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散文:母亲卸煤的岁月

关注「文斋堂」,与您一路同行
母亲卸煤的岁月文/张志刚
1981年的春天,我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来承德投奔我父亲。我父亲在承钢运输部大庙火车站上班,住在岔沟门村附近的铁路扳道房里。那个扳道房是为5764部队的仓库铁路专用线使用的。那时候粮食要凭粮票买,我们家四口人是外地农村户口,吃饭是很大的问题。开始的时候,从老家邮面,或者买棒子。我记得那年买的棒子还有点捂了(受潮发霉)。扳道房旁边是部队的大仓库,仓库里物资越来越少,空出很多地方。我父母在仓库里面和外面的空地上种了很多庄稼。有谷子,棒子,豆角。在我家住的房子旁边养了鸡,猪,山羊,兔子。那年下半年,军队陆续撤走了,我们家渐渐停水停电了,只能准备搬走。秋天,我们家收了两千多斤的谷子。因为收不过来,我母亲叫我的两个舅舅帮忙,我二舅干了几天就上班去了,我三舅一直帮着收完。我母亲有时候去大庙火车站卸煤。那时候有一个五七装卸队,她们都是承钢职工家属,有基本工资,卸煤拿百分之七十的计件钱,来了车皮就得卸。我母亲去的时候,只能在有人缺勤的时候顶替人家。如果她们来齐了,我母亲就要白跑一圈。我母亲不能成为哪怕是只拿计件工资的人,因为那样会影响了大家的收入。有一个叫吴桂芹的女的说:你尽管来,不缺人你就干我的活。后来,我母亲也成了装卸队里的一个人了,虽然没有基本工资,没有保险,但是总算有收入了。这年年底,我们家搬到了大庙火车站附近的养路工区的小仓房改的房子里。父亲上班近了,母亲干活近了。我看见车皮到位以后,八九个三十到五十岁的妇女,扛着大铁锨,戴着防尘帽和口罩,上前打开车门,几个人用铁锨举起来,上面一个人挂住门,大家从下面一锨一锨地掏。等到能够上去转开身了,就纷纷钻上去。时不时的塌下一堆,她们都只管低头干活,一锨一锨地往下扔。等都除干净了,她们一个一个都成了煤黑子。然后清道眼,就是把铁轨旁边的煤清理干净,最后关上车门。那时候多数是五七工,有一位副矿长的妻子也在装卸队卸煤。后来慢慢的都换成农村户口的临时家属了。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车皮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卸。冬天,煤里的水分高,结了冰,冻得很结实,她们就用镐一点点刨。母亲经常夜里去干活,一等要等好长时间,早上的时候,都提前给我们准备早饭。有时候一连十多天没有活,有时候一天好几个车皮。活多的时候,母亲很高兴。最早,卸一吨煤一毛多钱,要是十个人卸一个60吨的车皮,每个人还不到一块钱。我母亲画上表,什么样的车皮,几个人干活,合多少钱,清清楚楚。除了卸煤,母亲还卸水泥,火药,木头。装耐火土是男人干的活,装车比缷煤可累多了。他们都用小铁锨,母亲有时候也去装土。我们到大庙那年,开始上山刨药。1982年,柴胡干货九毛一斤,黄芩水货大概是两毛 ,苍术六分。夏天,父母带我们采山杏,回来剥皮,砸核卖杏仁。父母把我们养大,我母亲卸了十四年的煤。大约在2010年的时候,承钢给当时的家属工上养老保险,我母亲是农村户口,没有迁出来,不能补办职工养老保险。生活中没有完美,只要父母亲有健康的身体,就是最大的幸福。
作者简介:张志刚,1972年生,河北南皮人。16周岁当承钢工人至今。年轻时喜欢写点东西,现在喜欢读点书。
平台启事
新的一年,我们重新相聚,重新出发!欢迎各界朋友继续关心、关注《文斋堂》,并向本平台投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与广大作者、读者一道,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
平台宗旨:让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
征稿要求:1.来稿一律发微信13886223417。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在此期间请勿多投。
2.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或涉密或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或其他权利问题引起纠纷的,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3.文章类型为散文、随笔(不涉及政治评论)、诗歌、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4.本公众号所发文章的观点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稿件凡经本平台使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平台其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传播权,如不同意以上授权,请在来稿时予以声明。
稿酬规定: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3886223417,请关注《文斋堂》。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