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了探花为什么比中了状元还高兴(古代科举考试中探花)

网友提问: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优质回答:

都说人生有两大快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很多人认为古代书生最高兴的就是高中状元。其实不一定,有些书生考中探花,比中状元还开心,这究竟是怎么原因呢?其实这当中存在一些不成为的规则,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首先科举诞生于我国隋朝时代,然后经过唐宋两个繁荣朝代发展,逐渐把制度完善。到了清朝光绪33年(1904年)举行完最后一次科举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这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一共考出600名以上的状元,属于当时书生最高的知识学位,然而探花仅是第三名,等于季军的成绩,但是考中探花的人显得比高中状元还开心,其实这跟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关系。当初很多官职都是又名望士族担任,所以贫寒子弟只能通过考科举才当上大官。因此只要考中前三名的寒门子弟都会显得比较开心。

古代“三鼎甲”指的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通过最终的殿试考出的人员,状元这个词在唐朝就诞生,据记载我国第一位考中状元的书生名字叫孙伏伽,籍贯河北省故城县。而唐朝的探花指的是一种使者身份,非科举的榜名,后来到了北宋末期,探花这个词才指考殿试的第三名书生。大唐科举制度,一般是考中秀才,接着参加会试考取进士资格,有了进士资格的书生才能参加接下的状元试,不过考得进士也是当时的最高功名荣誉,在众多进士中,成绩第一的叫状元,接着会盛办各种庆祝宴会,包括当今皇上接见“三鼎甲”,举办宴席等。

在众多的庆祝活动里,有一项流程跟探花有关系,就是朝廷会在花园中举办一场探花宴,如唐朝诗人孟郊著作的诗词《登科后》所描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的正是中探花之后的表现,意思是朝廷会在中榜的进士里挑选2个较为帅气的书生,封为探花使者,负责游历知名花园,采取花朵献给状元。为此当上探花的条件必须是要集英俊帅气身材、气质、才识于一身的书生,是官方从本届进士中专门挑选出来的书生才可以成为探花。所以说,被封探花代表着自己的颜值比所以进士的还要高,比状元更具魅力。

而中进士的书生一般属于人中龙凤,社会的高层精英,想象一下自己是精英中最靓的仔,谁不开心快乐呢。按我国科举制度来讲,其共分为4个等级,依次是:进士、贡士、举人、秀才,到了明朝清朝时期,科举又被改正成乡试、会试以及殿试,最后在殿试决出状元、榜眼跟探花。

所以探花有他高兴的理由,状元身为第一名自然也有他开心的道理,那么第二名的榜眼呢?榜眼原先是被当做状元的陪衬,有点像站在领奖台第二阶梯的亚军,其光芒始终被高他一头位置的冠军掩盖。起初殿试的第二、第三名都叫榜眼,到了唐宋时期就把第三名改为了探花,并且定下不成文的规矩。

不过北宋时期有一个叫余中的状元就无法忍受“探花宴”,他可能觉得自己也挺帅,不服颜值输给探花郎,于是就上奏朝廷希望取消选探花的做法,吐槽此法光芒太露,把状元的光都被夺去了。然而余中的这种做法,反而成就科举第三名探花的实力,让人更相信探花是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好男人,而且深受古代妹子的追棒跟痴迷。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等级最高的就要算是状元,这就等于是考中了第1名,其次就是榜眼、探花。按照这样的排名来看,状元应该是最厉害,最受重用的人,如果谁考上了状元,那一定高兴的能蹦上天。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考生们,得了探花的人,会比得状元的人更高兴,而且其他人也更加羡慕探花一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主要是和古代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有关系。

能够考上状元的人,那是实打实有真本事的人。这类人,常常埋头苦读,花的时间花的精力比常人多很多倍。不过,在这样长期辛苦的读书之下,状元的年华渐渐流逝,也就是说,一般考中状元的人,年龄都会比较的大。而这类年纪大的人,长相肯定不会有多么好。

其次,即使有年轻一辈的青年才俊考上了状元,那么他有很大几率将成为驸马人选。娶了公主,看起来似乎是得了天大的荣耀,但其实,家里放着一个比自己地位高很多的女人,这对不少男人来说,也算是一种折磨。毕竟在古代,奉行的是男子为天,但如若遇到地位比自己高的女人,大男子主义也就不好使了。更何况,娶了公主之后,并不一定会得到皇家重用,如果公主不受宠,那么这位状元也会因此不受关注,在官场的路途,也就会过得比较坎坷。

再来看探花,选了有真材实料的人,那再学一些容貌过人,可以充当门面的人当然也就不为过。毕竟皇帝也有审美观,他肯定希望自己上朝之时,能够有一些美男子,这样看着心情也要舒服点。而且,一个王朝总得有几位颜值过硬的官员,这样在进行外交的时候,才不会丢了国家的面子。考虑到这些因素,皇帝在亲点探花之时,对于这些考生的颜值,也会做一个过硬的要求,这便是那不成文的规定。

再者来说,考中探花和考中状元,差距并不算大,因为他们都是由皇上亲自选出来的人才,同样算是风光无限。更何况,状元通常都是驸马人选,而探花则通常是达官贵人的选择。不是有那一句话说的好吗?县官不如县管,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老丈人是手握实权之人,那么对这个女婿的帮助会非常的大。但是皇帝对于自己的女婿就不一定了,毕竟他的女婿有很多,而且他是一国之君,要做到公平公正,不会随意的偏帮人。

综合这几点来考虑的话,的确,考中探花似乎比考中状元还要值得让人高兴,毕竟他们的前途要更加无忧一些。

其他网友回答

我村就有出探花

其他网友回答

科举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能中一甲的人可谓是人中龙凤,他们一路过关斩将从府试到殿试,能进前三实属不易。最风光的肯定是状元郎了,全国第一名当然值得好好风光一下,但是要说最高兴的还是探花郎,这是为什么呢?

能中状元的人,自然在学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毕竟寒窗数十年,能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说明状元在才华方面是没得说的。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才华不是决定一个人前途的唯一因素,状元和榜眼在名次和名誉上是比探花要更好,但探花所拥有的也是前两者所得不到的。

探花除了才华出众以外,在另一个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那就是颜值。有人会问了,古代选官也看脸吗?是的没错,这就是那个不成文规定,探花一定要长得好看。唐朝的时候,科举制非常兴盛,而探花看颜值也是在唐朝的时候出现的,当时在科举结束之后,朝廷会举办一场游园宴会,邀请所有的进士参加。园中景色宜人,有各种花卉,这种赏花游玩的宴会就被称作“探花宴”。

在探花宴上,会在所有的进士里面选择一个颜值最高的人,让这个颜值高的人在院子里摘花送给状元,这位被挑中的人则被称为“探花”。唐朝人是很注重审美的,他们对美的事物都会更加青睐,所以这位被挑中的颜值高的探花郎便备受瞩目,一时风头胜过状元。当然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他们专注的是研究学术而不是关注颜值,中状元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但是颜值也是老天爷赏饭吃,颜值也为他们开启了另一条入仕之路。

另外中了状元的人一般都从事偏学术方面的职务,没有什么实权,但是榜眼和探花就不一样了,一般会接触实质职务。朝廷里面选拔人才不可能全部都是学术理论型人才,也需要一些懂得变通,心思缜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说探花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自然更容易得到朝廷的重用,也和状元一样拥有了优先择偶权,那中了探花的人自然高兴极了。

这么看来,先天条件确实也很重要啊,虽然心灵美才是真的美,但是中国古代对颜值这方面也是比较看中的。尤其是在唐朝,唐朝有个有才的人叫作黄巢,科举的时候很有希望高中,但是在殿试的时候由于长相丑陋,直接被皇帝给踢出了局,剥夺了进士资格。也正是因为如此,黄巢怀恨在心随后造反。所以说在唐朝容貌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阿彬,我来回答

状元 榜眼 探花并称三甲,意为支撑鼎的三个支脚,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但要说状元要羡慕探花就让人不理解了,按理说第一为什么要羡慕第三呢?第三不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吗?

这还要从头说起,探花最早并不是三甲,唐代科举中第一名被称为状元,第二 三名都是榜眼,意为状元的左膀右臂,一个人的两只眼睛。

探花这时候相当于什么呢?和现在的礼仪小姐类似,是会选取年轻俊郎的小生为状元郎献花献酒献祝福。这样的英俊小生被称作探花郎。

到了北宋后期探花的叫法才逐渐成型,其中最耳熟能详的一人莫过于小李飞刀李寻欢了。

李寻欢又被称为李探花,他曾高中及第,不仅文采武功出众,而且仪表非凡,英俊不凡。

这就是重点,因为探花并非是状元的手下败将,历届探花才是最出彩的人。监官根据成绩选出三甲,再由皇帝决定名次,探花相对于状元来说不仅要有才学而且要长得帅才有可能中探花。

状元只要学习好就可以,而探花必须才貌双全才能当。这样看似乎成为探花的难度更高,状元倒成了陪衬。

而成为三甲都能得到朝廷重用,待遇方面相差不大。探花由于相貌原因更是能得到皇亲国戚的青睐,被召为婿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有了靠山自己的仕途也会更加顺利。

换个角度看与其说探花让状元羡慕,不如说让所有男人嫉妒充满怨念恰当。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