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感受五绝?吴文琴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肖龙
编辑|黄传安
图片|吴文琴
登黄山感受五绝
作者/吴文琴
黄山自古就有72峰之称。而黄山的三奇五绝,更是令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三奇五绝,集中起来,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我们去黄山游,均围绕这五绝进行。其感受是:令人倾倒。
黄山之奇,奇在绝妙处 我们从后山上了黄山,随着索道的呼呼运行,而拉开了黄山游的序幕。穿云海,越谷底,攀山崖,过险峰,恍如飞墙走壁般,在天地间转悠。当缆车,呼地从低谷,跃向峰顶。在拐入另一峰谷时,缆车厢内,突然“哇!怪石啊!”的一声,终于把我们惊醒。
随着手指所向,“那巨石顶上,立着另一块巨石,这巨石从哪里来?难道是人们用钢筋水泥把它镶上去的吧?”有人怀疑地说。
在黄山,巨石堆砌,何须人为地造石?于是镶石说不攻自破。
当我定神一看,巨石顶上立着的另一巨石,足有十吨多重。上下明显不对称。在两石衔接处,以一条斜缝见证了它们的连接。黄山的石,是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形成。在乱石飞舞,飞沙走石中,造成了这千奇百怪的自然生相。但百万年来,地震,而风暴不断,地动山摇,而巨石不倒。这便是黄山奇石之奇的绝妙处。究其原因,只能由专家解读了。
经过几番拐转,一个梦笔生花图,又一次把我们醉倒。
梦笔生坐落于北海的散花坞内。它沿着山峰的斜体,而孤峰耸立。其高约40米,直径约3.8米。在峰体上部的1/3处,它突然从横向断裂。一条鲜明的裂纹,从老远便可看到。上部,逐上逐圆,然后呈顶尖状,有如毛笔的笔锋。下部的2/3,恰如一支毛笔的笔杆。上下的一体,梦笔就这样落地生花了。在顶尖处,一棵古松,以其粗枝茂叶,而成为它的一奇。其状如蘸满浓墨的毛笔,显得墨黑而秀丽。据说,古代的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可茅塞顿开,于是妙笔生花就这样地传开了。
“梦笔生花”,以一座巨石,耸立在山峰的斜体处。顶尖处,既无窝,又没有洞,更看不到石缝。顶尖上那一棵松从哪里来?它何以如此地茂密?一个深深的疑团,被塞进我们的脑海里。黄山的石,它的出奇制胜,便在于它的绝妙处,使人们无法从现象上去解读,留给人们的,尽是悬念。这便是黄山的奇与绝。当年诗人李白到此一游,见到如此的神峰与神笔,不禁诗兴大发。他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随着登山的脚步,怪石,怪峰处处,令人叫绝。有的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孔雀戏莲花”、”天狗望月”;有的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有的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石””仙人指路”;有的如“苏武牧羊”、”太白醉酒”、”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人们见其形,赋其义,定其名。黄山之妙,之怪,之奇,之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步仙桥上会天仙从天心亭步行至西海大峡谷。路于壁间,悬在崖上。上不见天,下不着地。放眼四周,林峰叠嶂,层林尽染。脚腿在抖抖颤栗,一种念天地之忧忧,又处处壁里生花,使人苦中求乐,而乐不思蜀。
尽头处,一个拐弯,道路突然从一个石洞里,钻了进去。这分明是人工开凿而成。石洞高约2.5米,宽足米,呈拱形状。从石洞里行走,两头石门的透光,光线趋暗。脚腿所致,其声咚咚。从石洞出来,一条一米多宽的天桥,从一石峰探向了另一石峰,以桥架路,洞洞相连。这步仙桥就这样,把我们从空中送到了另一个石洞里。从而把我们送进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两座巨石,以其垂直状,从谷底升向大峡谷的半山腰处。然后以其等高,相距数十米,相对相生。仿如两个巨人在那面对面地较劲那般。当我们举步进入步仙桥时。仙风不知从哪里吹来,其风嗖嗖,顿时松舞风鸣。放眼四望,西海大峡谷,依着那绵延的山势,以其排山倒海之势,石峰矗立,群山横岭,而层次分明。这时,在那天地间,唯独只有我们,行走在这仙境中,在饱赏着仙境之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起。
当我们举目下望。正在滚滚翻腾的白云,把一头挂在壁里,另一头,以其长躯探向峡谷,顿时腾云驾雾,呼啸峡谷。大有如翻江倒海之势。从传统文学的角度,这般光景,这番造势,是仙人呼之欲出,还是妖精出没呢?我们只好以静观之。但终究没有出现,我们总算有点失落之感。
透过峰谷,在两峰之间,一道绿里间白的云彩,从那里悠悠而过。仿如村姑,在摇船出海,到外采摘猪料那般。好一幅乡姑图呈在我们的视线里。
小道的前端,一条几乎垂直的小道,探向谷下的几十米处。我们托着瘸腿,把刚学到的螳螂步,在这里往下登越。当我们坐在梯间,去欣赏这如画的风景时。与对面等高山峰的山腰上,两桥穿洞相连。当我们行至第三石峰的顶部时,我们置入了一个小平台。这时的百兽山,恍如百兽出笼,群龙无首,而各显其态。一尊巨大的石狮,屹立在悬崖峭壁间。其虎视眈眈的坐姿,仿佛在俯视着这里的一切。这一樽自然生相,终于把一幅雄狮把守黄山图,呈在那里,显得是如此的虎虎生威。
看到此番此景,我们梦幻突发,仿佛一位老仙,一手捋着挂满白胡子的下巴,一手持着仙人扇,在这悬崖峭壁间向我们走来。它胜似闲庭信步,在向我们点拨迷津,正当我们兴起,这一梦幻突然消失了。我们只好和着仙人的脚步,步着它的后尘,行走在步仙桥里。虽然没有神仙呼风唤雨般的潇洒。但我们已经亲临其境,听到的只有仙风嗖嗖,也算是潇洒走一回。
一环二环,死过翻生在停停走走中,我的脚腿开始颤颤发软。我在盘算,面对那两条瘸腿,如何支撑着走向谷底?于是悄悄地凑近了导游,诉说着我的苦衷。这时,导游悄悄地对我说:“你最好走在最前面!”但经我的考量,在那种情况下,走前与走后,都得走。一旦出了事,因为空间狭窄,有劲也使不出。累此只好自己救自己了。
这时,站在入口处的导游,面对着我们,说,从这里进入一环与二环,一环往右走,二环往左走。过后经过询问,一环右走奇松多,二环左走怪石多。
从这里进入谷底,本无路。面对处于垂直状的峭壁,当局采取了刀斧之功,选择呈50°、60°、70°、80°的斜体,架起了飞天路。
“喂。你们要鹅步走,横着腿呀!”
“喂,你们马步走容易出事,屁股朝前,倒着行啊!”
队伍中的许多女同胞,日久的健身,使她们收获甚多。现在,她们终于觅得了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于是在拼命地使招,连老祖宗那般绝技,72度变法,已无所不用其极。一时间,鹅步,蛙步,螳螂步,马步等,在这里纷纷登堂亮招。正当此时,一对20岁上下的年轻少女,正从谷底往上登。刚把脚腿伸至入口处,看见大汗淋漓的人们,正瘸着脚往下攀爬。于是不解地问:
“大叔,还要跑多远,辛苦吗?”
大叔看了看年轻漂亮的姑娘。于是说:“为了保持你那漂亮的容颜,建议你不要往上爬了。辛苦不用说,还可能毁容啊”其实他说的毁容,就是痛苦的难相。
听说要毁容,姑娘扭头便往回跑。
一路上,我学着同行们给出的套路,在这里轮番地轮转。而其中最管用的,当属是螳螂退步了。因为倒着行,可以改变惯用的正步走带来的疲劳。于是我反转着身子,用力地抓着套在路边的绳子,然后向下伸出脚腿,以脚探路。待脚腿踩实后,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地扯着绳往下登。在即将到达谷底的十米多处,这时的手、脚、身子几乎处于半瘫痪的状态,头也似乎要发烧了。但走在前面的老婆,在向着自己招手。于是拼着命,走完西海大峡谷的最后这十多米的路程,如果再走十米,也许没有命回来了,真是死过翻生!
雾里看花,美景就在绝壁处在大自然中,美景往往就在绝壁处。而从这里,通过一环二环进入谷底,是把道路筑向景色的绝美处。使人们亲临其境,近距离地接触西海大峡谷之美。这是一个苦中求乐之旅,只有勇敢者才能乐尽其乐。正如人们所说:不吃苦中苦,何知甜中甜?
当我们坐在梯里,呼呼地放眼四看。“上帝的盆景”、“魔幻的世界”,多少为处于疲惫的我们,起着某些调和剂的作用。
那排山倒海般的峰林,以其不同的坐姿,在彰显着西海大峡谷的独一无二。在穹顶之下,一条望不到尽头的石壁深邃,加上一环二环的山道,迂回于危岩之间。从远望去,恍如一幅贴在壁里的山水画。那“仙人晒靴”、“仙女弹琴”、“天狗吠月”、“仙人踩高跷”、“武松打虎”等巧石名峰,将民间的传说,给予了惟妙惟肖的再现,显得是那样的逼真和栩栩如生。
峡谷中,高山、中山、矮山;圆山,扁山,尖山;远山、近山、脚下山;群山、孤山、尖峰山等。以其山连山,山套山,山叠山,山跻山的造型,环环相扣,以其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壮阔奇特,而令人叹为观止。
一条白云溪,由石柱峰、石床峰、薄刀峰、飞来石峰等,汇集成体,从而以其整体,打造了一个关于峡谷的板块。与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以及左上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围成了一个浩大的空间,其潺潺的溪水,加上壁峭如劈的山峰,给予人们的,尽是如梦如幻的视觉享受。其幽、奇、峻、险、秀于一身,给我们展示的是黄山风景的“新家族 ”魅力。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天上人间,来到了一个魔幻世界。从而把黄山的美,进行一次淋漓尽致的再现。
在入口处,一条狭长的过道,恰似蛟龙滩那般。以其幽深而骇人,从而被命名为“夔门峡”。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曾有过它的记载。
黄山云海,有如腾云驾雾黄山的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其美、胜、奇、幻,而享誉古今。它一年四季可视,尤以冬季为最佳。因此,统称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指的就是黄山的云海。
我们乘坐在缆车上,恍如在空中腾云驾雾般;我们行走在山道上,恍如在云雾里穿越;我们置身于风景名胜中,滚滚的云烟,在脚下升腾,恍如行走在云端之上。据说,在一年四季中,黄山的云雾天气达200多天,约占全年时间的60%。一旦雾气升腾或雾气未消,便把黄山罩成了云海。举目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红树铺云,红叶浮在云海上,这是黄山的深秋。北海的双箭峰,当云海经过时,从两峰中溢出,然后向下奔泻,从而造就了黄山的一奇。黄山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瘸着腿在行走,于是伸出了他的大母指。说:你们算是幸运,前几天这里连续降雨,今天天气晴朗,又没有太阳暴晒。
这是到达迎客松的最后一道山峰。在左上方,一座山体突然腾空隆起。从下往上望,如峰顶蓝天,直插云霄。在顶尖处,一棵古松不偏不倚地耸立在山顶上。一条登山道,有如上九天揽月那般,直插山顶。立在古松下,由下往上拍照,也就是向天空拍照了。一幅蓝天、白云、松树与人体的四位一体构图,就这样立于天地间。这无疑是吉祥的象征。于是人们不辞劳苦,蜂拥而上。
在另一侧,一条深不见底的深渊,一簇白云,在那里翻卷。恍如水库的闸门已打开,库水在狂轰滥炸那般。其浪滔滔,有如漫卷山谷。
右侧,是迎客松前的一道高山。黄山松,以其百年千年的树龄,在装点着山体的不老。依着斜体而生的黄山松,以其造落有序,而把斜体打点。正前方,是一片开阔地,那里万里无山。在蓝天白云下,一层白雾,一会儿如山,一会儿如海,一会儿如浪滔天。蓝天,白云,雾海、云海、松涛;远处、近处、眼前;天上、地下、高山的几位一体,构成了结构分明的构图。一幅如此精妙的自然山水画,只有身置于黄山的今天,方可看到。
黄山,为中国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首。明朝时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曾两次畅游黄山。他感叹道: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后来人们望文生义,即兴而作,而把徐霞客的诗句,改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而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我们不枉此行!
作 者 简 介吴文琴。笔名:一棵松,娘胎的骨子、吴狄。中共党员,工程师职称。广东中辰泛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公司副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联盟的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等五家媒体,联合评为“中华国家地理十佳游记作家(诗人)”。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绿洲金字塔》;长篇小说《春安山》;散文集《鲜花漂落的季节》、《用脚丈量世界》;哲学专著《管理创新纵论》。作品散见《当代小小说》、《纪实中国》、《作品》、《微型小说选刊》、《西部散文选刊》、《西部南国文学》、《广州文艺》、《佛山文艺》、《禅城文艺》、《岭南文学》,以及农民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新世纪文坛报、佛山日报。三十多篇文章在全国各地征文中获奖。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西散南国文学社签约作家
杜明月 龚铃洲黄祥银王亚欣赵达
徐非也 葛张尚洁 张译丹 郭榕亭
王志娇 史忠华张小利 张忆苏 杨飞
朱钟昕 刘瑞敏黄晓梦 刘胜彪 许江
张靖
(名单持续添加中……)
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林膑 董守和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刊物艺术总监:龙怡珍
微刊艺术总监:陈超 曾寿
艺术顾问:王远笑 罗强英 胡瑞忠 左上勋 邓英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常务副主编:妙妙
副主编:孟丽华 肖龙 段鹏尧
编辑部主任:黄传安
编辑部副主任:滕新晶 叶彩虹 王亚欣
审核部副主任:刘瑞敏 陆悦 魏来安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推广部副主任:杨雯兰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编委:杨青 次央問問胡文举傅沐辉
小黑龙玉波袁非独孤白 许江
黄苇 卫云吴秀珍陈立国成再耕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