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知识(世界地理知识大全)

世界地理知识

第一章 经纬网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大小:赤道半径6378 km、极半径6357 km、平均半径 6371 km。
二、地球仪
概念:依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1、地轴:人们假象的地球旋转轴。穿过地心与赤道垂直。
2、两极:地轴与地表的交点。
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转动。从北极向任何方向走都是向南走。
南极:与北极相反的方向。从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转动。从南极向任何方向走都是向北走。
3、赤道:环绕地球表面并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与地轴垂直。
三、经纬网
1、纬线和纬度
  (1) 纬线:在地球仪上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线,与赤道平行。
       纬线的特征:
A 形状:圆,除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B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成一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即:不等长。
  (2) 纬度:纬线的度数。
      纬度的实质: 地表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纬度的划分:从南极向北极共划分为180个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90度。
      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度数越来越大是北纬,向南度数越来越大是南纬。
      纬线上距离的计算:纬度相差1°的纬线上每个经度间的长度为 111km  。
2、经线和经度
   (1)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又叫子午线。
           经线的特征:
a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圆圈。
b长度: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大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均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2)经度:经线的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
            经度的实质: 某地子午线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经度的划分: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个经度。
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右)度数越来越大是东经。向西(左)度数越来越大是西经。
            经线上距离的计算:每条经线上每个纬度间的距离都是 111 km。
注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3、经纬网:
(1)概念: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网格。
(2)作用:确定地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划分不同的地表区域、确定两点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
(3)经纬网的应用
(4)经纬网的作用:定位置,定方向,量算距离。
 
 
第二章 地图知识
第一节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一、       方向:
1)同一条经线和纬线上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两个东经“大东小西”;两个西经“大西小东”;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则求和,若大于180°则“东西西东”、若小于180°则“东东西西”
2)不在同一经线和纬线:
南极:到处都是北方。北极:到处都是南方 。没有最西和最东的点。
原理:先根据纬度知道南北,再根据经线计算东西。原则:两点的劣弧段,再按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方向   
例:极地经纬网的方向判读。
二、       距离:
1)  经线:111km/1°纬度差
2)  纬线:111cosakm/1°经度差(a为纬度)
三、地图的基本概况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2)比例尺的缩放:
2.方向:
3. 图例(文字、符号)和注记(数字)
四、比例尺
   1、概念: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比。(比例尺的本质就是一个比值,用以表达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作用:用于表达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表达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1)文字描述式:图上距离1cm代表实地距离1km。
     (2)数字式:1/100000 或1:100000 。 (3)线段式:
   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实地面积相同,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表达内容越详细。
                        图幅相同,实地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表达内容越粗略。
   4、比例尺的缩放:实地面积不变,比例尺变为原来的a倍则图幅变为原来的a的平方    。
                  实地面积不变,图幅变为原来的a倍则比例尺变为原来的a的平方根 。
?    ?注意分析“扩大到”与“扩大了”的区别。
五、地图上的方向
1.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按指向标定方向(指北针方向倾斜的状况)(做题习惯:看图先看指北针,在图上标出东西南北)
2.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定方向。
①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    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方向指北,标记为N。
③    经纬网定向法:先找正北,面向正北左西右东。
六、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例:铁路:             公路:         山峰:  城市:    湖泊: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注记的要求:数字清晰匀正,大小适合,横写从左到右,竖写从上到下。
第二节  等值线的判读以及判读规律
一、地面高度的表达方法
1.        海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间距:越密则越陡)
3.        形状:
(1)山脊向低处弯曲,山谷向高处弯曲。
洋流:凸向低温,则为暖流,凸向高温,则为寒流。
等温线凸向为海水流动的方向?根据等温线,判断出海水流动的方向
(2)封闭曲线:高高低低
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方法:蒙住数值相同的一侧等高线,按照增加或者减少的方式来看中间的A点

 

图1:闭合曲线=低值    图2:闭合曲线=高值
 

 

原理:等值线一侧的值必须高于(或者说低于)另一侧,也就是说,某一条等高线两侧的数值不可能在同一范围内。
4.        相对高度的计算
(1)方法一:100<X<200   400<Y<500   ?  200< Y-X<400,因此是在300左右。
(2)方法二:采用估值代入法,假设X=150,Y=460,则Y-X=310。
5.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状态

基本地形 等高线组合形态 等高线图
山丘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山脊 从山顶向山麓凸起的高起部分。分水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各等高线最凸出点的连线
山谷 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也叫集水线。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较平坦。由一对山顶等高线组成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到一起
平原 <200m等高线平直,地形平坦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 >300m等高线闭合,相对高度100-200m之间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高原 >1000m外缘等高线较密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山地 >500m闭合,起伏较大。相对高度>200m
陡崖计算:(n-1)d≤ H<  (n+1)d   
特殊:顶部等高:天池
       底部海拔等高:海蚀崖(海平面为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特点】
①    同线等高    。
②    同图等距(相邻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等值线,则闭合等值线内部的区域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③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有的只是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表达出来
④    等高线一般不重合,重合则表示陡崖     
⑤    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陡缓
⑥    等高线与山谷线、山脊线垂直相交。(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呈反“V”形,穿越山脊时呈“V”形。)
⑦    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⑧    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   。
⑨    海岸线一般表示0米等高线   。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和深度。
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沿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用来显示剖面上的地形起伏状况)
1.步骤:
①    确定所要剖面的方向,做出剖面基线。
②    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由地形剖面图的垂直距离和剖面线经过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最大相对高度决定。垂直比例尺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和原图相同。按比例尺大小在新图中绘出水平线并绘出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
③    点出剖面基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并向水平线上引出相应高程的垂线,得到关键点。
④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得到地形剖面图。
【注意】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第二篇 世界地理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海洋包围陆地,陆地分割海洋,全球海洋连通,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二.陆地:
1.    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陆地大陆半岛地峡岛屿大洲

概念 备注
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由大陆、岛屿组成
面积广大的陆地(连带半岛和地峡) 全球共分六块大陆,它们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 如中美地峡被称为“美洲大陆的桥梁”;克拉地峡;巴拿马地峡;苏伊士地峡等
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 全球分为七大洲,他们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
(1)        七大洲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由大到小依次是:
亚洲(4400万)、非洲(3000万)、北美洲(2400万)、南美洲(1800万)、南极洲(1400万)、欧洲(1000万)、大洋洲(900万)。可简化为: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洋。
(2)        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单位:m)由高到低依次是:
南极洲(2350)、亚洲(950)、非洲(750)、北美洲(700)
南美洲(600)、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
(3)        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①    亚、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    亚、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③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④    亚、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    南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⑥     欧、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3.    陆地地形: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

欧洲南极洲非洲南美洲
北美洲大洋洲亚洲
大洲 共同特征 地貌类型 地势
地形单一 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高原为主,被称为“冰雪大陆”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分东、中、西三部分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东、西部高,中间低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地形复杂 中部高,四周底(中部为高原山地,四周为平原) 高低起伏大

三.海洋
1.      概念:
(1)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2)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      四大洋的分界线:
(1)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2)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通过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146°51′E经线。
(3)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南美洲火地岛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
(4)北冰洋与大西洋、太平洋的分界线:66°34′N纬线(北极圈)。
①北冰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②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3.      四大洋概况:

面积(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米)主要特点
大洋名称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17860(最大) 9160第二 7610第三 1470第四
4028(最大) 3627第三 3897第二 1200第四
岛屿、珊瑚礁最多,海岭长,多火山地震,有锰结核、石油 海岸曲折,多边缘海,海湾,中有S形海岭,大陆架广阔 海岸线较平直,岛屿多为大陆岛、火山岛,中有人字形海岭,油、气、锰结核丰富 大陆架广阔,海岸曲折,多边缘海、海湾、岛屿、半岛,多冰盖、冰山、浮冰,油气资源丰富

4.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架底富含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大陆板块)。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的陡坡,平均深度200~~3000米左右
大陆坡外缘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分界线(大陆板块)



海盆
(洋盆)
大洋底的主体部分,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高,底部平缓(大洋板块)
海岭(大洋中脊) 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出露海面成为岛屿
海岭是洋底地壳的诞生处,是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
海沟 海底狭长的洼地,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的岛弧外侧
海沟是洋底地壳的消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边界(消亡边界)

 
 
 
 
 
 
 
 
 
 
 
 
 
 
 
 
 
 
 
第二章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
1.      自然地理特征
(1)   位置范围

 

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范围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   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3)   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2.      社会经济因素
(1)   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日本
(一)  空间定位(绘出轮廓经纬线)
(二)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差小,降水均匀,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多梅雨、台风,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地形:四个岛屿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为平原,最大的关东平原;
地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边界,多火山(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地震、温泉,东岸多优良的深水港(海岸线曲折,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河流:水量大、短小、流速快、水能丰富、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生物: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资源: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三)  社会经济因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矿产:极其缺乏,森林资源丰富
工业:传统工业有钢铁、石油、化工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新兴工业由电子集中在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硅岛)。工业区集中在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三湾一海地区,基本沿着35°纬线呈东西走向(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农业:渔业发达,远洋捕捞居世界首位,喜吃生鱼片、捕杀鲸鱼,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因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引起海水的扰动,带来丰富的鱼饵。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种植业:科技机械化水平高(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水稻基本可以自足,水果、蔬菜需进口。
经济: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①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②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主要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四)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日本西岸多暴风雪的原因?
①冬季西北风带来冷空气;②经过日本海带来水汽;③经西侧山地抬升气温骤降,易雨雪—
2.   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区别?
①亚热带季风较温带季风降水总量大;②雨季早;③持续时间长;④冬季低温,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⑤气温年较差较小—
3.   评价日本工业生产条件
优点:①多优良深水港,拥有廉价的水运;②科技发达;③教育水平高,人才多;④工业基础雄厚;⑤跨国企业多,国际市场大
缺点:①资源、能源缺乏;②国内市场狭小;③与亚洲邻国纠纷多,产品销售不稳定—
4.   日本大群岛东侧海沟形成的原因
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下方俯冲,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5.   日本资源自给度的是什么及原因
木材。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生长;合理的森林采养制度
第二节 东南亚
(一)  空间定位                                
(二)  自然地理特征
(1)        范围(赤道两侧,100S—25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老挝是惟一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2)        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注意]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
(3)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4)         地质:位于三大板块交会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火山地震灾害频发
(5)        地形
①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上游为高原山地,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
②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6)         河流:

河流 上游河流 流经国家 城市
红河 元江 中国、老挝、越南 河内
湄公河 澜沧江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金边、万象
湄南河

泰国 曼谷
萨尔温江 怒江 中国、缅甸
伊洛瓦底江

中国、印度、缅甸 仰光

 
 
(三)  社会经济因素
(1)        矿产与物产: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主要输往日本

主要国家
物产 天然橡胶、油棕 椰子、蕉麻 金鸡纳霜、油棕、石油、胡椒 稻米 石油
马亚西亚 菲律宾 印尼 泰国 马亚西亚 印尼、文莱

(2)        农业: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②主要农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3)         工业: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4)         人口:东南亚人口密度大,华侨人数多
宗教: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泰国将佛教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5)        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四)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马六甲海峡为什么风平浪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    蕉麻、黄麻、亚麻分布地点及作用
①     蕉麻抗海水腐蚀,可制成绳索,产于菲律宾  
②     黄麻可制成麻袋,用于造纸,产于印度
③     亚麻是优质布料,产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温带
3.    新加坡的区位因素
①     自然:优良港口→航运业;地理位置优越→转口贸易、金融业
②     人为因素:政策(商业立国);发展教育→高新技术产业;人口众多→加工业
 环境(花园城市)→旅游业;
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炼油、造船、电子、钻台工业
4.    马来群岛水稻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足,有利水稻种植
5.    橡胶的原产地是南美洲,为什么在东南亚能广泛种植
①    东南亚气候与南美洲橡胶产地都为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天然橡胶用来生产汽车轮胎
 
 
 
 
 
 
第三节 南亚和印度
(一)  空间定位   
(二)  概述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三)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全年高温多雨
高山气候——南亚北部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
原,南部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
河流:印度河:发源于西藏喜马拉雅南侧,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在中国为雅鲁藏布江,印度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四)  社会经济因素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储量都很丰富,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工业:    独立前:  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  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农业: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中部、西北部
黄麻:东北部平原、恒河三角洲—湿热
茶叶:东北部坡地(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多雨、排水、红壤
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班加罗尔: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人口:人种:白种人
     数量:大于一亿三个国家
宗教:印度、尼泊尔:印度教   斯里兰卡:佛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
文化:舞蹈、诗歌、建筑、信仰(神牛)
 
(五)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原因?
①     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集中在夏季
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     喇叭河口,西南季风和天文大潮叠加加剧洪涝
2.    塔尔沙漠的成因
①     夏季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②     冬季副高控制
③     历史上印度河流域植被破坏
3.    南亚为什么5月温度最高
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温度回升。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冷空气。6月雨季来临,气温下降
4.    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但形成有热带草原植被,为什么?
高原内部到达的水汽比沿海平原少,雨季集中在几个月,而旱季较长(10月—5月),故只形成稀树草原
5.    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东西高止山阻挡阻挡来自印度洋水汽
6.    德干高原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
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的西南季风来自海洋,水汽充足,降水多;
冬季的东北季风来自陆地,降水少,德干高原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7.    分析印度棉花种植的区位:
①     山脉背风,降水较少,光热充足
②     河谷灌溉水源充足
③     黑棉土,肥沃,透气性好
8.    分析印度东北部和西南沿海种植水稻的不同条件
东北部:平原广阔平坦,水源充足
西南部:沿海平原,迎风坡多降水,水源丰富
9.    描述印度三大工业区的分布
东北部: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麻纺织、钢铁工业为主;
西部沿海:孟买为中心的工业区,棉纺织业为主;
南部: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高新产业为主。
10.判断印度纺织工业种类及分布特点
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两种。纺织工业分布接近原料基地(麻纺织→黄麻,棉纺织→棉花产区)
 
 
 
 
 
 
第四节 中亚
(一)  空间定位   
(二)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卡拉库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
(1)东南部:帕米尔高原——与中国领土接壤
     (2)东部:天山山脉——向东延伸到中国新疆中部
     (3)北部:哈萨克丘陵
     (4)西部和中部: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三)  社会经济因素
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白色人种为主
农业:小麦分布在哈萨克北部
      水稻分布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
      棉花分布在中亚南部
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物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东部山地、高原牧场广阔——发展畜牧业,小麦、棉花、畜产品为主要出口物质
主要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
 
(四)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咸海原来是渔业基地,现在生物绝迹,为什么?
①    湖水变少,盐度升高,不适合生物生存
②    自然: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蒸发强烈
③    人文:流域大量种植棉花水稻,灌溉用水加大,致使流入湖泊水量减少
2.   描述卡拉库姆沙漠的分布及成因
①    分布:卡拉库姆沙漠在中亚的西南部,一直延伸到里海沿岸的平原地区;
②    成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离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
3.   中亚水稻种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该地区水源短缺。该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沿岸,过度利用水源,使得河流流量减小,影响周围植生长;注入咸海的数量减少,加剧土地的退化,荒漠化眼中
 
 
 
 
第五节 西亚和北非
(一)  空间定位   
(二)  概述(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三)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①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②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地形:
(1)         西亚:以高原山地为主。北部分布着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阿拉伯半岛上分布着阿拉伯高原,三大高原之间分布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2)         北非: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
地质: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两河平原水资源在西亚极其短缺,目前西亚国家对水资源之争主要发生在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流域
 
(四)  社会经济因素
(1)         以波斯湾为中心的丰富油气资源
①    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②    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等特点
③    运输方式: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部分石油通过管道运输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
④    输油路线: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油管

 

A油田油管           地中海、红海沿岸

 

好望角

 

 

苏伊士运河

 

路 线     B波斯湾                西欧、北美(过好望角运输量最大)

 

 

马六甲海峡

 

C波斯湾                 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2)         工农业
比较发达的畜牧业: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绿洲(灌溉)农业代表植物
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地中海农业 石油、磷矿石丰富
[注意]北非是非洲工矿业最发达地区
(3)         人口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阿拉伯人绝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以色列国家的居民多信奉犹太教
(五)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阿拉伯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由红海吹来的暖湿气流经过沿岸高原的抬升带来降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   阿斯旺水坝的利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3.   描述红海的位置
介于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南端的曼德海峡是沟通印度洋的唯一通道,北端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相连;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偏北,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两岸几乎无径流注入,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4.   结合板块构造的知识,分析红海与地中海的变化趋势
红海: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带→扩大
地中海: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非洲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缩小
5.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业区位优势
热量丰沛,光照强;土地平坦肥沃;水源充足
6.   从波斯湾到延部输油管铺设的意义
将石油直接输往红海沿岸,缩短航程,降低运输成本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1)          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          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埃及
1.      概况
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北回归线;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2.       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3.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4.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5.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6.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注意]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第六节 非洲
(一)  空间定位   
(二)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①    非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②    热带雨林区南北两侧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④    在南北两端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形:
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东非南非高  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其余多在500米以下,中部有刚果盆地,东部有埃塞俄比亚高原
地质:东非大裂谷成因: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东非大裂谷、红海延伸到死海
水源与河流: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构造湖,断层下陷)
刚果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多,植被覆盖率高,世界流量第二的河流,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覆盖率低;流量不大,受上游热草影响,汛期在6—10月,无结冰期,含沙量大
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刚果河
(三)  社会经济因素
矿产: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
     赞比亚铜矿 几内亚的铝土矿南非的黄金和金刚石
     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几内亚湾地区
工业:生产一、两种原料用于出口,很多工业制成品需要依赖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矿产热带经济作物。南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人口:北非1亿白种人,7亿在撒哈拉以南为黑种人,马达加斯加为黄种人。长期沦为殖民地,二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三个国家
(四)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马达加斯加岛热带雨林成因(几内亚湾:西南季风)
①    马达加斯加岛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②    东南信风带带来大量水汽
③    东岸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   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部地区,为何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形成气候凉爽,降水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   索马里海盗猖獗的原因
①    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最短航线,来往船只数量多
②    亚丁湾海域狭窄,背靠广阔大陆
③    索马里自然条件差,工农业落后
④    殖民统治处于无政府状态
4.   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直逼两岸的原因
受东北和东南信风影响,西海岸水汽相对较少;沿途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第七节 欧洲西部
(一)  空间定位   
(二)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沿海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北部北冰洋沿岸属于极地气候;
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
地形: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南部北部高,中间低,南部北部都是狭长的山脉,中部是辽阔的平原
北部山脉:斯堪地纳维亚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
中部平原:西欧平原、中欧平原、东欧平原
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
河流:
①    多瑙河:源于德国南部,向东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②    莱茵河:阿尔卑斯北部,向北注入北海(鹿特丹),世界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③    基尔运河:沟通北海—波罗的海,沟通波罗的海和大西洋
④    欧洲中部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流速慢,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地质:受冰川作用明显,冰碛湖、曲折的峡湾、冰碛丘陵都是由冰川刨蚀作用形成
 
(三)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白种人,自然增长率最低区域,多基督教(人口稠密区沿煤矿、工业地带分布“十“)
工业:工业发展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经济发达
农业:不适合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市场广阔),适合发展乳畜业。法国是本区少有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巴黎盆地是本区重要的小麦产区
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北部有斯堪地纳维亚半岛曲折的海岸线
        中部阿尔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去处
        南部地中海沿岸阳光充足的海滩是日光浴的好去处
        欧洲西部历史名城众多,古建筑保存良好
 
(四)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①    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量大
②    季节变化小,水量平稳
③    气候温和,全年可通航
④    经济发达,货物运输量大
⑤    人工开凿运河
2.   欧洲温带海洋分布广泛的原因?
①    海岸线:曲折破碎,海湾深入内陆
②    地形:中部平原,南部山脉东西走向,水汽不易被阻
③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④    气候:中纬度常年首席风控制,水汽源源不断
3.   温带海洋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降水,低温冻害天气少,适合牧草生长,有利于乳畜业的发展
弊:光热不足,粮食作物缺乏
4.   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德国农业分布特点
①    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条件好,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
②    北部波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纬度高,光热条件差,利用草场发展乳肉畜牧业
5.   适合种葡萄的条件
光热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6.   鹅卵石对葡萄种植的影响
①    有利保持土壤水分(地表水下渗,防止蒸发);
②    白天太阳照射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增大昼夜温差
7.   鲁尔区发展的条件
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水路交通;广阔的市场
 
 
 
 
 
 
 
 
 
 
 
 
 
 
第八节 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
(一)  空间定位   
(二)  自然地理特征
(1)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面积广阔)
①    北部北冰洋沿岸为极地气候,
②    南部有小范围的温带草原气候,
③    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④    黑海沿岸有狭小的地中海气候,
⑤    南部大高加索山地有高山气候
(2)         地形:整体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
(3)         河流:
①    伏尔加河:流量较小—内流河;
流量季节变化大—春季径流量大,积雪融水补给;
流速较缓—流经平原地区;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②    叶尼塞河: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速较快;含沙量小;结冰期长(凌汛)
(4)         地质:东欧平原内部多波浪起伏冰碛丘陵(冰川活动遗留)
     西西伯利亚平原多湖泊沼泽
 
(三)  社会经济因素
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钾盐、锰、铜、锌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要的煤田有库兹巴斯。库尔斯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区,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第二巴库和秋明等地
工业:工业基础好,重点发展重工业,主要工业为钢铁、机械和化工,特别是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站重要地位
农业:耕地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和相对较低的南部顿河流域
 
(四)  构建问答题建模                           
1.   西西伯利亚多湖泊沼泽的原因
①纬度高,蒸发弱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④河流众多,冬季凌汛,洪水泛滥
2.   俄罗斯在东欧平原和北亚地区交通线分布有何不同
①    东欧平原交通线密度大,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