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东、西、南、北:教材第3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出示例1课件情境图, 完成填空。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6.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 。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背儿歌: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____,后面是____,左面是____,右面是____。
(2)南风是从____吹向____的风。
四、课堂小结 
在你回家的路上辨一辨四个方向,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平面图:教材第4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过学生填图活动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绘制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词语描述建筑物的位置。通过在练习活动中熟练判断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汇报课外认识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
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发口令,另一个同学做动作。如 :面向南方,你后背对着的是什么方向。左边是哪个方向,右边又是哪个方向。
2.寻找首都北京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预设:能,北京在祖国的北方,又是首都,看到首都的红色五角星标志才找到的。
我们能在图上找到指定的地点,我们是否能利用学到的知识画平面图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课件出示例2。
1.观察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小组合作画示意图。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师: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师: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4.指导学生完成例2下面的填空。
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
操场在图书馆的(   )面,图书馆在体育馆的(   )面。
教学楼在大门的(   )面,大门在教学楼的(   )面。
学生总结规律:
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明确观察方法:先找准要作为观察点(标准)的建筑物的位置,在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看看它的各个方向都有什么。
描述方法:以观察点为中心,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进行具体描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页的“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题中的三个问题。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题。
检查评价:(1)邮局在公园的(东)面,学校在公园的(北)面。
(2)小娟家在学校的(南)面,小娟家在小峰家的(东)面。
(3)体育馆在博物馆的(北)面,体育馆在学校的(西)面。
小结: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观察点不同相对应的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不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材第7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板书:四面八方)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 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通过复习东、南、西、北,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第7页例3情境图。
通过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5.我们已经知道南和北相对东和西相对,那么东北、东南又和哪个方向相对?
学生讨论后明确:东北和西南相对,东南和西北相对。
三、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8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景,能够确定场所的位置,进而能进行行走路线的叙述。
2.综合运用所学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知识的运用,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八个方向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及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八个方向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及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到动物园玩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再次到动物园游玩,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新课教学
1.展示动物导游图。
我们乘坐公交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有很多,请先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动物馆?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见教材第8页例4)。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1)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 
(2)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路经我们学校的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强调对角的特点记住四个方向两两相对。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第1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学准备
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教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2.口答。
(1)1盒里面有(    )沓手工纸,10沓有(    )个十张;
(2)2沓纸有(    )张,有(    )个十张;
(3)80张纸有(    )沓;
(4)2盒纸有(    )张,(     )个百张;
(5)400张能装(    )盒,有(    )个百张。
二、新课教学
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     4÷2     9÷3     8÷4   50÷5=    40÷2    _____     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   (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3.师生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13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十几)的口算除法的过程,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理解算理;进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6÷3=         35÷5=         18÷2= 
4÷4=         24÷6=         49÷7= 
60÷2=           50÷5=
600÷2=          500÷5=
6000÷2=         5000÷5=
2.填空:
80 里面有(  )个十;400 里面有(  )个百;46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9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多少根?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
(1)提出问题。
同学们,是不是很想用这样的手工纸在手工课上大显身手呀!(是),老师这里有1盒另外加2沓彩色手工纸,想奖励给今天表现最好的三个组。
师:1盒另外加2沓是多少张?要把手工纸奖励给3个组,怎么分?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一共是120张彩色手工纸。
师:把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发给3组,每组得到多少张?应该怎样列算式?
教师板书:120÷3
(2)小组交流怎么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组1:100张是10沓,加上20张的沓,一共是12沓,将它们分成3份,每份里4沓,就是40张。
组2: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所以120除以3等于40。教师有针对性板书:因为12÷3=4,所以120÷3=40
组3:我们是先不看末尾的那个“0”,先算12除以3等于4,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0”,所以120除以3等于40。
追问:为什么算了12除以3等于4以后,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0”呢?
因为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得到的是4个十,所以要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0”。
组4:我们是想40乘3等于120,所以120除以3等于40。
(3)优化算法。
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用起来最简便?(先算12除以3等于4,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0”, 用起来最简便。)
(4)小试牛刀。
240÷6=    250÷5=        120÷6=   160÷8=
2.教学例3(探究66÷3 的口算方法)。 
(1)读题审题。 
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怎样写算式? (板书:66÷3=    ) 
(2)独立学习。 想一想:66÷3应该怎样口算呢?
先自己独立想想,可以小声说一说,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3)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4)小组汇报。 
师:哪组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 1:我是这样想的,66张就是6沓加6张。将6沓分成3份,每份里2沓,再将6张分成3份,每份里2张,合起来 就是22张。(课件演示。 )
师:请大家按他说的方法,摆一摆、 分一分。 
生 2:我是想22乘3等于66,所以66除以3等于22。 
生 3:先把66分成60和6,分别除以3后,得20和2,再相加得22。 (板书:60 ÷3=20,6÷3=2,20+2=22) 
(5)引导小结。 
师:仔细观察第三种方法,想想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能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试一试:90÷3= 30÷3= 96÷3= 36÷3= 
师: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说一说第二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应该怎样口算? 
小结: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解决。 
三、巩固练习
1.红红苹果谁来摘。以学生抢答形式完成,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小羊儿快快跑。 46÷2= 84÷4= 40÷2= 80÷4=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并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材第15、16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正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竖式写法。
3.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为什么要植树?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实验小学三、四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问: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1)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
(2)说一说,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那你打算怎么计算?交流算法,方法汇报。
方法一:口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0除以2等于20,2除以2等于1,合起来就是21,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21棵树。
方法二:摆小棒。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三:笔算。请几个学生上台板书竖式。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师: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4)再同桌互说计算方法。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5)试算:46÷2=     63÷3=     48÷4=    55÷5=
2.进一步探究竖式计算。
(1)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列式:52÷2= )
(2)尝试用竖式计算52÷2,并汇报交流。
强调从高位算起;十位余下的数和个位相加再除;
(3)练一练:64÷4=     91÷7=     72÷6=     85÷5=
3.比一比42÷2和52÷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总结计算方法: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4.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
(1)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2)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
(3)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2题(改错题)。
师:树伯伯们遇到了问题,身上长了虫子,你们帮帮他们吧。
说一说在笔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课件出示练习四第1题(笔算题)。帮助青蛙过河来观赏小朋友们种的树。
四、课堂小结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吧。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达标训练
1.练习四第1题。
本题是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两种情况(首位能整除和首位不能整除)对比编排,在巩固笔算基本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动笔计算前先观察数据的特点”这一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然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本题是通过出示典型错例,供学生判断和纠正,加深学生对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掌握算法。
(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小组分工进行改正。
(3)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3题。
本题是利用笔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师可让学生根据题中的多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以此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让生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2)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
(3)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
第4题也是利用笔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本题连续两问,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的其中一个信息,要从第一问的答案中找寻。
(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学生并评讲。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教材第17页例3、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运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喜欢拍照,来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可是你整理过你的照片吗?看!小梦和小欣兄妹俩正在在家整理照片。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3情境图。
师:观察情景说一说从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信息并列式:一共有256张照片,用2本这样的相册正好插完,每本相册插多少张相片?算式:256÷2。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新课教学
1.教学教材第17页例3。
(1)用已有经验,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尝试计算:256÷2=?师指明板演。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算法。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明确:用2去除被除数的首位,够商1,1表示1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5”写下来,用2去除5,商2,将2写在商的十位上,除数“2”相乘得4,将4写在5下面,5减4得1,将1写在4的下面,再将被除数个位上的数“6”写下来,6与十位上的数合成“16”,2除16商8, 将8写在商个位上,8与除数2相乘得16,16减16等用于0,将0写在余数的位置上。 
(3)这样计算正确吗?请你验算一下。 
师指明板演:其余学生将验算写在教材第17页的虚线框里。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①验算方法探究。 
要验证商“128”是否正确,可以列乘法算式 12×2 或 2×128 进行验算,如果乘得的积等于 256,就说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②进行验算。 
验算过程:256÷2=128(张) 验算:128×2=256(张)或 2×128=256(张) 
2.出示信息,教学例4。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师:用竖式计算:256÷6,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2除以6,商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1)生交流办法。
生:应把百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也就是用25个十除6。
师:25个十除6,商应写在哪位上?
生:十位上。
师:25除以6为什么商是4而不是3?
生:三六十八,25减18余下7,比除数6还大,所以不能商3。
师: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生继续计算。
 
生板演并说计算过程。
 
教师:25减24等于1,这个1表示什么?然后把个位上的6落下来,与1个十合并起来是16。1除以6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
生在小组内说完整的计算过程。
3.验算。
师:怎样验算?
生独立验算,余数怎么办?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师生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的“做一做”。 
学生计算、验算并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19~22页练习四5~2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并把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四第6题。
说一说商是几位数,学生在书上填写首商(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然后指名选择其中的两道题笔算并说说计算过程。
2.练习四第10、12、16题。
先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再计算,小组交流答案。
3.练习四第7题。
先判断再改正,并说说笔算方法。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先判断商的位数,并说说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2.第15题。
(1)说清楚题目的意思,完成第一问。
(2)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3. 练习四第18题。
(1)说说题目意思。
(2)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自主练习
练习四第9、13、17、20题
完成题目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教材第23、24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并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92÷2    358÷6     407÷9    
2.口算。
28÷2=  240÷8=   36÷3=   84÷7=   
0×2=   3×0=     0×9=    8×0=     
二、新课教学
1.学习0÷5=
师:0×5=?那你知道0÷5=的意义吗?
生:把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道算式的意义?
师:0÷5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分的每份是0,所以0÷5=0。
(2)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5得几的?就想哪个数和5相乘得0?
因为0×5=0,所以0÷5=0。
2.练习: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0÷3      0÷4       0÷7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
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例题6。
学生根据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要求: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208÷2=
让学生列竖式,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0除以2等于多少?在那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这个0不写行不行?
教师: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法,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不能不写,起占位作用。
(2)要求小红买了2套世界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216÷2=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方法。最后小组展示,优化算法。
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1除以2,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观察教材第24页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4.练习。
完成教材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为什么0要写?比较前两道和后两道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如果商不够1,要写上0占位,不能漏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解0占位问题。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2题。
分4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算的又快有对。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几位数?让学生试算。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在计算除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教材第25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商末尾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应运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商末尾是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360÷9=   640÷8=   0÷26=    40÷8=
2.尝试笔算80÷4=(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跳绳?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兴趣,我们去运动器材超市看一看。
教师出示教材第25页例7,让学生观看例7主题图,然后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探究问题1:通过观察主题图,要知道650元可以买多少根短跳绳,必须知道每根(   )跳绳(   )元。
师:要求什么问题?你会列出算式吗?
列式:650÷5=  
师:你会笔算吗?
尝试笔算,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反馈(列式见教材第25页):
2.探究问题2:要知道245元可以买多少根长跳绳,必须知道每根(     )跳绳(     )元。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笔算:245÷8。
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
提问: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个位上的5去除以8,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个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5乘0得0,把0写在5的下面,5减0得5。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
 
3.计算正确吗?请验算一下。
4.小组合作交流。
(1)想一想,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应该怎么办呢?
(2)说一说,上面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异同?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末尾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笔算: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7页第5题。
2.看谁本领高(森林小医生)。完成教材第27页第6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7页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教材第26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54÷9  48÷9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700÷7   720÷9   400÷8   880÷4    600÷2   540÷6   55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3、4题。
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5、10题。
小组分工认真计算,交流计算结果。
3.完成练习五第12题。
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的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全班汇报,比一比哪组解答既合理方法又多样。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4.完成练习五第13、14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正确解答。
三、点拨练习
完成练习五第7、8、9、11题。理解题意,口头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7天传递了840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2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能摆出5个同样的蝴蝶图案,每个蝴蝶图案需要多少盆花,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做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第29页例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用估算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出下列各数接近哪个数: 
278   267   499   502   246   182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第29页例8:丽丽一家三口外出旅游,在宾馆住了3天,住宿费一共花了267元,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1. 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收获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生: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里有哪些词需要注意? 
大约是什么意思? 
2. 分析与解答。 
分析完了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先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3. 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算的? 
生1:求大约多少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把267看成300计算简便 。
生2:把267看成270也可以。
4. 回顾与反思。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是不是都合理?小组讨论。 
生:267看成270和300都可以,但是看成300离267比较远,所以270比较合理。 
实际的住宿费是比90元多还是少呢?比80元呢?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哪个结果更合理一些?为什么? 
师生一起回决问题的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出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同学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更加细心,多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思考。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
小结:思考把被除数看成多少计算比较快? 
除法估算时,被除数有时要看大,有时要看小,我们首先要看除数是多少再来确定。 
(2)练习六第2题 。
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2.应用练习。 
教材练习六第3题。
(2)解决问题。 
练习六4题,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第3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用估算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例9,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看看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教师解释“够装”一词的意思,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小组交流解题策略,指名学生板书展示解题思路。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师生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以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2.对比这两种策略,你们更喜欢哪种?
3.师: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展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六第7题。
本题是通过插图和对话提供信息,提出需要解决“能不能装下的问题”,将计算与计量的知识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解题策略多样。可以先用乘法和加法求出水果的总质量再与1吨比较。主要还是让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你对解决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教材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点
1.学生自读教材第11页~33页 ,梳理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4.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二、反馈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草地?
(2)丁晓林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3)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七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梳理本单元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教材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估算:70÷8   44÷9   79÷2   161÷2   344÷9    688÷8   99÷5
85÷4   51÷5   13÷2   46÷7    23÷3     81÷2    176÷8
二、新课教学
1.第4题。
本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采用了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主要是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2.第5题。
教师提醒学生看清题意: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3.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七第7题。
2.解决问题:有2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 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复式统计图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我们班男、女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
二、新课教学
1. 教学例1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师:这里有6项活动,现在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预设1: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差别较大,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请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3)分析数据。
师:从这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用投影出示两张并排放置的统计表,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女生最喜欢看书的人数与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
师:男生最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学生回答。
生:两张统计表这样放,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要是放在一张表上就方便了。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先议一议,然后发表你们的意见。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创造”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将女生的表格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和“女生”;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1)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1)现场统计: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记录数据。
(2)交流答案:四人小组交流答案。
(3)解读信息:完成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2.练习八第1题。
(1)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数据所传递的信息。
(2)让学生继续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还有什么想法,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进行思考、解答。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深化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本题是熟悉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这个复式统计表中的纵栏和横栏中都有三项内容,与例题相比,增加了一个调查对象。
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样看表格,再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
明确: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
2.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本题是让学生再次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体验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统计态度,养成良好地思考问题和梳理问题的习惯。
学生在收集数据时,可能会出现漏数的情况。教师可请学生介绍好的方法,如“边数边做记号”、“最后将人数加起来比照验证”等。还可以提问“从我们的体育成绩可以推断全校男、女生体育成绩的情况吗”,从而渗透在数理统计中由部分数据(样本)推测全体数据(总体)的思想。
3.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本题通过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的图书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整理信息,如何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调查、收集数据。看看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三、实践活动
完成练习八第4~6题。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4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乘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口算练习:
 30×2   30×6    13×3   20×4   9×50  20×2   40×7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例1。让学生观察,看看知道了哪些信息?和同桌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2.解决问题。
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师:分析上述几种方法,讨论各自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的方法以及原因。
学生先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1页“做一做”。
比较上下两式,然后快速说出每组第二道算式的结果。
2.口算加强。 
20×4    60×6    80×4    23×3     500×4  
3×50    240×2   40×9     70×3    500×2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教材第4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新知,经历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多种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下面各题。
13×4   130×4   15×4   47×2   33×3    13×7
2.说一说13×4   130×4   15×4的口算方法。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
二、新课教学
1.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2主题图。)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6×10 10×6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教师板书:①10×6=60   ②6×1=6   6×10=60   ③6×9=54   54+6=6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2第(2)题: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汇报:12×2=24     24×10=240
4.小结: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讲评时提问:31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12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2.思维训练。
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的铅笔。(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3.动脑筋。
( )×30=900  40×( )=2000  80×( )=32000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43~45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计算过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口算。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上一节练习课,看谁表现得最棒!(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看谁反应最快。 
出示口算卡片。 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二、新课教学
1. 练习九第1题。
本题配合例1,主要是让学生分步写出口算过程和结果,强调了对于算理的理解和巩固。
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进行口算,同桌订正。
2. 练习九第2题。
本题是直接口算的计算练习,也是配合例1使用。通过练习,巩固口算 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派4名同学,利用开小火车的方式口算其中一列题目,展开小组比赛。在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练习九第5题。
本题配合例2,主要练习乘数为整十的口算。通过练习,巩固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巩固对算理的理解。例如,165的口算过程如下:10×5=50,6×5=30,50+30=80。
4. 练习九第6题。
本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一方面利用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用“单价、数量与总价”等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习九第3、7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九第8题) 
3.合作完成练习九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在口算时应注意什么,和同桌探讨体会。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关:口算。
27×10=  28×10=  5×4+3=  2×3+2= 
34×20=  20×40=   6×8+2=   5×9+4= 
第二关:笔算。
用竖式计算:14×2  231×3
课件展示:
 
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呢?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一位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哪一位满几时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新课教学
1.探究算法。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怎样列式呢?
板书:14×12=?
交流算法。(1)我这样算:14×4=56 ,56×3=168,所以14×12=168(本)。
(2)还可以这样:14×10=140,14×2=28 ,140+28=168,所以14×12=168(本)。
师:把12个14分成了2个14和10个14.我们要算12个14,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分开算后就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了。
(3)竖式计算。
展示学生的竖式书写(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 
竖式见教材第46页。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强调每一步的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2.观察比较。
 
师: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要分别和乘数的个位、十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1.跟我一起来算一算,说一说吧!
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解决问题。
(1)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2)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应注意什么?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的第2题。(小组比赛)
(1)学生独立笔算。 
(2)小组校对。
(3)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辨析。 
完成练习十的第3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第4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2)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3)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8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独立完成练习十第5、6、7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估算讨论出乘积的大概范围的场景,体现估算的价值。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教学
1.探究例2。
教师: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