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07
张继民系列作品
“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兼叙世界峡谷之最发现与论证
张继民
开篇的话
  标题引自张爱珍评稿:“新华社4月17日编发的《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一稿,分明是一则消息,播发后,我国境内外报纸纷纷予以刊登,总编辑南振中同志和新闻研究所评稿例会都认为,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这篇报道,1994年4月16日我就拟好了,只等第二天世界峡谷之最论证会召开时,请刘东生院士再帮助看看。
  稿件经刘先生审阅,新华社本可当日下午发出,但我有意推迟一天,主要顾及全国几十家晚报。若当日发稿,必会失去大量晚报刊登(当时新华社供晚报专线,每天10时前发出稿件)。这也证明了独家新闻优势,可选择最佳时机发稿,毋需担心被抢发。
  报道发出后,好评多多。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文有仁、《中国记者》杂志副总编辑文璐、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辑张爱珍等,先后撰文予以肯定(见[评析者说]部分)。1994年被评为新华社一等好稿。2006年,该报道被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994年4月16日,在世界峡谷之最论证会上,刘东生院士(200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正在帮我改稿件。王呈选摄
  我不仅是世界峡谷之最论证会报道的唯一文字记者,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同时还是论证会参与者。
  1993年10月一天,日本队员漂流帕隆藏布江,其中一位落水于扎曲附近,然后失踪。为写这一探险故事,我参阅了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1987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
  我以我的世界地理知识,经过对论文所谈数据与外国峡谷数据比对,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极有可能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于是我将我的直感,电话通报给论文作者高登义。高先生回忆此事,写下了我当时说的话:“这条水汽通道深切5000多米,长几百公里,会不会是世界第一?”“如果是世界第一,我们一定不要放过它!它是中国的财富啊!”。希望给予考证和计算。
  要发表“世界第一”这个重大新闻,亟需走一个过程——召开科学论证会,确认其发现。出于新闻消息与摄影报道考虑,我全方位布局,具体落实。
  早在1996年,《新闻三昧》第四期就刊登了我写的回忆录。内容如:1994年4月5日,我给为论证会召开承担计算任务的杨逸畴打电话说,单单限定雅鲁藏布大峡谷5000多米深度是不够的,新闻报道还需要峡谷有多长?最窄的地方是多少?其地貌如何?它是怎样形成的?较精确深度是多少?实地踏勘者感受是什么?
  几天后,我又打电话给杨先生,出于新闻摄影现场拍摄需要,请他绘一张大的大峡谷剖面示意图,在海拔高度上做比较准确的绘制,带到会上,以增加会议科学氛围。他说太费事,他手里有张八开小图可以应付。后来他觉得我的建议有道理,绘制了大图。
  临会前的4月13日,我去了他家,见他戴着老花镜仍在绘制剖面图。他以1:5万南迦巴瓦峰地形图为基准,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2400米基础高度往上算,已大致完成。“这张小图用不上了,给你。”“好哇,谢谢!”我说。
  事实证明,老杨所绘大幅大峡谷剖面示意图发挥了重要作用。论证会在刘东生院士家里客厅举行。不可能弄个长长的红色会标,在人家墙上钉钉子拉起。而今有了大幅剖面图,将其摊放于沙发前的茶几上,大家坐在一侧,以其为中心,指点它也好,合影也罢,大大丰富了科学论证会氛围。试想,若没有它,在会议仅有刘、高、杨、张四位情况下,我请来的新华社北京分社摄影记者王呈选,使出天大本事,拍摄出画面,也是聊天场景。如此照片与“论证会”三个字契合吗?严肃吗?能作为新华社摄影稿发出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论证会关键内容,是我提出的科学问题。老杨计算的峡谷数据,有的是经我提醒得出。会议所用大幅剖面示意图,是由我建议绘制。会议也是在我一再催促下才召开。由此可见,我涉足论证会很深很深。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重大新闻发布。在宏观策划中、在细节落实中,尽量满足新闻对消息与摄影照片的要求。
  最终在高登义研究员协调下,经杨逸畴研究员计算,对张继民提出的具体环节贯彻,刘东生院士权威支持,以及杨、高、李三位作者所发表论文的基础性作用,正是得益于这些协力而为,成就了世界峡谷之最论证会于1994年4月16日召开,从而确认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独家新闻发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科学论证会召开,直接目的,就是服务于新华社新闻发布,把深藏于藏东南世所罕见的峡谷扬名国际社会。至于论证会溢出的其它效应,则另当别论。
  在此展示高登义研究员、杨逸畴研究员、李渤生研究员就此事的直接论述,让事实说话很必要。
▲这是1995年3月15日,高登义研究员写的回忆,他说:“于1994年初,新华社记者张继民先生偶然谈到我们这篇文章,大为惊叹,也许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特有的敏感吧,他当即给我打电话:‘拜读了你们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文章,非常兴奋!这条水汽通道深切5000多米,长几百公里,会不会是世界第一?’”
▲接着他写道:“张认真地对我说:‘你和老杨认真考证一下,比较一下美国的克罗拉多的峡谷,拿个结果好吗?’说完,又加重语气说 :‘如果是世界第一,我们一定不要放过它!它是中国的财富啊!’”
  “这条水汽通道深切5000多米,长几百公里,会不会是世界第一?”这段话再好不过地证明了,是我率先提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可能是“世界第一”。
  2020年4月17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新闻发表26周年之际,有人重谈此事,高登义研究员进一步写道:“张继民先生是首先提出要计算雅鲁藏布大峡谷,以比较是否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继民同志:来函悉,兹明确作答,我认为张继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杨逸畴97.3.28”
▲“正是在张继民的启示和督导下,于是我们……投入了大峡谷的论证工作。因此我们说:像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历史性发现,他对于人类所作出的功绩,有张继民这样科技新闻记者的一半功劳。杨逸畴。”
▲李渤生在他2006年出版的《雪域湮没的残迹》书中写道:“说实话,20世纪末雅鲁藏布大峡谷热再度兴起还要感谢新华社记者张继民。”他对雅鲁藏布大峡谷与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横向比较后,“使他意识到这里或许隐匿着涉及地理新发现的重大新闻。从张继民撰写的札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成功的新闻工作者对待可能产生轰动效应要闻的渴求态度,决不亚于科学家对待一项重大科学发现的态度。”
  “首先提出要计算雅鲁藏布大峡谷,以比较是否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意味着什么?如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当然是科学发现。刘东生院士说:“这个峡谷的发现,是20世纪末世界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叶笃正院士认为:“发现并论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这应该是世界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洪德元院士提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新发现的世界最大峡谷。”裘维蕃院士说:“这个20世纪末在世界上第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觊觎。”王文采院士指出:“发现了雅鲁藏布江围绕南迦巴瓦峰向南急转弯形成的连续大峡谷乃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一个突出的重大研究成果。”
▲1994年4月16日在中关村召开的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合影。他们前面摆放的,即为杨逸畴先生绘制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剖面示意图。右起:杨逸畴、刘东生、高登义、张继民。王呈选摄
(文中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雅鲁藏布大峡谷”,都是对的。是由大峡谷改名之前与改名之后,发表文章时间决定的,特说明。)
例文在案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新华社北京1994年4月17日电(记者张继民)壮美的祖国山河又被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一项新的世界之最:深达5382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从此,曾先后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达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达3200米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将退居次要地位。
  这项重大成果是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杨逸畴、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植物学家李渤生日前一致推出的,并得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教授的赞同和支持。
  据了解,他们不辞艰险,曾多次深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对这里的地质、地貌、植被和水气通量等学科的研究深度,具有公认的权威地位。
  为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世界上是一条无以伦比的大峡谷,这些研究人员以一比五万地形图和航测图为依据,在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和7234米的佳拉白垒峰的峡谷处作一标准剖面,然后又横跨大峡谷作两条比较性剖面。计算结果表明,切开喜马拉雅山脉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最深的地方为5382米。
  这些科学探险者还向记者出示了他们在实地踏勘时获得的数据。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谷底最窄处在钢朗附近,仅为74米。一般宽在80至200米之间。大峡谷从米林县派区算起,朝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弯曲后,又向南延伸到墨脱县的希浪附近,全长为370公里。在大峡谷中穿行部分路段的杨逸畴研究员说,截面呈V字型的大峡谷,因个别地段江水汹涌异常,紧贴300多米高的岩石峭壁奔腾下泄,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徒步贯通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研究人员进而指出,这条大峡谷的存在,等于为印度洋暖湿水汽的北进提供了一个大通道,使人们通常认定的亚热带北限在这里又向北延伸约6个纬度。因此,大峡谷内热带雨林密布,到处郁郁葱葱,风景如画。这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在峡谷内,虎、猴、蛇、羚羊和野猪等,均有所见。同时,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研究人员认为,距今200多万年以前的上新世,青藏高原开始强烈隆起。急流滚滚的雅鲁藏布江寻找地壳的薄弱处,它围绕南迦巴瓦峰,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三组地质构造断裂带处下切侵蚀,从而造就了现今的峡谷奇观。
▲1994年4月17日,报道发出后,第二天被全国报纸广泛采用。
▲1998年5月19日,应工人日报邀请,我们四位来到报社接受采访。左起:张继民、高登义、孟东明(工人日报副总编辑)、杨逸畴、李渤生、朱海燕(工人日报记者)。6月9日,该报就此次采访,以“走近世界第一大峡谷”为题,发表了近一版报道。
评析者说
之一
文璐:一篇从科学论文中挖出的大新闻
  听了好消息太少的抱怨,却不期然看到一篇众口称道的好新闻。新华社记者张继民采写的《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900多字的消息,竟把个崭新的“世界第一”毫不犹豫地推到了读者面前。
  据作者称,他实际上是在为另一篇采访,抱回了大堆的科学论文、资料,想从中了解雅鲁藏布江地区的地貌、植被、江水流速等等。这天,他在权威的学术期刊《中国科学》上,读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三位科学家合写的论文《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发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青藏高原上的大河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流,到米林县进入下游,河道逐北东流向,渐变为并几经转折,穿切过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山地屏障,猛折成近南北向直泻印度恒河平原,形成几百公里长,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深峻大拐弯峡谷,峡谷平均剖切深度在5000米以上。”
  专家们在另一篇文章中也写道:雅鲁藏布江“以巨大流量穿凿山体形成平均深达5000M以上的峡谷。”“这样深峻的峡谷,这样大的突然拐弯,在世界河流史上是罕见的。”
  10多年科技报道练就的新闻敏感。此刻再次发挥了效力,张继民立即意识到这是重大新闻,这里所说的大峡谷,不是世界最深的。也是中国最深的。
▲1998年4月16日,张继民在西藏易贡雪山之下。余宪光摄
  张继民知道,重大新闻被隐没于论文中是常有的。科学家与新闻记者思考角度不同,他们注重论文的学术性,而记者在捕捉新闻。同科学家接触,他们很少说有什么重大新闻请报道一下,是因为他们不思考这个问题。但此刻他仅仅是“意识到”,是发现了一个新闻线索,下一步是对比,进一步的论证。
  他找来秘鲁科尔卡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及中国虎跳峡的资料。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均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浅2000~3000米。这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了世界第一大峡谷已成定局。
  是否记者此时就激动万状地发布新闻了呢?没有,张继民还在继续深入地挖掘。他认为,单单抽象地认定深度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它有多长?峡谷最窄的地方距离是多少?它的地貌如何?它是怎样形成的?比较精确的深度是多少?实地踏勘者的感受?为了找到答案,他三番五次地提醒有关科学家,需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为保证大峡谷深度测算的精确性,杨逸畴与曾六次赴青藏高原考察,在地质、地理学界很有权威的刘东生先生,在已往已经测算的基础上,又重复作具体的研究论证,直到满意为止。
  至此,埋在科学家论文中的新闻才真正被挖了出来。然而,当人们从报上读到了这条新闻的时候,似乎并不只是看到一个简单的科学发现和“世界之最”,人们从字里行间还品味出一种情感和很高的立意。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1989年4月19日,张继民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书写感想。余宪光摄
  “我所想到是:
  1、报道后,将改写世界上的教科书中、词典中有关峡谷的段落。填上这一无与伦比的发现。
  2、全世界人民都会以欣赏的目光,说中国有世界最高峰,又拥有第一大峡谷,中国真是幸运的。
  3、可爱的中国,又添一项令人眩目的世界之最。爱祖国,也包括祖国的山山水水。大峡谷的推出,又为爱祖国者多一份恋情。
  4、大峡谷是我国的财富。它可列入世界旅游探险资源。当旅游业成为世界无烟囱工业一大财源时,大峡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日本人说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秘境。
  上述这种考虑融进了我的报道中,特别是进一步报道大峡谷的通讯:《请为我骄傲》。谁骄傲。当然是主人–中国人民。
  对于这大峡谷,我的确由衷地感到骄傲,其基点:我是一位中国人,它躺在自己祖国的国土上。”
  原来,作者是浓缩了多年探险采访的经历与情愫。南极、南沙、塔克拉玛干……便有了对祖国山山水水的格外亲情。外国人也无不艳羡多娇的中国的山河。1992年,张继民在新疆和田宾馆,看到那里住满了欧洲人,全是奔着我们的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来的……
  以独家新闻,通俗地报道重大科技成果,已成为张继民同志的一大特色。高温超导研究、新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研究、以及黑白胶片作彩色摄影研究、珠峰边走边长成果等重大新闻都出自他的笔下。迅捷、表现力强,消息自有消息的魅力,写好有重大影响的消息则更具挑战性。愿有更多的成功者。
(作者:新华社高级编辑,时任《中国记者》杂志副总编辑。此文刊于1994年出版的《中国记者》。)▲西藏古乡湖景观。张继民摄
评析者说
之二
文有仁:抓新闻是记者的重要职责
——从新闻《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谈起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见《新华每日电讯》1994年4月18日第五版)这条新闻,为国内报纸广泛利用,境外报纸也多家转载,仅香港一地就有近10家报纸刊载。为什么,因为它是一条重大新闻。
  我从上中学起,读的地理教科书上都是说,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我国科学普及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世界之最》也说,长349千米、深2133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而美国俄勒冈州与爱达荷州之间的地狱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深达2400米(此最深峡谷资料已陈旧)。现在我国科学家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更新了过去公认的概念,这样一条有世界性意义的大新闻怎能不引起公众广泛的注意呢?
  这条新闻读来令人感到是可信的。学者们是根据一比五万地形图和航测图以及多次长期的实地踏勘获得的数据,才得出这一结论的。这条大峡谷全长370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以上,最深处达5382米。作为背景资料,新闻列举了现在已知的最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和最深峡谷鲁科尔卡大峡谷有关数据来对比,因而能使人信服这一结论是有根据的。
  这条新闻写得比较通俗易懂,没有生僻难懂的专业学术名词。趣味性也比较强。在人们的印象中,西藏的风光是高原、雪山、寒冷,这条新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热带雨林密布,到处郁郁葱葱,虎、猴、羚羊、野猪等均有所见的亚热带风光,并说明这种风光是由于大峡谷的存在,导致亚热带北限在这里向北推进约纬度6度的结果。还说明,大峡谷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峡谷等等。这些描述读来趣味盎然。科罗拉多大峡谷气候干燥,植物稀少,尚且被美国辟为国家公园,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如此美丽、壮观,将来也许会成为世界旅游又一胜地哩!
▲1998年4月15日,张继民与波密县藏族孩子们在一起。余宪光摄
  ……读了这条消息引起我一个想法:记者必须重视抓新闻,抓新闻是记者的重要职责。
  现在许多读者(受众)反映,我们的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介)上的信息量少,新闻不多。一般地说,我国一些重大政治、经济新闻,重大国际事件新闻,是不会漏发的。但读者的需求和兴趣是十分广泛的,仅发这些新闻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他们才发出新闻媒介新闻不多的感叹。事实上,大千世界中每天发生的新闻是相当多的。当然,我们不应报道乃至渲染人咬狗以及黄色、凶杀案件等低级趣味的新闻,但除此之外世界生活中每天都会出现大量值得人们注意的、增长人们知识、扩大人们视野的健康的、高雅趣味的新闻,是我们可以报道的。
  愿我们的记者都能重视抓新闻,抓出更多、更好的、有意义的新闻。”
(文有仁,时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此文刊于新华社1994年《新闻业务》总352期。本文有删节。)▲西藏错高湖早春。张继民摄
评析者说
之三
张爱珍:一则精彩的消息同样具有魅力
  其实,新闻的重要性和魅力并非在于长,而在于其本身的价值和新闻写作是否生动活泼。新华社1994年4月17日编发的《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一稿,分明是一则消息,但播发后,我国境内外报纸纷纷予以刊登,总编辑南振中同志和新闻研究所评稿例会都认为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可见,一则精彩的消息同样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笔者认为,这则消息之所以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本身的新闻价值。它的新闻价值表现在新闻性强、新闻意义突出。此稿向读者传递的是关于重新确认一项世界之最的大新闻。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鲁科尔卡大峡谷曾先后被称为世界第一峡谷。如今,我国科学家经多次艰苦的考察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确认,世界第一大峡谷应属于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不仅是中国的新闻,而且是世界性的新闻。自然,它的新闻性不言而喻。
  这则消息传递给读者的不光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还更新了人们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某些认识和及其缘由。过去没有到过这一大峡谷的人们往往以为那里只有高山白雪和汹涌险恶的江水,根本没有植被一说,然而,这则消息向人们描绘的竟是另一副全新的图景:那里热带雨林密布,到处郁郁葱葱,风景如画,虎、猴、蛇、羚羊和野猪等均有所见。消息在解释峡谷内出现如此美景的原因时说,这条大峡谷的存在,使人们通常认定的亚热带北限在这里又向北延伸约6个纬度。上述内容,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考察、研究结果,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令人读来兴趣盎然。
(张爱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辑。此文刊于新华社1994年《新闻业务》总352期。本文有删节。)
作者简介
张继民,新华社高级记者。生于辽宁省铁岭县,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福建省政府顾问、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参与发现和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1988年赴南极探险荣立二等功。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香港“地球之友”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地球奖”。2006年获中国首届十大当代徐霞客称号。他的《姓氏研究有新发现 百家姓氏排出座次》、《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两篇报道,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化为历史的永恒。他曾远征南极与北极、踏访南沙群岛、置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巴丹吉林大沙漠、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环绕柴达木盆地、考察横断山脉等,已出版了《探险家札记》等20多部专著。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