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观后感(【学党史忆初心】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观后感

祖国万岁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电影《杨善洲》给我们展现了一名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最难得的是他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父老乡亲在深山造林,发扬中共党员的优良传统。观看影片过程中,我无数次被其感动,现谈一下我观看影片后的感想。
一、正确认识自己,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记得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不断鞭策自己。退休前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己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退休后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建设不遗余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相比之下,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为公为民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时刻不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地开展各项工作,做好一名人民的公仆。
二、开展工作要敢于承担责任
电影中,杨善洲在主持抗旱工作会议的时候,对于是否应开闸放水缓解旱情的事情,与会的同志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立即打开全区水库闸门,放水保苗,缓解旱情;另一方则考虑到水库容量只能保证几天的供应,过后将带来更大的用水困难,责任重大,无人敢承担此责任。此时,杨善洲同志的一句“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吧”立刻打破僵局,开闸放水,使得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事情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工作中的分歧也在所难免,与其双方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不如权衡利弊,敢于承担责任,打破僵局,才能为事情的顺利解决提供保证。
三、工作中要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
事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电影中,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他没有立刻发动群众来上山植树,而是先为当地群众放映了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放映结束后,观众很容易将树木茂密的庐山和周围光秃的山峦做对比,心中油然而生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便号召大伙儿跟他一起去植树造林,绿化大亮山,同时向群众宣传了山地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让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既造福子孙后代,又有现实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植树造林过程中,杨善洲时刻关心周围的工友和群众,为年老患有关节炎的工友买药酒,为年轻的工友解决工作和婚姻问题,为当地山区的代课老师解决公办教师资格问题等,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不仅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工作中勇于担责、善于协调、依靠群众、重视学习的工作作风。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创造不了的奇迹。学习杨善洲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力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成绩。

杨善洲观后感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