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手高修(《大提琴手高修》:田野和森林长出的耳朵)

大提琴手高修

至今还难以忘怀日本动画片《大提琴手高修》给我的那份异样的惊喜。不,准确地说是震撼。

这部极有象征和魔幻意味且蕴含柔美诗情的短片,让我如此强烈地感受、如此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

这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不仅是我与这部片子相互拥抱纯属偶然,片中的主要人物大提琴手高修与一些小动物们的互动也似乎出于偶然。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乡间,田野,小河,水车。匆匆赶回河边小屋的高修,情绪有些烦乱、低落。这位种植蔬菜水果的少年农人酷爱音乐,在镇上的一家电影院的乐团里担任大提琴手。

这些天,整个乐团在指挥的带领下正加紧排练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准备参加比赛。全团乐员都对未来的比赛充满信心,可高修偏偏有些不争气,排练过程中,他不时受到指挥的批评。这位资深的音乐家指出了高修的三个毛病:音准差,节奏慢,情绪不够投入。用指挥的话说,“你的旋律呆滞,没有放一点感情进去。你总是和大家不同调,就好像你总是跟在大家后面,拖着没绑的鞋带。”

有些气闷,有些沮丧,相当痛苦,高修眼望着墙上那张乐圣贝多芬的画像沉吟良久。月亮升起来了,满地明亮的月光仿佛在鼓励他:高修,抬头,挺胸,拉下去!拉下去!琴声扬起来了,努力奋起的高修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自己的不断校正的旋律和节奏中…… 

就在这时,轻轻的敲门声传来,奇迹出现了!

一只花猫月夜来访,给他送来新鲜的番茄,与他讨论音乐。这只花猫不仅听得懂大提琴的旋律,而且给大提琴手提出建议:贝多芬太复杂,你应当从舒曼开始。

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样的奇迹连续三个晚上在高修的小屋子里出现。继花猫之后,布谷鸟、小獾、野鼠母子俩先后来到高修的面前。它们或者与高修一起学习音乐、调整发音,或者作为鼓手为大提琴手定音,或者带着生病的孩子请求高修为这孩子做音乐治疗……

在这些懂旋律的生灵们真诚、友善、热情的支持与帮助下,高修悟到了音乐的真谛,演奏水平得到提高,成功地完成了大提琴独奏的公演,一曲《印度猎虎》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大提琴手高修
セロ弾きのゴーシュ
1982

这部片子是导演高畑勋根据童话作家宫泽贤治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此片的音乐是由作曲家间宫芳生创作的。从音乐的角度讲,作曲家是用耳朵思考的一类人。这种用耳朵思考的习性的形成在宫泽贤治、高畑勋、间宫芳生等人看来,与大自然(比如其中的动物)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这一现象直接起源于动物那里。

《大提琴手高修》里的花猫、布谷鸟、小獾、野鼠都有两只对音色十分敏感的耳朵,它们的耳朵甚至比高修还灵。原因何在?就在于它们是伴着风雨、阳光、河流、山脉一同生长起来的,它们的耳朵是直接在田野和森林里长出来的耳朵,与当今之世的人类在钢筋水泥和数码化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耳朵已经不是同一种耳朵了。你听,同样是在演奏乐曲《一条欢乐的河流》,小獾凭着直觉就发现高修的节奏感有问题。它直截了当地对高修说:“任何时候在第二条弦上,你都迟了,我没有办法和你调音。”你不能不叹服这大自然里长出来的耳朵。

也许,你在现实生活中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生灵。但是,你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产生过这样的感悟:人类与动物之间,许多时候是彼此相通的。这正是《大提琴手高修》这部片子的寓意。这无疑是一种充满宗教精神的寓意。这个寓言,还是导演和配乐家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艺术与大自然的关系的一种认知。

在《大提琴手高修》的编导、配乐家的审美考虑中,不仅有人类对动物的关怀,更有动物对人类的关怀。而且,他们还告诉你:在人类的艺术史上,动物们是人类模仿的对象、音乐的来源,还是人类的老师,比如那布谷鸟清亮的叫声。在那片田野上,在夏夜月光下,小动物们和高修用真诚、善良、热情、聪慧谱写了传奇的和谐乐章。

本文所有图片自电影《大提琴手高修》截图

本文摘自《音乐世界》第四期
《懂旋律的生灵们——日本动画片配乐家与大自然》

往期回顾:著名词作家余启翔:从“故乡”出发,到达纯美的音乐彼岸
人物:简小丽的帮腔艺术
人物:川剧鼓师李戈的梦想与初心
职业音乐人刘党庆:用音乐将生命重新激活
谭赟:热爱注入音符,灵魂融入旋律

内容编发:《音乐世界》杂志社编辑部

大提琴手高修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