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

白居易的花非花

播放
别一格解读
花雾里的先锋色彩
——读白居易《花非花》
文/河浦中学  黄春龙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中唐诗人白居易用自己的作品实验性地探究生活现实,具有独特的穿透性,在一些含有讽刺、隐喻现实的作品中尤显突出。可以说,在时代与社会面前,白居易的作品具有先锋色彩。
先锋派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在技巧上多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通感、知觉化等手段。以写实为主的中国古典诗人往往拘束于现实,由现实延伸至个己与大众人生,可触性强的作品终究能以鲜明的艺术形象获得艺术创造上的成功,而毕竟缺少探索性的抒写。白居易的《花非花》是浩瀚的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中的另类。你很难说这首诗基于什么具事,它应该是混沌状态的抒写。据考,《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由此亦知《花非花》是一首伤情诗,但是它并无具体可指,大概可以推断是诗人在经历一系列的人生遭遇、变故后的顿然悟语,所以它不按任何古诗体格出招,变体得像不伦不类的文字,实以抒写一种突想、奇思,展示内心世界罢了。
论诗者言此诗隐喻主题为咏官妓,且解释起来头头是道:说“花非花”是言官妓的容颜如花,说次句“雾非雾”是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说“夜半来,天明去”是官妓与官僚之间的特殊关系。这是多么牵强的解读,一首泛义诗被事实套子装起来,本就大大损伤诗文本的真义。我以为,《花非花》与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断章》的文本介入于情景之上:楼上看风景、桥上看风景,但此情景绝不是具事,它是广泛意义的介体罢了。《花非花》亦如此,在精短的文本里存在着一个一直未出场的本体,而它一连串的喻体:花、雾、春梦、朝云具体可感,这一串喻体在格调上皆呈上升特征,但在形态上又有着“非花”“非雾”“几多时”“无觅处”的特点。在构思上类似于设谜,角度开放。由此可见,《花非花》的及物只是手段,它要展现的是诗人先锋性的人生思索,知觉化了的生存,将深刻的哲理熔铸在艺术形象中。
总体上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轻肥》《琵琶行》《长恨歌》等作品脍炙人口,但不妨碍他突发性地先锋一会。我认为这种瞬间灵感性的、超现实的探索在每个诗人的创作历程中都可能出现,而是否准备去捕捉、去探研,从而让承载着自己思想的文字超越物质现实成为时代的先锋,则由个体诗人的审美导向决定。在我看来,《花非花》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先锋探索性作品,它的出场必然与深度的人生经验密切关系,在看“花非花”的时候,我相信诗人终究是忧郁的。

转载请注明
河浦中学语文微课堂(sthpzxywz)

白居易的花非花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