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雅苑·我的灵宝我的家征文】家住灵宝大王村 || 亢建宁

家住灵宝大王村
文/亢建宁
我的家乡灵宝市大王镇大王村,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位于大王镇中心,60多年前是当时大王乡的所在地,西北距老灵宝县成10余里,北距黄河直线距离2000余米,是一个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山名九里山,河为好阳河。说是山,其实是一个相对高度不足十米的土岭,因地势较高,在村西有一提灌站,名为九里山提灌站,具体九里山因何得名,已无可考,小时候认为上了这个土岭就算是爬山。后来,爬遍了三山五岳,才真正领略了大山的雄壮与秀丽。
关于村名的传说,据《灵宝县志》记载,大王镇名字的由来,说是古时候一大王路经此地而逝,故名大王。但结合大王村各村庄名字,大王镇的各个村名大有考究价值。与我们村隔河而望的是河东边重王村,再向东有北朝村,西南朝村,东南朝村;村子正南方向有西王村,再向南为神窝村,附近有五帝村,西南方向有南阳村。当代一些灵宝文化人对很多灵宝地名做了考究,但大王镇的文化底蕴可能太深厚,各村的村名觉得还是没有说透彻。
高中以前,小学、初中八年都是在本村就读的,老师让写赞美家乡的文字,因为自己的活动范围不过数平方公里,说家乡,自然只能写村子,但村子西北数公里是黄河,虽然我家门口即是西边和北边几个村子通向乡政府和外界的交通要道,但因为黄土粘性大,出了大门的一条大路,常年累月泥泞不堪,各种车辙轧过之后留下的轨迹,泥淖深的地方达尺许。每次家里到镇上拉架子车买东西,到村里最泥的地方总要几个人去接,驾辕的人往往还要穿上雨靴,人手不够的话往往会翻车。上小学时,遇到雨雪天,在路上,我不是正着走,而是跳着、蹦着走,还要注意脚下尽量不走水坑,即使这样还不免在冬天穿湿鞋上学,晚上母亲还要把我的湿布鞋底放到炉子上烤干,以至于当时的最高理想就是挣到钱后买一双雨靴,打一把雨伞去上班,认为那个样子是很潇洒的。
因为道路原因,村民下雨天能有一片化肥袋内衬塑料纸剪开做雨衣都算不错的,有时候就在头上披一个包袱,而一个新一点的白色棉布包袱,系在脖子上象电影中将军的披风,小朋友们仍然觉得很是神气。
各种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艰难,家家户户日子过得都不富裕,不过,村子里还是有几样让小孩子们总也玩不够的资源。一个是果园,一个是好阳河,还有一片竹林。
1
记忆中的果园
苹果是我们北方人的主打水果,更是灵宝人引以为豪的拳头产品,是所有水果中我的最爱。
小时候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济条件所限,桔子、甘蔗偶尔还吃,香蕉就成了奢侈品。苹果是唯一能吃到也是一年四季中吃得时间最长的水果,从麦收时就能吃的五月仙,到能放到开春甚至更晚的青香蕉、秦冠等,品种多,且各有特色。
当时,果园还是集体所有,各生产队都有果园,大队在好阳河入黄河口附近,还有一个面积更大的,收入归集体所有,并有专人看管的果园。我们第二生产队的宗道爷就在大队的园林队看护果园,我们是邻居,他与我家只隔着几个院子。宗道爷,个子高大,口才很好,还有“教”(武术),会打猎。那时护林队的都有猎枪。四十年前除了村里放电影,唱戏外,耍把戏、说书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宗道爷会说书,母亲好客,善待邻里,尊老敬贤,又做得一手好菜,正月天气某个晚上宗道爷会来坐套,酒菜都是现成的,二两好酒下肚,宗道爷兴致上来,就开始说书,哪吒闹海、武松打虎等绘声绘色的演讲,吸引邻里们把我家的小屋挤得满当当的。正当大家听兴正酣,宗道爷会卖个关子,像收音机里说评书的那样说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起了大家的胃口。这时候,往往也就到了宗道爷去园林队看园子的时间了。宗道爷偶尔也会捎几个不太好的苹果给我解馋,冬天了会带给父亲几个野兔尾巴,穿上绳子后就是很好的耳朵套了。印象中,还没等到改革开放,60岁出头的宗道爷就因猛病去世了(用现在医学上的词可能就是心梗或脑溢血之类的病症)。
集体的果园里,有桃树、杏树、李子树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苹果树了。老百姓连温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自然没有闲暇的土地来种植花卉了,春天的果园里,桃红李白,花儿争艳,自然也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百花园了。
不到收获分果子的时间,一般人想吃点苹果是很难的。到分苹果时每家也分不到多少,以前每家的孩子多,吃不了几天也就没了,到逢年过节时自然也留不住。一个叫大头的儿时伙伴是我的邻居,他父亲是技术员,后来在别的生产队承包果园,家里经常有一些卖剩下的次果,小伙伴们就成了他家里的常客,当然最具诱惑力的还是能在他高兴的时候分给我们几个苹果吃。
后来田地承包到户,各生产队的果园也承包给了村民,每到秋收季节,本队包果园的总要找一些妇女和少年去摘苹果。因为正是秋收,青壮年劳力都忙,不好找,男孩子能爬树,所以妇女和半大孩子就成了首选,十三四岁、个头不足一米五的我,连续摘了好几年的苹果,也算开始挣钱了。当时好象是一晌2至3毛钱,秋忙假十多天的时间也能挣个三到五块钱,最主要的是可以解解我的苹果馋。也正是这个机会,让我认识了很多苹果品种,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红香蕉、大旭、红玉、红印度、金冠等,秦冠当时是最新的品种,且价格不菲。到了九十年代,才逐渐出现乔纳金、嘎啦、美尔巴等,而以秦冠、富士栽植为主流。
记得有一年,我和大姐,到一个生产队的果园去净苹果(果子全部下完运走后),捡了一些烂苹果(小的、树上未摘净的、遗留下来的烂果),忙活了一晌午,正当我们要离去时,看园子的老头儿,硬是把我们的半编织袋苹果拦了下来,还说了一些污蔑父母的话(父亲是村里民办教师,母亲勤劳善良),我们虽然满腹委屈,也只有惋惜和气愤的份儿。
再几年,生产队的果园分到了各家各户,我们家里也分到了几棵,终于有了可以自家管理的苹果树,也算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一到星期天,我也常常和母亲一块去果园里帮一些忙。当时因为树本身已有些老化再加上品种也较杂,社员想靠果树增加收入的愿望并不好实现,但苹果还是能吃上一些的。
1985年,胡耀邦总书记到灵宝视察时亲自题写了“发展苹果和大枣,家家富裕生活好!”的题词,灵宝农民开始大面积栽植苹果。几乎每家都栽上了苹果树。作民办教师的父亲认为李子结果早,就栽了2亩李子树,第三年李子就要结果时,价钱却不好,父亲又刨了李子树栽上苹果树,次年,李子价钱又出现反弹,让一直梦想着家里能早些富裕的我很是惋惜。当时大部分家栽的是高产而稳定的秦冠,没几年就发了家。我家栽的是最新的品种富士,却因挂果晚,难管理,又分大小年,直到10多年后,我家的果树始终没能给家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唯一的好处就是吃苹果不再困难。
1993年我在洛阳师专上学时,总要从家里带些苹果过去,当时秦冠结果正是高峰期,价格也正高,富士大部分家还没挂果,我家的苹果也是有树无果。每次总是从伯父家带一些次果过去,同学们尝了后,对灵宝的苹果大失所望,因为远没有他们想象的好吃,而我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富有,反而衣着很是寒伧,当时他们普遍认为灵宝遍地是黄金,苹果也定是家家户户都有好多。
近些年,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南方的时令水果贩到这里也不失新鲜,成本也渐渐降低,香蕉、桔子等一些水果已普及到一般家庭,而象南方的火龙果、椰子、荔枝,新疆的雪莲果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果,家门口的超市里也能买得到。虽然这些东西很贵,但味道却不一定好,最终还是觉得家乡的苹果最好。
做为灵宝人,能常常吃到当地的苹果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幸福。
2
好阳河的记忆
我们村在好阳河下游西岸,好阳河是母亲河黄河的一个较大支流,村子里井水水位较浅,五六米即可见水,打机井也很容易出水,大部分土地可灌溉,村子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河漕地段以河为界与同乡的重王村为邻。
好阳河在我们村东部绵延近10里,离村子并不远,离的近的人家几十米便到河边,远的也不过数百米,河水常年不断流,给附近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现在灌溉条件便利,人们对河流的依赖性并不明显,但在数十年前,村民们洗衣、灌溉、大牲畜用水都一刻也离不开小河。虽然小河对童年时代的我来说远没有一些物产肥美的河流那么神圣,但她还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回忆。
当时经济条件所限,夏天,不要说空调,单是电扇都少有,村里虽然有可以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的凉窑,却圈不住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的心,小河成了儿童的最好去处。河岸十几个生产队果园里的各色水果和地里的西瓜,让人垂涎三尺。小朋友最惬意的是穿着短衣短裤,有时甚至光着身子到河里嬉戏玩耍,而捉鱼是我们永远乐此不疲的项目。也许因为鱼太小吧,虽然大人们并没有把捉到的鱼做成美味让我们享受,但孩子们的兴致却并不减少。小河里的鱼最多的是小鲤鱼和鲇鱼,鲤鱼大都五寸大小,鲇鱼也不过七寸左右。大人整天忙于农活,往往捉到鱼太小又太少,没功夫去做了吃,小孩子们玩两天也就死掉了。
对于捉鱼,我摸索了一种特殊的办法。在与邻村的小桥下,河面较宽,河床是小石头和细沙底子,因为水面很浅,鱼游动不灵便,我们就像捡东西一样,一捉一个准。稍大后,同学们有人开始钓鱼,我们也去凑热闹,先是制鱼钩,用针在火上烧后,拿钳子一弯就成了一个简易鱼钩,后来也有卖的,买来的有倒钩,鱼不容易脱钩。有了鱼钩,再用线绳或买鱼线绑在杆子上,就可以钓鱼了,因河水较浅,能下钩的地方不多,大家玩过一阵子也就没了兴趣。
除了钓鱼,大家的乐趣还有游泳。虽然河水很浅,几乎找不到能没过腰的地方,但却不能阻挡儿童们对水的热爱。平常河水宽处不过五六米,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儿童们尽管去嬉戏,小孩子们只要不到六七里外的大河——黄河或弘农涧河或上游村子里的水库去,基本不会溺水,家长们完全不用担心会被水淹死。农村的孩子结实,中点暑,流点鼻血并不是什么大事。
有时没有鱼可捉,小朋友便在平静的水面上捉一种叫卖盐 (学名水黾)的小昆虫,身体黑褐色,形状象蚊子,体长约2厘米。我们这儿叫卖盐可能是其尾巴和腿嚼起来有点咸味,对于当时少有零食的农村孩子来说也可以说是一种牙祭了。
平常小河像一个安静的孩子,常年默默地在两个村子中间流淌,无私的把她的所有奉献给两岸的人民,但她也有发怒的时候。盛夏暴雨时节,发洪水时,因为河段在我们村算下游,上游数十里几个小支流的水一下子淹没了河道,顺着河漕汹涌而下,河面宽度也由平常的数米迅速增长到数十米,有时还带着半米高的浪头,而上游的瓜果、有时甚至有树木连根而下,样子非常吓人。不过时间都不会很长,几小时就过去了。到秋雨连绵时也要涨水,但却温和许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上高中时,因上游的水体受到污染,鱼虾基本绝迹了,加上不断大规模的修建和村民在河道取沙,河道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美丽小河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近几年经过治理,河水不再受污染了,鱼虾也重新出现,但时过境迁,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无法再与童年的伙伴们再到昔日的小河里去捉鱼、玩耍,而那个时常让我魂牵梦萦的美丽小河也只能在梦中出现了。
3
梦中的竹林
家门口向东不到100米,大路边有一个因雨水冲刷形成的一道六七米深的土沟,沟底面积大约六七亩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人种的一片竹林却成了儿童们的乐园。竹子粗的也比不过大人的胳膊,但那种四季常青、满目苍翠的感觉却时时让人魂牵梦萦,也让我从小对竹子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以至于在学习《井冈翠竹》这一课时,我的印象格外深刻。
儿时可以玩的东西实在太少,夏天可以到小河里用自制的鱼钩去钓鱼,或下到河里直接去抓,还可以用知了网套知了,秋天可以跨着篮子去割草,不时偷几个苹果,而冬天可真没有什么可玩的,竹林倒是一个很好的去处,晚上竹林里,几十个年龄不等的小朋友们却玩得很是热闹。成群的麻雀在竹林里唧唧喳喳地叫着,还有斑鸠(我们这里叫野鸽子),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弹弓,到竹林里去打鸟玩,我也跟着去过几次,但我的水平并不很高,只捡拾到过一、两只麻雀,还不能确定是不是自己打中的。
竹林靠大路一侧的半腰上,有一个小窑洞,是看竹林的老人住的地方,谁家要用竹子要先和老人打过招呼,由老人来有计划地采伐,但也有人悄悄地伐竹。记得有一年接近年关时,家里想用两根竹子来晾衣服,我和哥哥在天快黑时就去了沟底偷竹子,真正体会到了做贼的感觉,其实也不过悄悄伐了两根鸡蛋粗细的竹子,从沟底到家里不过100米,我却做贼似地走得灰溜溜的。
后来,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看竹园的老人也去世了,加上沟两边的村民因修宅基地,不断地把土往沟里填,竹子开始开花,接着就大量地死亡,早在20年前竹林就渐渐地消失在村民的视线中,如今大沟已基本填平。郑板桥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个在儿时记忆中是那么富有诗意和充满美好回忆的竹园也只能在梦中重现了。
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子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宽阔的马路通向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村民们或种植大棚蔬菜,或搞养殖、或外出打工,工资不输城里的上班一族,有的甚至办起了企业,身价上千万;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窗明几净的房屋,小汽车、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电动车,交通工具样样俱全,下地,进城,随心所欲;无线网络覆盖了千家万户,村民们过上了不输城里人的生活。
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乡成了每一个游子心灵的归宿。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亢建宁,又名亢建树,笔名涤尘,三门峡市作协会员,河南省楹联协会会员。1995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大王镇一中、灵宝实验高中任教,现在灵宝市财政局工作,曾参编《灵宝市教育志》丶《灵宝市财政志》等志书编写,业余时间在《中国财经报》丶《河南日报》丶《三门峡日报》丶《函谷》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50余篇。
“我的灵宝我的家”
征文启事
故乡,是一首真情的歌;灵宝,是心中难忘的家。无论身在何处,我的灵宝我的家永远是灵宝人深深眷恋的故土和精神家园。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灵宝,抒发灵宝人热爱家乡的赤诚情感,讲好灵宝人自己的故事和美丽乡愁,特举办普洱雅苑“我的灵宝我的家”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凡符合“我的灵宝我的家”主题的均可参赛,体裁不限,散文,诗歌,随笔、摄影作品均可,作品要求原创首发。尤其欢迎灵宝籍在外人士和生活在灵宝的外地人士积极投稿。二、征文时间:2019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三、奖项设置:本次征文活动评选共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100元,三等奖5名,奖金各50元。优秀奖10名,奖品为诗联家张志玉所著《东方涛声》诗集一本。四、评选办法:本次征文评选采取点击量+评委投票方式产生,点击量和评委投票各占比例为50%,最终评选出各等级奖。五、投稿方式:本次大赛投稿唯一指定邮箱:roushi0215@163.com参赛作者必须首先关注《普洱雅苑》官方平台,并在来稿邮件中标明“我的灵宝我的家”征文字样,附“作者简介+照片+微信”。来稿请加主编微信peyycyqx。如投稿超过一个月不见刊发,可另投他处。征文结束奖金以微信红包方式发放。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世界再大,不过一方桃源;
心有温情,处处春意盎然。
—— ——普洱雅苑—— ——●策划:石子●统筹:知行●文案:贺文杰
●宣传:崔河山
●审稿:石子/初见
●主编:张丽丽
●投稿邮箱:roushi0215@163.com
普洱雅苑 茶语清心
让书香,像空气一样弥漫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灵网备[2018]S0004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