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的故事(【抗战胜利70周年】嘹亮的抗战歌声)

王二小的故事

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先生1938年在《谈抗战歌曲》中曾写道:“抗战以来,文艺中最勇猛前进的,要算音乐……只有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据现在查到的歌谱,抗战岁月曾产生了3000多首歌曲。在中华民族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抗战歌曲唱出了当时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声——抗日救国,成为了中国人民投身抗战的有力武器。每一首抗战歌曲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光明日报开设“嘹亮的抗战歌曲”专栏,讲述30首精选抗战歌曲背后的故事及其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影响。

《到敌人后方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到敌人后方去 解放军空政文工团合唱队 – 正义之声—100首优秀抗战歌曲集 –>
背后的故事:

1937年秋,八路军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友军与日军正面作战。太原失守后,八路军迅速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游击战争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1938年9月,周恩来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到武汉视察抗战宣传工作,“周恩来剖析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日寇直逼武汉,国难当头,应以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在这次形势报告的启示下,赵启海很快就把歌词创作了出来。冼星海看到歌词很欣喜,立即构思谱曲。很快,这首《到敌人后方去》就从武汉流传到祖国各地,并深入到敌后根据地。

海内外影响:

这首歌原是进行曲风格的二部合唱,流传时一般改为齐唱。很快,这首《到敌人后方去》就从武汉流传到祖国各地,并深入到敌后根据地。据周巍峙《解放区人民热爱星海同志》一文回忆,这首歌写成后不久,即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的每一个角落,到处可以听到“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歌声,成为那个时代的响亮口号。

《歌唱二小放牛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歌唱二小放牛郎 小红星歌唱组合 – 单曲 – 歌唱二小放牛郎 –>
背后的故事:

《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1942年的爱国歌曲,热情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13岁的少年王二小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将日寇引入八路军伏击圈,而自己却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关于《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创作情况,据词作者方冰生前在《新文化史料》撰文回忆,两人由延安调往晋察冀边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谈起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彼此都感叹不止,于是相约把那些动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们,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
王二小是否真有其人?方冰指出,自己的脑子中当时并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叫“王二小”的孩子,而是有不少叫“二小”的,至于何以姓“王”,那只是随便选的,只因王姓比较普通、多见。
艺术来源于生活,王二小虽然是复合人物、综合艺术形象,但肯定有其生活的原型。

海内外影响: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旋律优美的儿歌,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王二小的故事先后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连环画、动漫,几乎家喻户晓。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欣赏更多抗战歌曲↓↓↓

王二小的故事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