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记出品:用文学达成家庭的幸福寻找”之林修文、孙守云散文

《绥化日报》刊发
“林记出品”专版之一

儿女们
林修文
我有四个儿女,一女三子。
女儿建华为这个家牺牲太多。她从小就要强懂事,帮着俩大人照顾弟弟,好吃的好穿的都尽着他们。读初二时她看到家里生活困难,就坚决辍学到生产队挣工分养家。她干啥像啥,过日子从不让人操心。我们老两口进城后,她供应我们蔬菜、鸡蛋,前边的没吃完,后边的就送来了。她家离我这儿最近,也辛苦最多。
大儿子超然不大的时候就知道顾家,从外面回来都会捡几根柴火。学着大人捡粪,还被一条疯狗咬过。他得过头疼病,高考时又赶上生别的病,只考了个专科。他一直不断写作,是个作家、评论家、教授,“林记出品”就是他发起的。
二儿子建民人聪明也用功,没几天就能用光一瓶儿墨水。他书法好、演讲好,唱歌更好,前些天在“全民K歌”里还拿个冠军。他是个乐天派,没有愁事儿;还是个自由派,不大服管。家里人都去收黄豆,他偏要去遛土豆。建民说话幽默,是家里的开心果。
老儿子建勋读的是中专,那时中专比重点高中难考得多。毕业之后,他去了大兴安岭的白银纳当老师。不知什么时候,他迷上了写诗。我看他写得很多,也写得很苦。他却觉着乐在其中。他在不少大刊物上都发表过,已经出了两本诗集。
儿女们都成长得挺好。我对他们的付出却不算太多。
(退休教师。76岁。有作品发表于《岁月》《黑龙江林业报》《绥化晚报》等处。)

父亲
孙守云
父亲八岁给东家放猪,十七岁就当了“打头的”,开始领着大家干活儿。父亲人憨厚又勤快,样子也帅,东家很喜欢他。还让他没事儿学学编席子,“多门手艺多条路”。一吃啥好饭,东家就把他叫过去。工钱一分钱不少给,还为父亲买衣服鞋子。
东家的外甥女父母都死得早。父亲二十三岁时,东家就把这姑娘嫁给了他。东家没要一分钱彩礼,他对父亲说:“过日子靠别人靠不住,得靠自己。”
母亲长得标致,又识文断字,书看一遍,就能讲得明明白白。刚成家日子还算好过,后来孩子多了,就困难了。母亲操心费力,身体一直不大好,只活到五十七岁。母亲去世时我才十三岁,两个姐姐都已出嫁,两个弟弟一个九岁一个七岁。
过年时父亲问我:“老姑娘,咱是不也得吃饺子?”我说吃吧。父亲拌馅儿,我和面。水多了,面稀了,父亲说加面。面加多了,又放水,最后挺大的“三盆儿”(三号泥瓦盆)都快满了。我煮饺子父亲烧火,我在锅台上面哭,父亲在锅台下面哭。饺子煮成了面片儿,一家人谁都没吃。
这以后很多年,父亲又当爹又当妈。他忙队里的活儿,还要跑回来给我们做饭,他不会别的,只会做粥。就这样,把我们一个个养大。父亲八十二去世,一辈子为儿女,一天福没享过。父亲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当儿女的又为父亲做过什么呢?
(农民。77岁。有作品发表于《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林业报》《绥化晚报》等处。)

“林记出品”
——国内独树一帜的
“家庭文学写作工坊”
神存富贵心陶然,
诗文歌诵舞蹁跹。
疏食饮水传世久,
寻常人家有清欢。
此为一间家庭文学小铺儿。这里,可以看到喧嚣之外的一个安静角落,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特殊文化和奇异追求,可以看到我和我可敬、可爱的家人,以何种姿态面对文学面对心灵――
如您有兴趣,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林记出品”!烦请您同时推介给今生愿与文学结一场尘缘的家人、好朋友们!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