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能写好故事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说写稿》六十九
编者按
  今天我们进入《七月话题:如何写好特写》第3期,研讨一下“特写写故事”的话题。
  下面请资深编辑记者结合实例,讲一讲对这个话题的看法。也请大家就此发表各自的意见。
七月话题:如何写好特写
方寸之间,能写好故事吗?
刘国昌
  特写,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在这方寸之间,能讲好一个故事吗?
  时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能不能呢?我们先来看实例——
  例1:
危急关头,来了救援队!
本报记者 程远州
  7月6日早上,湖北蕲春县赤东镇北风头村的刘爱琴和往常一样赶着37头黄牛在蕲河滩吃草。
  突然发现,上游洪水挟着枯枝败叶汹涌而来,也就一眨眼工夫,荒滩变成了孤岛。(批注:起笔写险情,让人揪心!)
  受惊的黄牛“哞哞”叫着在浅水中乱跑,刘爱琴急得束手无策。(批注:险情加重,悬念提了起来。)
  村支书高美生听说后,一边安抚刘爱琴,一边向蕲春县交通运输局求助。很快,县交通运输局立刻组成的救援队赶赴现场。
  水越来越急,救援船在水里颠簸打转,受惊的牛任怎么赶都不愿上船……“就是抬,也要把牛抬出去!”救援队长冯东洲大吼一声。(批注:“受惊的牛任怎么赶都不愿上船”,又让人揪心!)
  河水还在涨。牛一头头被抬上船。经过近9个小时连续作战,黄牛被转运至安全地带。(批注:简笔写过程,好!)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刘爱琴早已哭成了泪人。(批注:故事有了好结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11日 第 01 版)
  例2:
关键时候,看咱“迷彩服”!
本报记者 方 敏
  天好像漏了底,暴雨还在不停地下!
  看着自家纸箱厂里堆积如山的纸箱,杭州桐庐城南街道的陈利华愁得夜夜睡不着。(批注:一开始就把一个具体的矛盾摆了出来。)
  7月7日,上游新安江大坝开闸泄洪,河水几乎与堤坝同高。危险随时可能到来。这10多万个纸箱可咋整?陈利华几乎要哭出来了。(批注:矛盾迭起,吸引人继续看。)
  求别人帮忙?这时候,家家都在自救啊!(批注:又生一枝,困难、症结加大。)
  “瞧!看谁来了?”雨中传来妻子惊喜的叫喊声。循声望去,一片片“迷彩服”越走越近——城南街道退役士官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强带着十几位队员来了。(批注:峰回路转,问题有望解决!)
  毕竟是“迷彩服”,战斗力还真不含糊:不到一个小时,纸箱全部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批注:简洁几笔,写得生动!)
  “歇一下,喝口水!”陈利华和妻子拦住队员们不让走。
  “还有几家需要帮忙……”“迷彩服”已隐进了密密的雨帘中。(批注:典型的特写镜头,令人难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11日 第 01 版)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出,特写这种形式是完全可以写好故事的。
  不要因其篇幅短小就不敢讲故事,问题在于你如何去讲故事。
  所谓讲故事,就是有一个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其间有矛盾、纠结、转机、结局。把这几个要素掌握住、写好了,故事就成功了。
  你看,第一个例子中这几个细节:
  37头黄牛在蕲河滩吃草。
  一眨眼工夫,荒滩变成了孤岛。
  受惊的黄牛“哞哞”叫着在浅水中乱跑,
  水越来越急,救援船在水里颠簸打转,受惊的牛任怎么赶都不愿上船……
  作者把以上细节写得细,揪人心。虽然头绪多,但笔墨简洁,使特写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
  再看第二个例子中的几个细节:
  天好像漏了底,暴雨还在不停地下!
  看着自家纸箱厂里堆积如山的纸箱,杭州桐庐城南街道的陈利华愁得夜夜睡不着。
  求别人帮忙?这时候,家家都在自救啊!
  毕竟是“迷彩服”,战斗力还真不含糊:不到一个小时,纸箱全部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作者也是把握住几个要素,行文简洁地写完了故事。
  以上两文表明,特写的篇幅虽短,但完全是可以写好故事的。
  问题在于——
  一是作者要把握好故事的主线,不被其他枝叶所搅乱。
  二是行文上要简洁、洗练,切忌拖泥带水。
  是不是这样呢?大家可以试试看!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