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小南山记

小南山距城南稍东十二三里,土脉奋起,为长岗,又攒簇为小丘,其支络从西北来,逶迤而东抱,白云寺出其襟,如半月,又跨两堤,中断为潦水,流为蒌溪,寺藏不见,望之苍然,盖崇峻若不足,而幽窅有余焉。旧名“隆安山”,意土隆隆然故名。又云“龙安”,以蜿蜒肖其形,亦或然也。始吾将营万柳,卜所宜,瞻眺左右不能去。因憩寺榻,少起,环山行,径翳塞,数步间不可进。丛薄中惟闻鸟声,竟日无人迹,心甚悦之,谓此殆可以休老,遂定业焉。乃以其前岗为苏原别墅,而构草堂于蒌溪上。盖吾墅与堂且未定,定之实自兹山始。岂若将遇之而适得吾分者与!
岁癸巳,家居,复病卧山间,乃得以其暇,剪榛棘,剔槁与灌,灼其蔓,自所通处,为一小径,经东山脊,宛转入西山麓,得竹数千挺,可往来,名“穿云径”。径幽处,得松数百株,架为椽,少可休歇,名“借云亭”。亭东土突处,因势为趺,可坐,名“看云台”。台南窍处,烟云滃若,丛桂交其中,可枕籍,名“栖云谷”。其他诸杂事,亦多移置。故崎岖者可登,窈窕者可藏,夷旷者可偃仰,闲寂雅秀者可歌可啸,而林木呈荫,景物效爽,山之名遂定矣。昔人谓“幽可处休,窅可观妙”,兹其庶几乎!乙未,废弃入山,稍复营次。无外物婴其心,愈觉闲逸,意所极处,不复知有天下名胜。
盖山之荒僻弃余,与吾独称,故相待而安,谓“若将遇之而适得吾分”,非与?夫吾始而有志于山,谓其可以凌高厉空,故方将腾足抵掌于吾岳之上,千仞之表,而不知其不可既。而势阻目眩,觉且未能,乃始求近者而一登,则宜莫如南山。然以平生经营,回翔超越,心极意疲,竟不可得,而徒偃蹇于兹,则块然培塿,众山所笑,其所就良卑矣!然而使吾遂得毕力以逞,横绝祝融之颠,俯瞷朱陵之台,朗吟独酌,意气盖世,足为奇观。顾以大荒之区,巑岏嵚崟,鬼神怪秘,虎豹肆毒,水行则沅湘覆舟,陆行则岣嵝摧轮,此禹迹之所未必至,昔之登者每侧身而长叹者也。若是则将失足俯首,惴惴胁息,丧其夙志,无所于归。其视踽踽洋洋,相羊逍遥于兹山,终老无患,忧乐得丧何如也!又安可以栖之崇卑而较山之小大乎?乃次第其事,述其意,记之曰:小南山,别于南山也。
注释:
1. 趺:脚背。
2. 窅:深远貌。
3. 偃蹇:此处作困顿。
4. 培:小土丘。
5. 祝融:传说中的颛顼氏后,死后为火神。此处指衡山最高峰祝融峰。
6. 朱陵:山名。在湖南衡山县。道书中的洞天名。
7. 沅湘:沅江、湘江皆在湖南境内。
8. 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九州,故以此称跋涉之广。
9. 胁息:收缩呼息,指恐惧。
10.踽踽洋洋:孤独貌。
11.相羊:即“徜徉”,漫游、徘徊之意。
作者简介:
吴廷翰,字崧柏,号苏原。明嘉靖间安徽无为人。生而颖异,十二岁即开始读《易经》,青年时在家闲居,徜徉于湖山之间,遣兴花林,栖志典籍。三十岁左右登进士,先是在各部任职,后调往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做官,以伉直廉洁著称。四十余岁解官归家,悉心于哲学探讨,所著《瓮记》、《椟记》深究天地人伦之妙,通谙六经子史之奥,遂成为有明一代特立独行对的思想家。
廷翰家居之处,盛产一种名“紫苏”的植物,遍于平野,因慕爱之,而自取别号“苏原”。自释曰:“采不欲稀,爱之至也。涴以溪水,欲其洁也。多为汤液足乎己,厌其欲也。慨无买者,不求人知,亦不轻售也。”以此而表明其孤高洁爽的心志。而他所据有的一切,便都由此“苏原”展开,吟诵而为诗,畅写而为文,筑为歌苏台、穿云径、竹鹤山房、瓮园、醉轩,行为小南山、蒌溪、桃花坞、小百万湖、五云洞,等等,秋老春发,而乐此不倦。
廷翰生活于前、后七子之间,差不多与唐宋派诸家同时,但他并没有卷入当时的文场争诘之中,而是默然家居于嚣尘自外,以文自遣。于当时,他不以文名,于未来,由于他的著作极少为人提及,故又沉寂无声。几年前,偶然翻到他的《湖山小稿》,见其憩息山水而有隽趣,抒写性灵则富清才,大有陶潜之余韵、东坡之遗风,因而感叹倍至,为其暗投之珠,也为其竟于无心中成了公安、竟陵的先迹。
然而廷翰之能见情见性,则并非趋时而动。蛰居一僻野之中,看云则与云同卧,爱水则依水而泛,因此便就能独见情性,发为清音。他的小品摒弃了明代七子的沉冗敦厚、蹈古袭伪,凡一桥一槎、一湖一山,都描绘得简淡洁净,明白生动。而文中的理趣又非儒家的道统所能范笼,反之则有遗世超逸、陶然玄幽之闲雅,闪烁着一种对自然由衷的欣慕与爱恋,以所履之景物始,而归于自适其乐之心地。
廷翰文辑见于《苏原先生全集》,有明万历二十九年刊本。
本公众号常设栏目
(承传丨文论丨诗词丨随笔丨博艺丨和声)
微信号:guoxuebolanguan
邮 箱:guoxuebolanguan@163.com
地 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七里河南路意中大厦配楼二层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