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凡尔赛文学”还能火多久?

文 | dante
现在90后的“中年人”们上网冲浪越来越难了,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最新热词。
“凡尔赛文学”,这个词组在11月9日突然冲上热搜,两天之内#凡尔赛文学#话题阅读量超过4亿,#凡尔赛人怎么过双十一##万物即可凡尔赛#等衍生话题随后也一并登上了热搜榜。一时间全网都开始用类似的思路编段子,也有了许多相关讨论和分析,如果你还没吃明白这颗瓜是啥,网友已经为它下了明确定义:
一言概之即“在社交平台用看似平和的文字,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优越感”,如何精妙使用则有三大要素:
1.先抑后扬,明贬暗褒。
2.自问自答。
3.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准确来说“凡尔赛文学”近日大火应算“翻红”。据称这个说法的创立者是微博博主@小奶球,灵感来自一本名为《凡尔赛玫瑰》的漫画。《凡尔赛玫瑰》是日本漫画家池田理代子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讲述的是大革命前后法兰西皇室们奢靡上流却毫不自知的生活。
@小奶球由此总结出了这种精致的炫耀手法,还为“凡学”出过视频讲解,上述“三要素”就是她提炼的。
换言之,直白的炫耀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凡尔赛文学”强调把价值不菲的物件融入到平凡日常的文案里,拍豪车钥匙不再只是“今天提车”,如果说“男朋友送我个钥匙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逼格就上去了。再比如:
其用途远不止炫富,只要想炫,文化、身材等等皆可,要意是在不经意间流露,明明本心是在炫耀,却还得表现出一股不开心或不情愿的样子。这种吊诡的落差也就是这种文体的笑点和传播点所在。在被总结为“凡学”之前,类似用法或许也散布于每个人的朋友圈中……
半年前“凡学”研究还仅限于小众圈子,豆瓣小组“凡尔赛学研习小组”就致力于持续探索这种“表演高级人生的精神”。登上热搜则是另一个故事。
近日网友们发现了@蒙淇淇77,这位认证为“作家”的博主竟然已经身体力行地用“凡尔赛文学”写了半年微博,日更数条,涵盖面广,像是过着一种言情小说女主角般的梦幻生活。
比如聊起住别墅:
又比如聊起招保姆:
更多的则是“秀恩爱”:
随着蒙淇淇的带动,“凡学”彻底破圈成为大众狂欢。与此同时创立者小奶球则哀伤地发长文宣布“凡学已死”。
如果真要给这门刚刚兴起的语言套路划分生死线的话,“生线”和“死线”倒都可以往更远处挪一挪。
其实在“凡学”以一个新词姿态出现之前,我们对这种文体早已不陌生。影视作品就早已被它“入侵”。
比如靠《小时代》四部曲取得过4.8亿票房的郭敬明,就很擅长这种文字,再去看他当年的成名作,简直堪称“凡学”鼻祖——
“回过头,看见提着LV 包包、踩着Gucci 小短靴的顾里朝我们走过来。她随手把一杯只喝了一小半的奶茶丢进路边的垃圾桶里。于是她从刚买的巨大PRADA 拎包里拿出一个用高级环保纸包装好的烟熏枪鱼三明治,包装纸上面全都是法文。”
“我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就有宝马车接送而喜欢你,我也不是因为你的LV 包包而喜欢你,我更不是因为你送了我D&G 的靴子而喜欢你。就算你没有一分钱,我也喜欢你。”
把各类奢侈品疯狂植入叙述段,想凸显的奢华氛围如今看来尽是尴尬。
再如近年热播的生活剧、职场剧或言情偶像剧,“凡学”也无处不在,渲染有钱阶层的浮夸生活依然是吸引观众目光的方式。
《三十而已》就有个桥段,一群顶级阔太太聚会时,拿着香奈儿包的顾佳被排挤在合照之外,因为其他人都拿的是爱马仕。
亦有本就是为了营造喜剧效果,而将“凡学”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比如电影《西虹市首富》里,沈腾所饰的王多鱼在租下自己呆过的球队时,称“本来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和你们相处,可换来的却是疏远;不装了,我是亿万富翁,我摊牌了”。
以及网剧《万万没想到》中,白客所饰的王大锤在某集中成为超级富豪,坐拥数不完的钞票却仍旧烦恼,号称希望追求真爱。
各路明星对“凡学”式发言也驾轻就熟,比如angelababy经典的“大满贯言论”:
比如鞠婧祎,在一次采访中被问现在年轻人常调侃自己秃头,会不会有类似感受,她却直言头发多是因为遗传,完全不理解年轻人为什么会秃头。
另外还有梁朝伟认为自己的魅力是“太普通”,所以容易让人亲近;袁泉表示会为腿长而困扰,无法做出别人能轻易做出的动作;张曼玉自认是只“丑小鸭”……不一而足。
不论是影视作品里脱离现实的设定,还是影视明星们与身份有落差的发言,溯起时间来都比“凡学”的出现更早,炫的本质也并无区别。众所周知的“悔创阿里杰克马”“不知其美刘强东”等也有同样的意味,某种程度上“凡学”是将这种原本在影剧、名人身上才能显出反差效果的说话方式给普及化了,让大众也能参与到同样的话语场域中。
毕竟人人皆有炫耀之心,“凡学”提供了一种释放方式,不火都难。
按照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所提出的观点,人对自身价值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时常需要在他人的肯定中来获取自我认同。“凡学”正承载了这种虚荣心及表达欲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亦能说明这一点,第四层即“尊重需求”。本质上“凡学”只是将日常朋友圈的“晒”加了层包装、换了个形式,依然是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形象再造。需要警醒的是,一旦习惯于这样的表达,他人的审视将会成为左右自己生活的尺度。
但提前进行“凡学已死”的哀悼也并非毫无道理。从该词组成就能看出,“凡尔赛”指要炫耀的对象,“文学”则隐示着与现实相反,只是虚拟产物。
仅限在小众圈内时,玩梗者们心照不宣。而一旦被主流审视,虚构的满足感很快就会让更多人感到厌倦。仅仅一天时间,#如何看待凡尔赛文学现象#话题下就多出了驳斥之声,带火这个词的蒙淇淇也遭到了私信谩骂,她所构筑起来的生活情形被质疑只是一种刻意创作。毕竟日常生活里,“装逼”就够让人厌烦了,何况是用虚构来装呢?
另一方面,网络热词的生命力自有其周期。多半都会经历一个“酝酿、定义、火热、消弭”的过程。此前“六学”和“明学”都火过一阵,满屏“今年下半年”和“文体两开花”的盛况可比现在的“凡学”更令人密恐,“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也一度成为人们的交流口头禅。但用得太多太频,总归生出腻味,渐渐也就从新词变成老梗了。
至于这次的“凡尔赛文学”能让已经习惯了快节奏、习惯了频繁迭代常用语汇的网友们玩上多久,时间总会告诉我们答案。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