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2021022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中“言”的特征)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言”语特征先看下面三道试题:【题一】《史记·秦始皇本纪》用于研究司马迁是第一手史料,用于研究秦始皇则是第二手史料。这表明A.在史学研究中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很难区分B.双重证据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C.第一手史料研究价值远高于第二手史料D.史料的类别可随着研究对象变化而变化【题二】孔子在表达自己志向的时候说:“愿让老年人安乐,让朋友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爱抚。”这一志向主要反映了孔子的A.仁者爱人思想B.克己复礼思想C.中庸之道思想D.长幼有序思想【题三】康熙五十二年《吴城日记》记载:“圣诞前后日,苏城自织造府至城外下津桥,一路悬灯结彩,设香案,游人妇孺如在锦绣中行。”这个“圣诞”最有可能是A.耶稣诞辰B.康熙皇帝诞辰C.孔子诞辰D.释迦牟尼诞辰上面三道题目,全是历史学科的试题,但实际上语文好的学生轻松就能选出正确答案:BAB。换句话说,语文水平差,会导致连其它学科的题目都看不懂,更遑论全面发展各科皆优了。比如“圣诞”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是中国旧时称孔子或基督教徒称耶稣的生日。但在第三题当中其实是两个词,“圣”是对皇帝的尊称,如“圣旨”“圣驾”,在题目材料中指“康熙皇帝”;“诞”指诞辰或诞生,好理解。这正是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的文章。我们现在学的文言文都是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也是我们的母语。学习文言文,要把握两大要素:“言”,“文”。那么,这两个要素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分两块讲。先看“言”的特点。老程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五个——(一)以单音节词语为主比如在文言文里表达“看”的意思,就有多种情况: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②窥而伺之③穷睇眄于中天上面三句中,“望”“窥”“睇眄”三个词作为“看”,意思是有区别的,“望”是向远处看,“窥”是偷偷地看,“睇眄”是斜着眼睛看。又如,同样表示“白”,文言文中是有区分的,人类的白叫“皙”,月亮的白叫“皎”,草木的白叫“葩”等。又如,同样表示“走”,文言文中说法也有多种:在山路草丛中走叫“跋”,在水中蹚着走叫“涉”,跑得快的叫“奔”,正常步行的“行”,逃跑乱窜的叫“走”。但是,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语或者多字短语表达,就不要用那么多不同的单音节词了,如“鸟瞰”“俯瞰”,用的都是同一个“瞰”字。明白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用组词法翻译很多句子。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中,“师、传、道、受、业、解、惑”都可以翻译成对应的双音词。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个办法将课文《劝学》中的句子“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准确地翻译。由于文言文存在单音节词多的特点,我们在解读文言文时必须仔细辨析有些在现代汉语中看似是一个双音节词其实是两个单音节词的情况。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翔”指在空中飞,“集”指在陆地上栖息,“游”是凫于水面,“泳”则是潜入水中。又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一句中,“妻子”就是两个词,“妻”指男子的嫡配偶,是正室夫人,区别于“妾”;“子”指婴儿,可以指儿子,也可以指女儿。【铺垫练习】解释下列片段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②然,诚有百姓者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④权,然后知轻重⑤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二)一词多义现象多文言文里有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所谓一词多义,即一个文言词语,可以有多个义项。对于多义词来说,只有在特定的语境里,它的词义才是确定的。多义词有许多义项,要想全部记住显然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抓住它的本义(原始义),然后进行引申,记住其它义项。举例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着”。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韩愈《马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才。”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都通,而且令人明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往往环绕着一个中心。比如:朝廷、朝拜、朝向的“朝”都是从朝见的“朝”引申出来的。也有的是一环套一环,几个引申义同本义之间的距离有远近之分。仍以“朝”为例,它的本义是早晨的意思(《说文》:“朝,旦也。”),引申为朝见,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又引申为朝代。抓住一个词的本义,就像抓住了这个词的纲,纷繁的词义都变为简单而有系统的了。对本义有了体会,对于某些词义可以推想而知,而且也可以了解得更透彻。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成语,在词义上都保留着文言词义,如“负”字就出现在多个成语中:久负盛名、忘恩负义、负债累累、胜负不定、负隅顽抗、负荆请罪……对成语的归类整理也有益于文言词语的学习。【铺垫练习】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度”的意思:①他人之心,予忖度之②度,然后知长短③王请度之④一夜飞度镜湖月请同学们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十个重要的多义词,将其写到积累本子上去。(三)词类活用较多这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法而言的,如在现代汉语里,名词要修饰谓语动词,就要在其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才行。如:“他嘴咬了一块肉”,是个病句;“他用嘴咬了一块肉”就是正确的句子。文言文里名词这样用却很普遍,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和“月”就行,这种活用叫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如果分类型地展开讲,要相当长的篇幅,要举相当多的例子,这里仅就名词的活用作归纳,请大家指出活用的名词,并区分其意思和用法。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辇来于秦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⑤先破关入咸阳者王之⑥置人所罾鱼腹中再出一道选择题:下列句子没有名词用作状语的一项是A.卒廷见相如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县官日有廪稍之供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铺垫练习】下列标志词中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D.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四)习惯用法较多文言文的习惯用法以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的词语为主。遇到古今异义,不能以今义解释古义,否则就会出错。如《劝学》中的两句话: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上面两句话中,有三个古今异义词,你看出来了吗?再举几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看看你能不能在句子当中将其区分出来:③霍光与左将军婚姻相亲④三人行,必有我师⑤欲上九天揽明月⑥故人西辞黄鹤楼⑦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⑧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古今异义还包括古今感情色彩的不同。如辛弃疾《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句中的“无赖”其实是个褒义词,指小孩子的顽皮可爱、天真活泼,与现代汉语中的“放刁撒泼、蛮不讲理”的意思完全不同,感情色彩也迥异。下面举几个句子,辨一辨吧?①先帝不臣卑鄙,猥自枉屈②形容枯槁③非礼勿听④保全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遇到固定结构的词语,就要把它作为整体意义来理解,不能拆分开来解读。如下面几个句子,你能看出其中有哪些固定结构么?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③无乃尔是过欤④何以伐为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铺垫练习】下列各项的词语中,古今意思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五)特殊句式较多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在现代汉语里用“是”和“被”表达,但在文言文里的标志词则很多,以后再展开解读。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常式句而言的,在现代汉语中,主谓宾是线性顺序,定语和状语在中心词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面。如果与这个顺序不一致,在文言文里就算特殊句式。省略句有四种情况: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使句子结构完整。以省略主语的情况最为常见,省略谓语的情况最难把握。固定句式主要针对前面的固定结构而言的,理解时要把握相对应的语气,如陈述、祈使、揣测、感叹、疑问、反问等,如“求!无乃尔是过欤”一句,就要读出孔子对冉求的不满和责备语气。下面选《劝学》《师说》《齐桓晋文之事》三篇课文里的几个句子,训练一下: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不拘于时。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夫子之谓也。⑨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⑩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作业】将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的重要字词句,根据上面五个特点,试着归类整理。
学习文言文要“文”“言”并重,这一期主要侧重于文言文的“言”的特征解读的,下一期侧重于“文”的方面进行解读。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