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1
2019年的第一天。
虽然107年前,我们把这一天定义为了新一年的开始,但107年过去了,没有几个中国把这一天真正当成新年的第一天;虽然我们把它叫元旦,但它只是这种纪年法中的第一天,没有多少中国人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中国人心中的上一年还没结束,中国人心中新年的第一天永远是大年初一。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都显得有些执拗而蛮横。
当时孙中山改西历纪年,把西历的一月一号叫做元旦的理由是“便统计”,便于什么统计呢?就是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特别是西方的日期节点相一致,统计和日期相关的内容时不至于错乱。比如出行时买船票。
是叫公历,还是叫西历一直有争议,问题是为什么别人没有使用我们的农历,或者叫夏历纪年法。
这里面有文明形式的不同,是农耕文明,还是商业文明;是大陆文明,还是海洋文明;是传统手工业文明,还是现代工业文明。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趋势的问题,大趋势是世界走向了现代工业文明,采用西历纪年法是适应大趋势而为之。
而这种趋势并不来自我们自身的进步,是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的结果。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文化一直起着不可撼动的作用,虽然建国后我们选择了苏联举国体制办工业的大工业模式,但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民依然对工业化抱有和慈禧同样的抵制情绪,认为小四轮会把地压坏了,不如四个蹄儿的牛马。
这种抵制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一谈到绿色环保,就有人想到回归传统农业,一提到工业食品,就会说不安全。
而一说到向谁学习,就会想到集体投降;一旦否定了传统,就会有人跳起来说忘了祖宗。
2
我们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品生产国,但我们还无法理解文化与技术的关系。我们一面对现代科学技术抱有强烈的占有欲,一面又对产生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抱有敌意。
这种矛盾冲突不但体现在政治领域,更深藏于民间社会。
文化是一个大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体系中没有优劣之分,并且是互为相通的,能互为接受的,也就是相同的价值观,最简单的就是善恶。不论什么文化,大家公认的善恶都是差不多的。不同文化只是认识价值观的角度不对,理解的方式不同。
技术是文化架构中的一部分,并且是文化中永远变化的一部分,文化演变的过程是剔除变化因素的过程,使之形成稳定的沉积,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却是一个继续向前走的过程,它不会对固有沉积产生影响,只能形成新的沉积。
所以不用担心固有沉积会被改变,公历新年就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它并没有改变任何一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新年的理解。
反之,我们要去能快速推动技术进步的文化中寻找推动力的成因,而不是去排斥它,抵制它。
前几天有一个报道,《中国以科技创新实践回应“李约瑟之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所长潘教峰认为,党和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实践有力地回击了“李约瑟之问”。我国一些学科的发展确已走到世界前列,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则已形成非常完备的技术和工业体系,在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非常重大的成果。
李约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作者,让他感到疑惑的是中国古代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西方,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个问题叫李约瑟难题,又叫李约瑟之问。
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而不是现在怎么样。
大概潘院长的理解是,“李约瑟之问”是小看了中国,中国产生不了现代科技,但现在我们行了,这个难题不用问了,所以他讲是“有力回击”。
这还是一种敌对的意识,而“李约瑟之问”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李约瑟之问”让很多外国人迷惑,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尊古复礼。中国古代技术的进步靠的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制度,是对前人经验的积累和改进,并不是对古人的否定和质疑。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因为没有否定的思想,所以只能停滞不前。
对于中国人来说,“李约瑟之问”不应该在中国文化中找原因,还是应该到西方文化中去找,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发生。找到的,也就是我们所缺少的。
无疑,西方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工业革命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产物,是对神权提出否定和质疑的产物。而在中世纪之后,我们却把皇权理念下的思想当成了天理,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直到皇权被推翻。
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对已有正确的质疑,一个不能质疑的社会,可以依靠举国之力搞科研,也可以最得成就,但缺乏的永远是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精神就是没有不变的真理,只有永远的质疑。
抱着对已有成就的自信而不去质疑,最后还会演变成我们对古代成就的留恋,接着就是下一个“李约瑟之问”。
3
文化是一种基因,他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消亡,就像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要过农历新年一样。它不需要强调自信,它是肌体内的一部分,不以主观的意识而产生变化。
我们需要做的是破解推动科技进步的文化密码,并去激活它。
这个密码就是质疑,在永远正确的前提下,这个密码就永远不会被激活。
其实每个人都面临着如何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曾国藩有这样一句话: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已经过去的往事就不要留恋,再高的成就也不要放在心间;将来的事情即使再美好,也不要刻意地逢迎,毕竟未来的事情又有谁能说得清呢?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当下的做好,不去胡思乱想。
对于2019年有一个段子:
说2019年将会是过去10年中最差的一年,但是它是来来10年中最好的一年。
这种悲观情绪从2018年年中就有了,它反映人们对社会转型中不确实性的不适应,但转型总是好的。虽然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转的正确方向,但无论费多少周折,一定会转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不管你多悲观,还是多乐观,社会都会进步,即使你看到眼前的一点退步,那都是无关紧要的。
还是曾国藩的那句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在新的一年里,老杨还会每天和大家唠叨一个话题,我说的不一定对,只代表我自己片面的认识,您也就当乐儿一听,不必认真。
祝大家新年快乐,2019年心想事成,我们明天见!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