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录评)

我变成了一棵树

编者按:《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06C期刊登了曹爱卫名师智慧空间站领衔人曹爱卫老师、杭州市长青小学的李秀群老师的文章《<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录评》。(“课堂实录”由杭州市长青小学语文老师李秀群老师撰写,“专家点评”由下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曹爱卫老师撰写)
该文立足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类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展现了区别于阅读单元的教学路径,侧重于借助阅读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教学实录”呈现了本课的教学过程,接着“点评”部分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评析。

(滑动浏览)

本期作者

曹爱卫  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独到研究,提出“智趣”语文教学主张。《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5家专业期刊封面人物。出版专著《玩转绘本创意读写》(版权输出到马来西亚)《低年级语文这样教》,编著《玩转汉语拼音》等。

 李秀群,杭州市长青小学语文教师,曹爱卫名师空间站学员,被评为下城区第17届教坛新秀,下城区第六届“下城教育能手”,下城区“先锋班主任”,获区青年教师“三个一”基本功展示评比二等奖,多次执教区级公开课,积极参加公益送教活动,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在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并在区级获奖。

全文浏览


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另一边》,跟随着作者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感受到想象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充满奇思妙想的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然后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为什么要变成树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事情。最后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开始吧!
【学习活动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找(原因、变成树后发生的事情)——说(用自己的话说内容)】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都很常见,相信一定难不倒你。读一读吧!
(希望、鳄鱼、痒痒、丁零、香肠 、巧克力、糖醋排骨)
师:“痒痒”这个词,第二个“痒”要念成轻声。“丁零”也是一样, “丁零”、“丁零丁零”,都是拟声词,课文中还有几个拟声词呢!
生:我找到了,还有“我”的心跳声“嗵嗵”,“我”肚子里发出的声音“咕噜噜”。
师:反应真快,再看下面这行词语可都是好吃的食物,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月字旁”的字一般与身体部位有关,“酉字旁”的字一般与酒有关,醋就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的。认识生字的时候,可以常常联系汉字的偏旁,想一想它的意思。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23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的原因,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变成树后发生的事情呢?
生:课文1-4自然段讲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5-23自然段写了当我变成树后发生的一系列有意思的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生:“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所以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之后,小动物们住进来了,连妈妈也来了,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们分食物,“我”看到那么多美食,馋得直流口水。最后“我”发现妈妈竟然知道这棵树就是“我”。

第二板块,感受想象,发现特点。

师:说得不错,故事中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呢?请你默读全文,圈画让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然后选一两处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说说为什么有意思,再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开始学习吧!
【学习活动二:读(全文)——画(有意思的想象)——说(为什么有意思)——仿(自己想变什么、怎么变,学着课文样子写清楚)】
师:你觉得故事中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
生:我觉得第四自然段的想象很有趣,特别是第二句话: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变成树的过程:痒痒、冒。身上痒,说明要有树枝冒出来,“冒”字说明这些树枝很有生命力。这样的想象很合理,也很有意思。
师:是的,这段话先写“我”希望变成什么的美好愿望,接着写“我”是怎么变成一棵树的,抓住变化的特点,用上了几个很形象的词语,让“变”的过程更加具体了。发现了课文中想象的秘诀,我们也仿照课文的样子,来试着变一变吧!先想象一下,你可以变什么、怎样变,然后学着课文样子写清楚。
师:先来听一听这位同学是怎么写的,尤其要注意听她的变化过程。
生:我多希望变成一朵云,可以逍遥自在,想飘到哪儿就飘到哪儿。我这样想着,觉得浑身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我的衣服变成了白色的轻纱,我的头发也像白丝带一样飘了起来。我开始不断上升,大树、高楼竟然都变成了小蚂蚁!我赶忙低头一看,差点说不出话来,你猜怎么着?我真的变成了一朵云!一朵大大的云!
师:这位同学先写了自己的愿望,接着她就开始变了:浑身变得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接着她的衣服、头发都变的像云一样。然后她开始不断升高,飘到了天空。把变的过程写具体了。她的想象和课文一样,很有意思。课文中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想象呢?
生:我觉得这棵树很神奇,英英变成了树之后,还能像人一样,会弯腰,会流口水,会有心跳,肚子饿了还会咕噜噜叫。最特别的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这棵树不长苹果不长梨,光长鸟窝。而且一般的鸟窝都是偏圆形的,可是这棵树上却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总之,各种你想不到的形状,这棵树上都有。风一吹,这些鸟窝还会跳舞。真的好有意思。
师:你见过会跳舞的鸟窝吗?我们也来想象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的鸟窝会怎么跳舞呢?
生: 椭圆形鸟窝像摇篮一样,晃过来又晃过去。
生:菱形踮起它尖尖的脚趾,跳起了芭蕾。
生:三角形鸟窝最稳定,它跳舞时,只是含蓄地点点头。
师: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想象,让这棵树变得更神奇更有意思了。你还找到哪些有意思的地方?
生:我觉得课文的6、7、8自然段的想象都很有意思。这棵树不仅长得很神奇,还有一点很奇特的是,树上竟然可以住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只要你喜欢,都可以住进去。小鳄鱼平时不是住在水里的吗?小狐狸不该是住在洞里的吗?可是现在这些动物们都能住在这棵树上。还有,住到树上去的方法也与众不同。这些想象真是太有意思了!
师:一般的树,长叶、开花、结果子,可是这棵树却长鸟窝。风一吹,还能跳舞。一般的动物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住在不同的地方,可是这棵树上却可以住各种动物。一般上树的方式都是要用力攀爬,可是这棵树却会弯腰,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
师:想象中的事物都跟它们原来的特点截然不同,看来变换它们的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让想象变得更有意思呢!
(板书:变换特点进行想象)
师:你还找到了哪些有意思的想象呢?
生:当妈妈拿出各种好吃的分给小动物,“我”馋得流口水时,小狐狸居然以为树上滴下来的水是天在下雨,小鳄鱼觉得是小松鼠打翻的牛奶,小狐狸猜是小虫子撒的尿,小白兔还以为大树哭了,它们谁也没想到竟然是好吃的食物,让“我”馋得流下了口水。这样的猜想也太有意思了吧!
师:课文的插图画的就是这个场景呢!雨、牛、尿、眼泪、这些东西都跟口水一样,是液体,难怪它们会这么猜想。如果你是住在树上的一员,你觉得这“水珠”还有可能是什么呢?
生:“是住在树顶上的鸟太太在晾小鸟们的尿布吗?”小鸭子一边说,一边抬头看了看。
生:“不对,不对,应该是小蜗牛的棒冰融化了,他吃东西的速度真的有点慢。”
师:你们抓住了“口水”的特点,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这个故事因为你们的想象变得更有意思啦!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常常可以关联事物的特点来想象,这样的想象,既合理又有趣。
(板书:关联特点进行想象)

第三板块,聚焦特点,搭建支架。

师:想象,是有方法的。我们从作者有意思的想象中,感受到变换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让普通事物变得更新奇有趣;关联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让想象既合理又有趣。怎样变换特点或者关联特点,才能把想象写得这么有意思呢?请你自己读一读这些有意思的地方,对比这些事物本身特点,与作者故事里的有什么不同,像课文这样,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法,展开想象,画一画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三:对比、发现(事物变化前后的特点)——选择方法(选一种,发现它是怎样想象的)—— 展开想象(画一画思维导图)】
师: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发现。
生:(读5-6自然段)我发现作者在写这棵树长鸟窝的部分,首先把树生长的方式改变了,把树长果子的特点变成了长鸟窝。他又把鸟窝形状特点也变了,变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长鸟窝与众不同,读得有趣。抓住了生长的特点和鸟窝的形状特点变换,进行想象,普通事物变得更新奇有趣。
(师出示叶脉状思维导图:变换特点去想象,生长特点、形状)
生:(读9-11自然段)第9到11自然段,这里作者也是变换了树原本不会动的特点,让树会说话了。而且树有了心,紧张的时候和人一样心脏会嗵嗵跳,会颤抖,震得鸟窝也一动一动的。
师:结合生活经验去体会,你分析得很到位。这里从动静的角度,让树有了人的动作和心理特点,也让静止的鸟窝动了起来。(出示叶脉状思维导图:变换特点去想象,生长特点、形状、动静)
生:这棵树会流口水,留下来的口水啊,让小狐狸以为是下雨了呢。动物们产生了许多有意思的联想,第15到20自然段的对话很有意思。
师:这么新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吧。边读边回想,作者在这里是用了什么方法去想象的?
生:口水、雨水、牛奶、尿,它们都是液体,会流动。作者用事物的状态特点把几个事物联系起来想象了。
师:作者从“口水”的液体形态特点关联了几种液体,创编对话。我们在想象的时候也可以关注事物的形态。(出示发散状思维导图:关联特点去想象,形态)
师:我们还能从什么角度去变换或者关联特点来想象呢?
生:还可以从声音、颜色、大小的角度去变换想象或者关联想象。(出示:变换特点去想象、关联特点去想象;生长特点、形状、动静、形态、声音、颜色、大小……)
师:这些角度都可以,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变换特点,或者关联事物的特点,去想象自己变成喜欢的事物后,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吧?像课文这样,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法,展开想象,画一画思维导图。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思维导图,听一听,他们变化后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
生:我选择用关联特点的方法来想象。我会变成一座山,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的声音,被动物们当成是“打雷”“大象的脚步声”“老虎的吼叫”。
师:你从声音的角度,关联了3个响声,编成对话一定很有意思。
生:我选择用变换特点的方法来想象。我要变成一头大象,变得比蒲公英还轻,鼻子转动起来就能飞到天上去,飞累了就躺在云朵上睡大觉。
师:从轻重的角度,变换大象的体重特点,想象奇妙。

第四板块,揣摩语言,写清想象。

师:用思维导图一梳理奇妙的事就说清楚了,那怎样把这些奇妙的事情写得更有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把树上“长鸟窝”写得这么有趣的?请你默读,第5-20自然段。
生:第6自然段说,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冒号后列举了6种形状的鸟窝还加上了省略号,鸟窝的形状果然是非常的多。
师:通过列举把想象的画面变得具体了,好像眼前就出现了这么一棵长满了各式鸟窝的树呢!第7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也用了列举的方法,把邀请住进鸟窝的动物和好吃的,数量写得很多!
(师出示:用列举使画面具体)
生:第五自然段用了设问,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让我很好奇树上到底长了什么?那一定是很特别的东西吧!
师:这样的方法第8自然段也用到了,(读第8自然段)强调了动物们进到鸟窝里的方式很特别、很容易,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设问的方式,让想象充满悬念,吸引人继续读下去。(出示:用设问设置悬念)
师:老师把最后半句“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去掉可以吗?你怎么想?
生:不能去掉,像上小床那么容易,用生活里的事情来说明,我一下子就知道了爬树容易到根本都不用费力气!
师:举了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让人体会到了爬树到底有多容易!
(师出示:举例子使感受明确)
师:在其他奇妙的事情里,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第12到20自然段的对话很多,还写出了很多小动物对话时的神态,它们好像就在我面前讨论“我”流下的口水!
师:对话让想象的画面活了起来。(出示:编对话让想象生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一个学习活动。读一读课文,发现课文里有意思的地方是怎么写清楚的。再对照你设计的思维导图,选择其中的一两种表达方法,仿照课文的样子把奇妙的事写得更清楚、新奇。开始学习吧!
【学习活动四:读课文(发现表达特点)——写清楚(学课文表达,让想象更新奇)】
师:听一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象的。
生:你猜,我变的云是什么颜色的?当然不是白色的啦,灰色也不对——对,彩虹色!天气热的时候,我流下的汗就变成了“彩虹雨”。森林里的狐狸叫了起来:“彩虹掉下来了,下彩虹雨啦!”小猪尝了尝:“彩虹雨的味道甜甜的!”大象在河里洗起了“彩虹澡”。大熊猫爬到树上,高兴极了:“我要染成彩色的!”
我会背着屋子邀请大家环球旅行:让小朋友们、小仓鼠、小花狗、小乌龟、大河马、长颈鹿姐姐都住到里面来,哪儿的风景美,我们就去哪儿!
师:你学着第五自然段,用设问的方式来写想象,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你不仅变换了云的特点,想象云朵变成了彩色,让云会流汗。还用关联特点的方法来想象,抓住汗是液体的特点,关联“雨水”“河水”“染色剂”等液体,配上对话,这场“彩虹雨”下得有意思!用上列举的方法,让轻飘飘的云背着屋子和众多伙伴,这场旅行一定会很新奇!
生:我要穿上防水衣,变成一架可以在水里游的飞机,邀请小鱼、水母、鲸鱼一起到天上玩耍!我会垂下机翼,只要你踩上来,我伸一伸胳膊,你就会像坐滑滑梯一样滑进了飞机里。
我在天上打了个喷嚏,正想回家穿上一件厚厚的棉袄。小鱼、水母、鲸鱼在飞机里凑在一起:“难道天上也会发生‘地震’一样的灾难吗?”“只是撞到了云朵吧!”地上的小兔子还以为是下起了雨:“咦,下雨啦!大家快收衣服!”竹先生摇摇晃晃着叶子喊:“打雷啦!刮大风啦!”
师:变成一架飞机也这么有趣。上飞机“像坐滑滑梯”,生活里体验到的快乐立刻涌上来了,上飞机就更新奇有意思了;加上人物的对话,想象的故事变得多好玩儿呀!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像课文一样,设计一个呼应的开头和结尾,再把你的想象串起来,你的想象故事会更有意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变换特点、关联特点来大胆想象,让普通事物通过我们的想象变得新奇有趣。
第五板块,观察分类,学写汉字。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正确书写13个生字。其中狐狸、继续、丁零、麻烦这几个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我们重点来看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狐狸”这两个字都有反犬旁。
师:写反犬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弯钩与撇的位置。右边的瓜,注意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最后一捺舒展。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
生:“继续”都有一个窄窄的绞丝旁,先写绞丝旁,第一个撇折略大于第二个撇折。
师:你学会了观察笔画之间的长短、位置关系,真不错!“继”,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先写绞丝旁,再写米,最后写竖折。竖折的起笔略低于绞丝旁,基本与米的第一点持平。续的右边是一个卖,长撇穿插到绞丝旁的下侧。老师范写一个“继”字。
师:“零”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我发现,零字上面的雨字头稍扁,第二笔是点。
师:雨字头的横钩,横段要写长,下面部分的令,也要写得扁一些,撇和捺舒展。请你跟我写一写吧。接下来,在课堂作业上练一练吧。


专家点评
紧扣“特点”展开想象,让思维与语言齐飞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三年级下册“想象”习作主题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掌握想象的方法,并把奇特的想象写清楚。李老师的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有趣,学习目标达成度较高。
一、紧扣事物特点,发现想象的秘密

想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课的想象,就是结合生活中事物的特点来展开。在日常的认知中,鸟窝的特点是椭圆形或半圆形的,可是课文中却是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菱形的……什么形状都有。生活中,鸟窝是小鸟住的,课文中,小白兔、小刺猬、小鳄鱼都可以住,甚至你喜欢也可以住进去。这就是围绕生活中鸟窝这一事物的特点进行变换着想象,李老师把它称之为“变换特点想象”。再如,把“我”的口水想象成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尿、大树在哭……这是围绕眼泪是液体,联结相关事物进行想象,李老师称之为“联结特点想象”。这样的文本细读,为“大胆想象”指出了具体的路径,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学习的,也让想象的起点变得真实、亲切。
二、借助思维导图,落实习作支架

课文提供了“变换特点”和“关联特点”的方法,具体该怎么去“关联”或者“变换”特点呢?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困难点,李老师又提供了思路——从抓住特点的不同角度。在构思上进一步细化,让习作的支架真正成为学生可操作的习作步骤、有效的习作阶梯。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在构思上,李老师始终在帮助学生搭建生活与想象的联系,通过对比、总结,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作者怎样想象的方法层层剖析,同时边剖析边提供了“叶脉式”“发散式”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图。将作者的想象思路直观地呈现,同时也是给予了梳理想象思路的范例。
三、关注语言表达,写清想象事物

掌握了从不同角度去变换、关联特点去想象的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已经理清了自己的想象,“怎样写清想象事物”,如何组织想象语言,让想象变得更新奇有趣,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李老师合理利用课文,组织学生再次围绕着“想象有意思”的部分就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学习写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新奇感受,关注作者有意思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自然而然地提炼出了语言表达的方法。继而,老师再将学生的发现,由点及面地,与整篇课文中相同的写法关联,通过课文的例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设问”“列举”“举例子”“创编对话”等对于表达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清想象。
同时,讨论在轻松的分享氛围中展开,降低了学生写清想象的心理难度,为写清想象提供可能。仿写后的评价中,李老师也注重写法的引导,帮助学生为写清想象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始终围绕着“想象有意思”的部分,联系生活经验,有层次地推进课后问题二的交流、想象,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内驱力。以学生的发言一步步推进学习活动,分步学习大胆想象的方法,来搭建可操作的想象支架,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从而“真实地”展开新奇的想象。

(“课堂实录”由杭州市长青小学语文老师李秀群老师撰写,“专家点评”由下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曹爱卫老师撰写)

编辑:李秀群
审核:曹爱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我变成了一棵树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