
都说贾王史薛同气连枝,可薛家的气数,随着薛父早亡,已经堪堪殆尽了。从外面看,薛家依然有着一个富丽堂皇的空架子。但明眼人已经看出,小薛公子吊儿郎当,他驾驭不了薛家如此庞大的产业。剩下薛姨妈和一个年龄更小的宝钗,正成为别人算计的猎物。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本应是一个富家娇生惯养的小姐,却因为父亲早丧让宝钗不得不早早成熟起来。家里的这副重担,哥哥不挑,母亲挑不起来。小小的宝钗放下书本文字,开始留心针黹家计。
薛家的许多产业都在京都,见薛蟠年轻好玩且不谙世事,各省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合起伙来,趁机明拐暗骗,京都几处生意,日渐消耗,已呈凋零之相。
在这种情况之下,薛家人准备进京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薛家人还没有动身上京,薛蟠因为争买英莲打死了公子冯渊。薛蟠大大咧咧似乎并不在意,他将家中事务做好嘱托吩咐,便带着母亲和妹妹上京来了。
01
薛家进京,
来抱团取暖
不管哪朝哪代,人命案都不是小事。你自己拿着不当回事,必定有人来帮助你平这件事。
薛家人遇到了贾雨村。几经官场沉浮,贾雨村终于走上了一条熟悉的套路。其中虽有葫芦僧的点拨,但贾雨村其实也有自己的主张。他开始拿人也并非单纯出于鲁莽,而听了葫芦僧的介绍,他已经看清楚这件事中勾连的关键点,那就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案件处理完毕之后,贾雨村同时作书信二封,分别送给贾政与王子腾。贾政对雨村有推荐之恩,这件事算是投桃报李。而给王子腾的这封信才是重点,书信中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这样,他不动声色地卖给了王子腾一个人情。
薛家人还没有到京都,薛蟠打死人案就已经传到了贾府。最关心此事的当然是王夫人。书中这样描写王夫人对此事的看法,“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
薛家人的到来,王夫人是最高兴的。因为此时恰好又有一个变故。就是王子腾被外放为九省统制。官职当然是升了,不过,对于四大家族来说,这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荣国府这边,真正世袭了官爵的是贾赦,但管事的却是贾政。曾经有人说因为贾赦是庶出才导致了这样一种奇怪的关系。这个观点是否立得住脚可以暂且搁置。另一方面,王夫人的地位高于邢夫人也是实事。毕竟王夫人是王子腾的妹妹,所以贾政的地位高于贾赦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薛蟠一家子来了。表面看,薛家人是来串亲戚走动的。实则他们是做了长住的打算。进京初衷,薛家人是要投奔王子腾家,可恰好王子腾外放了。按照薛蟠的意思,自己家在京都还有些房产,一家子都住在自己的宅子里就可以了。可是薛姨妈却说,你舅舅不在,我们就住你姨夫家里去。
很显然,薛家此来京都,绝非闲逛这么简单,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书中说,他们的目的有三个,一个宝钗待选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是为了探亲;三是为了京都生意之事。
这三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是为了维系地位而来。
所有的生意,没有地位做支撑,最终都不免要走向衰落。那么,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薛家的愿望到底能不能达成?又要如何做才能达成呢?
02
宝钗入府,
与二人结友
首先说一下薛宝钗待选之事。说起来,这个待选非常没有意思。待选公主郡主的入学陪侍,然后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说白了,就是伺候公主郡主的,之后有机会了,才有可能进一步晋升。对于这一点,薛家很清楚,而贾家的贵妃贾元春更加清楚。
对于元春来说,她当然不喜欢薛宝钗去给人家做什么陪侍。曾经有人认为,贾元春是不是怕宝钗入宫之后会撼动自己的地位呢?这个想法是很天真的。
对于元春来说,假如宝钗入宫是直接选为嫔妃的话,她是求之不得的。为了应付宫斗,她很希望多一个自家姐妹。可现在的问题是,薛家的地位根本不够,原因就是薛家只是商人,官爵地位还达不到直选妃子的地步。所以说,宝钗待选之事,也就根本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
而从外围来说,薛家皇商的身份又是四大家族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王子腾,还是贾元春,都不能坐视薛家的衰落。这样,薛宝钗的去处就成了贾元春必须考虑的一件事情。
前面咱们强调,因为薛蟠的不务正业,薛家的账务其实由薛姨妈打理,薛宝钗协助。薛姨妈又不善于精算,因此,薛家的事情主要就落在了薛宝钗的肩膀上。
进京都不久,薛宝钗把薛家的产业已经基本捋清,并且让薛家事业重新步入正轨。这与她小小年龄并不相符。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薛宝钗虽然与贾府中女子们关系都很不错,但跟她关系最好的当然是探春和李纨。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定的压力,并且有一定的担当。
李纨寡居,但她有一个孩子贾兰要养。这就要求,她必须要搞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探春也是一样,她是庶出,她的生母赵姨娘和弟弟贾环又都不争气,所以她也只能靠自己的打拼,来挣出自己的立足之地来。否则也就成了赵姨娘和贾环一样的人物,走到哪里都被人呵斥和看不起。
恰好这时候,宝钗来了。相似的处境和责任,让她和探春、李纨走到了一起。
贾探春第一次起海棠诗社,李纨自告奋勇当裁判,把第一次诗会的冠军给了薛宝钗。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
对于黛玉来说,名次其实更不重要,她是从来不在乎这些虚名的。但关键问题是,她并不明白探春点评、李纨夸赞宝钗诗的真正目的。当然,她也从来不去多想这些事情,因为她觉得写诗就是写诗,没有多余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宝钗与探春、李纨的关系越走越近。这里,不是说这三人做事目的不纯,而是因为有些无形的压力,让你不得不对一些事情要去多思多考,尽量周全。
本来,忙于家庭事业的宝钗,还完全顾不上自己的儿女私情,偏偏贾宝玉闯进了自己的生活。
03
宝钗施才,
却无力回天
有些事情,并不在于你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许多情况下都是身不由己。就比如说妙玉,她当然不愿意出家,可是从小多病,找了替身也不管用,最终只能自己带发修行。这就是迫不得已。
初进贾府,宝钗对待这些人都一样。她的行为豁达与随分从时,来自于她超越同龄人的成熟。通常这个年龄的少男少女,感性大于理性。而宝钗的这份成熟,很快就吸引了贾宝玉的注意。
宝钗并没有刻意去与宝玉交往或者讨好,因为她现在的心思主要用在化解薛家危机上,没有功夫和心思去儿女情长。可一直被人捧若掌上明珠的贾宝玉,却对这位宝姐姐产生了懵懂之情。甚至看见宝钗的膀子都恨不得要摸上一摸。可是他又不敢,于是幻想这膀子要是长到黛玉身上就好了。
宝玉为什么这样想呢?很简单,因为他和黛玉才是真正的同龄同路人。大家一样的心思率真,一样的天真无邪。
对于宝钗的成熟,宝玉既不敢亵渎,又莫名地想去亲近。
女孩的心思都是细腻的,宝玉的行为举止和失态,让宝钗脸红,更让黛玉醋意盎然。
许多时候,宝钗已经有意疏远宝玉。一来是她的心思不在这里,二来她也不愿意让黛玉对自己产生敌意。
正如贾母所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话说的是宝玉和黛玉,同样也适合宝玉和宝钗。
贾家对宝玉也是寄予厚望。不但贾政如此,连王夫人也是如此。贾家与薛家相比,只是外表更光鲜一点。但其实内部也空虚得很。甚至贾政已经有一种大厦将倾、风雨飘摇的感觉。
贾家的子弟中,纨绔者居多,数来数去,振兴贾府的责任也只能落到宝玉身上了。
对宝玉的栽培,贾政是爱之深责之切,甚至还因此毒打了宝玉一顿。希望把他打醒,可宝玉就是不醒。
对于宝玉的婚姻,薛宝钗是贾政夫妇眼里儿媳的不二人选。不为别的,因为这就是元春娘娘的意思。元春是贾家的一颗大树,趁着有这棵大树护持,他们必须完成贾家的重新振兴。而现在,宝玉与宝钗的联姻,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贾家好久都没有喜事了。宁府秦可卿之死,像是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王熙凤带病强行协理宁国府,终于把自己累得病倒了。
这时候,薛宝钗再次临危受命,替王熙凤打理大观园。
大观园就是一个小荣国府。毕竟薛宝钗是一个外人,因此,贾府又找了李纨和探春来做宝钗的帮手。一个是荣国府的长子媳,一个是精明强干的贾家小姐。
管理大观园,薛宝钗还是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干。客观讲,她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成功的,但她们低估了大观园里的泥潭到底有多浑浊。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你不但要善于管事,更要善于管人。很显然,她们三个女子有做事的能力,但管人的能力仍有所欠缺。仅仅因为一个绣春囊事件,让三个女子顿时陷入狼狈之中。
查抄大观园的始作俑者是贾赦的老婆邢夫人。探春为此甚至遭受了王善保家搜身的羞辱,宝钗也因此搬出了大观园。
正所谓,尽人事而听天命。薛家搬来京城与贾家、王家抱团取暖,但四大家族运势已尽,岂是人力所能为之?薛宝钗一个小小女子,纵使才华再高,也救不了薛家的衰败。同样,贾府这棵大树,终究也免不了树倒猢狲散的命运。
作为薛宝钗来说,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她的勇气,也是她的宿命。因为她明知大厦将倾,却也无处可避,无路可逃,只能是尽人事而听天命了。正如王阳明在一首诗中写道: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撰文:风林秀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推荐阅读▼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