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仁与杨白劳(【观点】这种贷款已致多人受害,是时候提高警惕了!)

黄世仁与杨白劳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2016年3月份以来,校园贷话题日益受到舆论关注,截至9月2日,全网以校园贷为主题的新闻报道总量高达13900余篇次,微博11600余条。检索近期的相关新闻标题,剑指、自律、排查、规范、监管、治理等词汇频繁出现,显示出社会各界对校园贷“逼良为娼”的深度忧虑和金融监管的刻不容缓。尽管最近银监会提出了“停移整教引”5字方针整治校园贷,深圳等地也推出了一些相关行业规定,然而校园贷泛滥成灾之势并未改变。高利贷、裸贷乃至刷单骗局在大学校园的出现,让“高智商低财商”的大学生受到舆论的关注。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逃过校园贷的魔掌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就此展开讨论。
图:关于“校园贷”的部分新闻报道
校园贷是金融创新吗?还是别逗了有些大学生认为,校园贷打破了银行金融垄断,属于金融创新,通过校园贷平台获取贷款也是在支持金融创新,不能将校园贷一棍子打死云云。可是校园贷真的是金融创新吗?其实,类似于校园贷的大学生信用卡早在2009年就被银监会叫停了,2014年以来校园贷以互联网金融为幌子再次杀入象牙塔,早已不是什么新事物,只不过是换了一块遮羞布而已。校园贷平台无视大学生一般不具有还款能力的现实,利用大学生缺乏金融识别能力的条件,向大学生发放以人格羞辱为担保的贷款,既是不合法的,也是不道德的,与金融创新没有半毛钱关系。为校园贷“创新”而献身的同学们真是图样图森破。

校园贷利息有多高?连黄世仁都要甘拜下风戏曲里,黄世仁高利贷逼死杨白劳的故事广为流传,据专业人士测算,万恶的黄世仁放高利贷也不过年息百分之三十,可是你知道校园贷的年息是多少吗?据媒体报道,受害者小丽最初只是在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上借了500元,但在高达30%的周利息面前不堪重负,最终总欠款达5.5万元。从500元到55000元,翻了110倍,这不知道比黄世仁恶毒多少倍!
或许这只是个别案例,那我们来看一看一位媒体记者亲身刺探得来的情报又如何。《生活日报》记者曾向一家校园贷款平台咨询申请一笔6000元额度的贷款,如果按照12期进行还款,每月需还1040元,还需要另加手续费600元,经过计算发现,最终需还款13080元。这相当于每个月的利息就得还540元,其年利率已经高达100%以上,而目前银行的年贷款利率才不到5%,以致于平安银行一位贷款专员惊呼,这已经不是高利贷了,简直是超高利贷了。
如此远远超过国家法定最高利率甚至民间高利贷的校园贷,恐怕连走私贩毒之利润率都难望其项背,一个在校大学生又怎么可能承受?
看看受害者的悲惨遭遇吧今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通过本人贷款和冒用其他同学身份贷款的方式,从不同的金融平台获得6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最终因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
今年6月中旬,“裸条”借贷被媒体曝光。所谓裸条借贷,就是借款人,也就是在校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并设定高额利息,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或小视频作为担保,通过“裸持”可以借款的金额是普通借款额度的2至5倍;一旦逾期未还,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有的女大学生裸照甚至是裸视频被非法散布到各种社交媒体,有的被高利贷放款人发送给女大学生的亲朋好友,有的被迫被有钱人包养以偿还欠款等等。很多女大学生有家不敢回,有学不敢上,造成了巨大社会隐患。
这是被广为流传的两个典型案例,究竟有多少被逼躲藏、被逼卖淫甚至被逼死的同学还无从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上了这条“船”,轻则支付天价利息,重则被逼入绝境。
以为可以赖账不还的同学要醒醒了还不上款怎么办?“网络催客”的催收手段让人胆战心惊。除了利用裸照催款以外,还有“呼死你”、入侵通讯录、打电话给家长同学、网上以老赖名义公布当事人身份证和电话号码等方式。
图:网友遭遇“呼死你”
有媒体报道称,一旦逾期未还,催收人员先是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已逾期还款,然后是单独发短信打电话联系借款人,仍未还款的话,还将陆续联系贷款学生室友、父母,警告本人,发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等等,欠款学生将从此生活在梦魇之中。以为可以赖账不还的同学要醒醒了。
校园贷刷单可以赚钱?认真你就输了吉林某高校学生梁某联合校园贷客户经理及线下代理商找学生“刷单”,每单给酬金300元,结果有学生巨额钱财被骗。所谓刷单就是在各大分期购物和分期贷款平台上用个人真实身份申请相关业务并获得报酬,但不能够实际获得该项服务。单子是你刷的,钱是你欠的,可是除了300元酬劳,现金却到了别人的口袋。大学生的头脑咋就这么简单呢?
除了明目张胆的骗局,有的贷款平台以0利率、0担保、无服务费等为诱饵引诱学生贷款,有些平台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都说贷款难,校园贷咋就这么人性化呢?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坑,就等着大学生往里跳,一旦跳进去,就难有翻身之日。
大学生要消费缺钱怎么办?还是多想想正路吧校园贷看似为大学生的一些合理消费需求提供了融资便利,可是借钱是要还的,本就缺乏收入来源,又加超高利贷,这自然不是解决消费需求的正确出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综合各种舆论观点来看,主要靠五个方面:一是家庭帮助,这是主要的方式;二是必要的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以解决部分消费支出问题;三是学校和政府的资助,比如争取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四是正规金融渠道借款,如免息或低息的助学贷款;五是向熟人借款等。如果种种正规途径都无力满足消费需求,那还是量入为出、审慎消费吧,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好好读书才是学生的天职。
小结天上不会掉馅饼,贷款终究是要还的。校园贷对多数大学生就是一剂裹着糖衣的毒药,味道很好,肚子却要难受。大学生要想逃过校园贷之劫,就要深刻认清校园贷的本质和危害,不要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当然,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监管和教育部门,也应当切实履行其监管职责,做好宣传引导,并发展规范的校园金融,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真正照射到大学生的身上,才能让大学生免受所谓校园贷之毒害。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胡永明)
推荐阅读【数读舆情】起底电信诈骗,请记住这些,避免上当!
【舆情课堂】领导干部下基层 舆情应对有这几招
【独家发布】祝华新: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如何处置舆情
【观点】白银案:请尊重他们选择遗忘的权利
【时局】国务院参事室迎来新参事,“智囊团”里都有谁?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信公号,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及作者
编辑|傅淼

黄世仁与杨白劳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