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赏菊插茱萸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赏菊佩戴茱萸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赏菊?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

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

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重阳节还是大自然中的节气之一,所以登高还有辞青的说法。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其实,重阳节的登高寓意很是简单,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这个节日登高是为了怀念远方的亲人,寄托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届时,人们拿着酒水和美食,一边登高,一边欣赏美景,一路下来,心情舒适,登高之处,望向远方,表达着自己对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的思念!

延伸阅读

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是哪一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之所以要登高是因为重阳日是农历的九月九日,正是深秋季节的秋高气爽之时,登天可以眺望远处,一望无际,心旷神怡,能陶冶情操,使身心愉悦,延年益寿。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节起源于秦汉时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有多重含义。首先,重阳之际,气温转凉,登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秋季疾病。

其次,重阳这个数字“九”与阳气有关,登山可以更好地吸收阳气,保持身体健康。还有一层意义,即登高可以看到远方的景色,表达人们向往美好未来的心愿。登高,是一种身心愉悦的活动,可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体会到放松和舒适。重阳节登高,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