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专业,配不上你的野心 | 斜杠青年的自我修养

This is斜杠青年成长日记的第87篇Diary
Preface:
近一个月,网上关于选大学、选专业的问题火了起来。大批的高三学子,徘徊在大学的入口,迷茫而困惑。
实际上,我想学什么专业?什么专业 / 行业赚钱?这些问题不仅伴随着准大学生,也出现每个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职场新人、职场老人的困惑里。
就算是已经确定要走传媒路线的小七,也会时不时地,怀疑自己的选择,否定自己的专业。
1
你,被劝退了吗?
仿佛明白我们对于专业 / 行业的焦虑,各种传播平台,包括订阅号、头条号、知乎,都适时地出现了“劝退帖”。
光我看到的被劝退的行业就有:
1、生化环材(生物、自动化、环境、材料)

生物、自动化、环境、材料,这四个专业已经成为劝退帖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那句「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简直成为生物学的一大槽点,具有浓浓的讽刺意味。
劝退“生化环材”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而且,这种“正确”愈演愈烈,甚至从“生化环材”拓展到所有的传统工科——船舶、化工、电气……
这和我五年前选专业时的状况完全不同。
当年,生化环材这样的理工类专业,是我心中最聪明的那拨人的选择。
想想看,五年就可以改变一个行业的生存状况,何其惊人。
2、建筑学

3、医学

如果说,只有劝退贴,还不足以展现大学生对于选择专业的焦虑,那么,《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制作的“毕业生就业薪资排行”,一定可以劝退一波文科生。
(上图,大学专业起薪排名中,前二十名中属于文科的只有1个)
(毕业生薪酬排名: 文科专业包揽倒数十名)
那些高中时学习文史哲的朋友,把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奉为圭臬的朋友,你们作何感想呢?
与此同时,我们当下最推崇的专业,也很明确了。就是以下几个——
1、金融
2、经管类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新理工
(解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新理工类专业,正在成为热门专业中的“新爆款”)
然而,这些专业无一不伴随着这样的标签:难学!
高大上的金融专业
热门的计算机专业

这篇回答就提到——
就业率与薪水双高的技术性专业,几乎都
很不容易学。
CS和金融之所以高薪,真相在于,大多数人都
学不会。
2
我们是不是什么都不能学了?
在一批劝退风、劝进风中,不少人陷入了专业焦虑——
他们在满足兴趣爱好和提高市场价值的选择中,
来回撕扯,
不断纠结。
于是,我发现,身边的很多“非优势专业”朋友,开始转金融、转互联网、转人工智能。
比如我们最近认识的一个男生,本科就是建筑专业,大学毕业后,花了两年时间考下CPA,成功转行金融,现在在瑞华审计所就职。
还有《从零开始做运营》的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的专栏作家、知乎大V张亮,也是从音乐专业毕业转行的。
各领域的大牛拿起了编程书,大量人才涌入互联网,这似乎印证了一位职业分析师的预判——
如今的计算机专业,仿佛就是五到十年前的土木,十五年前的生物。口口相传收入高,前景好。
然后就是海量的人涌入这个专业。
2015年之后,普通本科生在市场上的溢价已经逐渐消失。
那么2018年之后,计算机行业同样会面临就业形势逐年严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所谓“优势专业”的人,也在拼命成为“局外人”(outsider)。
比如我的高中同学,本科南京大学金融工程的Y,毕业之后考完CPA深感压力山大,转行线下销售,业余时间研究区块链;
还有一个华科的学长,本在香港中信建投投行工作,去年转行教育,第一年的收入就已经达到80w。与他相似的,是我们身边一个学了四年金融的女生,最后去了法国的顶级餐饮学校保罗·博古斯酒店与厨艺学院(Institut Paul Bocuse)学习甜点,并且回国后自主创业,经营着自己的法式餐饮店。

3
我们进入了一个“内爆”的时代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两种感觉。
第一:跨界的人越来越多,行业的界限不再分明,我们进入了“内爆”的时代。
是这样的。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非常稀少,大部分的中专、技校生,出来可以直接包分配。
学机床的,分配到生产车间;学挖掘机的,分配到工地;学厨师,大概率是去颠勺。
职业和职业的界限非常清晰,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这个世界外部边界在扩张,可内部边界却依然清晰。
而现在,互联网“消除了所有的界限”,新媒体的发展,让地域区隔都不是问题。行业间的交流、沟通、跨界,成为一件低门槛的事情。
这有点像鲍德里亚所说的“内爆”,“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把任何互动,都内爆为一个平面”。
于是,这个时代从精细化的专业分工,转向通适化的“一专多能”;
社会正从对专才的需求,转向通才。
第二:你可能会感觉到,既然行业间的门槛变低,专业呈现出“跨”(interdisciplinary)的属性,人们就可以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利用“多元化收入”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感。
确实是如此。而且,趋势也是如此。
我们渐渐地发现,仅仅学好本专业,无法实现财务自由,也远远不能配得上我们的野心。
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必须具备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内省能力、逻辑能力等多种通用性素质;同时,还要掌握几种不同的技术性能力,比如编程、设计、写作、演讲、小语种等等。
所以,社会上诞生了“斜杠青年”,这样一个群体。
斜杠青年本身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
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比如一个人,工作时间是程序猿,休息的时候就变成了笔耕不辍的作家,周末还能化身成变出一桌美味菜肴的营养师.……“程序猿/作家/营养师”的多重身份,就是对「斜杠青年」的完美诠释。
运用多重身份,实现收入的多元化。通过发现自己的passion,培养通用竞争力和某些专业竞争力,最终成为财务自由的斜杠青年。
本公众号的创办初衷,就在于此。
4
成为月入十万的斜杠青年,你要做这四步
① 看清本质,
不要对一个专业存在刻板印象
专业的本质是所学到的能力。因此——
对于热门行业的“圈外人”,请不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不满。
比如很多人认为学习新闻传播就是为了以后去当记者或者播音员(比如三水当时选择放弃中国传媒大学),但是后来却认识了很多本身新传专业出来,但最后却从事了金融行业的大神。
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专业当成一个局限自己的框架,而是当成了一个跳板。
A同学毕业以后从事了财经记者的工作深耕数年,然后通过考证再跳到金融行业去做基金经理;
本身学习IT的技术大神B,在证券公司的“后台”做技术多年,同样通过考取CFA(金融特许分析师)证成功转行到了“前台”投行部门,薪酬待遇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刚才提到过的建筑出身的理工男C,毕业后边工作边考CPA,两年拿到注册会计师证,并成功跳到了国内第一审计所做审计,薪资将会在未来3年内翻几番。
更关键的是,这些人最后都承认——
原本的专业对他们产生了正面影响!
A同学通过自己的新传和金融的“双重知识”,成功创立了自己的金融类自媒体;
B、C不仅凭借自己理工专业养成的严谨思维方式,在金融业顺风顺水,还想投资开设自己的IT公司或者建筑公司,并且未来有意进军资本投资界。
对于热门专业的“圈内人”,也不要因为进入到高薪领域,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内心选择。
要知道,有人到了五十多岁,才发现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厨师,而不是律师;
有人和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才发现自己与人共事的欲望始终被压抑着;
有的走了很多弯弯绕绕,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去创业;
有的则终其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能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毕竟世上多数人都没能这么幸运。
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就像是一个漂亮的泥娃娃,可以被我们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不是社会的模板给我们预定的那种。
如果你的专业给你们的设定是一个三角形(也即专业技能),那我们就要在上面画上我们自己的花纹,甚至镶上我们想要的花边(也即我们的斜杠能力),最后呈现的样子才是独一无二的、最理想的自我。
这样的自我,不仅会让自己更快乐,也更能在多元化的社会里面获得竞争力。
② 多收集信息,
不否定自己的任何可能
这个可能,既是“潜力的可能性”,也是“赚钱的可能性”。
就像我们公众号的观点——每个人都能成为斜杠青年一样,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以发展的技能点。
斜杠青年的发展模式一般是这样的:
爱好——时间——技能——变现。
比如三水的一个研究生同学,从初中就喜欢摄影并且开始研究PS,高中的时候开始盈利,上大学才开始真正产生固定收益,目前的稳定收入是一年30万+,这完全是他正式工作以外的收入。
还有小七的一个理工专业的同学,从小就喜欢写文章,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写网文,每个月能拿到上千的收入,现在正在准备出书,由于她比较佛系,所以选择了想写就写的非创业道路。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达到了“什么时候不想工作了,也能靠写作养老的境界。”
还有很多油管上的网红,靠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旅游、美妆等)实现了远远超过财务自由的理想生活。
以上的例子我们看出,通过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有某方面的爱好和特长以后,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和深耕。
这个时候不要求速度,但却一定要经过时间的积累。
怎么发现自己值得发展的的爱好和特长?
①自己是否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乐此不疲,甚至忘记时间?
②自己在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有非同一般的成就感?
③通过理性的投入我可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大师?
④这件事情有没有变现的渠道?
当找到我们的特长和爱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计划,稳步走在成为“斜杠大亨”的路上了。
③ 总有一些通用技能是我们都必备的
(通用竞争力)
实际上,无论是创业还是做企业高管(事业单位这里不谈),也不论是在哪一个细分领域,想往更上层次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管理者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共通的。
比如一名厨师,如果不甘平凡想要进阶成为一名厨师长甚至自己开店,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
一名程序员,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专家或者进入管理层,则更需要具备管理能力。
而最成功的企管理者通常都兴趣广泛,掌握着多种技能,是否具备对特定学科的深度了解,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财富中文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最受认可的8种能力,并根据这些能力对企业家的影响,进行了排序,影响最大的能力排在最前。
第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强的人,善于交流想法、阅读、写作和讲故事。拥有这项能力的企业家,能够更好地领导团队,向顾客和投资者兜售理念,撰写商业计划。
第二,人际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出众的企业家能够体会到其他人的情感、动机和性格,进而获得他们的支持。他们也擅长谈判,喜欢与他人合作。
第三,内省能力。内省指的是了解自身的长处、短处和动机,并利用这些自我认知制定规划和战略的能力。优秀的企业家会寻找顾问和合作伙伴,补全自己的不足。
第四,逻辑能力(算术能力)。这是计算、评估和逻辑思考的能力,企业家需要这种能力来平衡他们对特定解决方案的爱好,制定出专门的计划,调配好公司的财政资源。
第五,自然观察能力,就是对周围环境和文化的洞察力。优秀的企业家能利用这种能力发现新市场,预测新潮流,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并找到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第六,构想能力。它代表着一个人想象三维空间,并把想法视觉化的能力。它的核心能力包括心理想象、空间推理和活跃的想象力。
第七,肢体动觉能力。这项能力包括感知时机的能力,以及通过思维和身体的结合来完善技能的能力。善于发明创造和打造创新产品的企业家,往往拥有特别强大的肢体动觉能力。这项能力还会带来出色的领导力和不凡的公共演说能力。
第八,音乐能力。音乐能力是识别音高、节奏、音色和语调的能力。它可以帮助企业家成为更好的倾听者,能更加有条不紊地安排活动、开发营销项目。音乐智能高的人通常也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
④ 掌握核心竞争力
拥有通用的技能也许可以助你达到80%的高度,但是成就100%的高度还需要你强有力的竞争力,俗称“核心竞争力”。
你的核心竞争力,既可以是一种技能,比如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家;
也可以是一种品质或精神。比如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死磕精神。只要他有着一种认真努力的姿态,相信不论他是继续留在央视还是再次创业,都能取得非同常人的成就。
Eg1:如果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与人沟通,那么恭喜你,你将会在很多行业都有发展潜力(播音主持、销售、教育培训等等);
Eg2:如果你的核心竞争力是观察能力,那么你可以从事侦查、珠宝鉴别、考古等等行业。
通用竞争力需要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托和基础,而核心竞争力却需要以通用竞争力为表现形式;
没有通用技能的核心竞争力会是孤芳自赏,而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通用技能将会是空中楼阁。
二者不论缺少了谁,都无法助你达到金字塔的顶峰。
…………
最后总结一下,当今社会,我们现在每个人,都不会用单一专业的就业方式,来获得收益。
真正厉害的人,是精做某一个领域,再把他的事业,往其他领域扩大。
所以我们——
①不要对一个专业存在刻板印象;
②多去收集信息,不去否定自己的任何可能;
③培养通用竞争力和某种核心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时突破专业本身的桎梏。
愿我们都能修炼成
斜杠青年
Best WIshes
往 · 期 · 精 · 选
(点击下方题目即可阅读)
必看|我秋招拿了 5 个Offer,但是都不想去……年薪100万的年轻人,不会掉入这个认知陷阱一个月听懂外国人聊天? 4 步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复旦考研 | 如何成为靠谱的学习者?做好这 3 件事男女交往法则:99% 的女生用这招追到男神

讨论时刻:
你的专业,能满足你的野心吗?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