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为行业知识服务提供商的新角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首页:http://www.cabp.com.cn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成立65年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读者、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隶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央一级科技出版社。成立65年来,建工人始终秉承“团结、敬业、诚信、创新”的社风,牢记出版人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心工作、服务建设行业发展为己任,努力为建设行业和社会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我们累计出版了近4万种出版物,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专业出版物代理连锁经营系统,并与全世界3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引进、推出了大量高质量建筑图书,享誉国内外,为积累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播先进的建筑科技,培养建筑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服务热线:4008-188-688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为行业知识服务提供商的新角色
百道编按
从传统的图书专业出版机构向一个以内容资源库和平台来驱动的行业知识服务提供商跨越和转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着,且目标越来越清晰,收入也越来越可见。为此,百道网专访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 沈元勤
相关链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招聘9类数字出版技术及运营人才
点击链接了解相关招聘信息
虽然我国科技出版在整个出版领域里所占的分量不是很大,但是它对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随着网络出版和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传统专业科技出版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为一家老牌的专业科技出版机构,内容主要涉及院校专业教材、行业培训教材、建筑专业学术著作及应用图书、行业标准规范等方面,为建设行业提供专业知识服务。在五年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新设置自身定位,计划做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及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主要以数字出版为各专业提供知识服务。这个平台2012年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014年正式上线,叫“中国建筑出版在线”,主要提供建筑图书、工具书在线、标准规范、建筑图库、在线教育、考试培训等六项服务。
从传统的图书专业出版机构向一个以内容资源库和平台来驱动的行业知识服务提供商跨越和转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着,且目标越来越清晰,收入也越来越可见。为此,百道网专访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
百道网:在保持现有纸书业务的基础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策略是什么?
沈元勤:我们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主要通过两方面的服务模式来推进,一方面提供知识服务,一方面开展在线培训和广告等关联业务。知识服务现在还是处于转化过程中,目前阶段,资源库和“中国建筑出版在线”平台是以复合出版模式提供服务和带来收入。培训业务主要是执业资格考试在线培训;广告业务的开展有很多形式,比如,利用网站平台或者书网互动来赢利,书网互动就是在网上做广告,网络广告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很多视图表现,使广告有更好的说服力。
目前我社图书收入占出版社总收入80%以上,我们希望在图书收入不下降的同时,其他数字出版产品收入能逐年快速增长,包括广告、在线培训、咨询等关联业务。未来出版产品的结构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数字出版、知识库服务的收入超过纸质图书的收入也是有可能的。国外的专业出版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专业出版主要是提供应用性的技术知识,要服务于工程建设的现实需要,工程技术更新很快,现有的工程建设类图书很难满足用户需求。现在正在做的专业内容资源库内容还远远不够,新知识内容的构建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另外,内容的拓展不仅仅是简单上传,还有一个搜集、汇总、遴选的过程,要用知识模块、专业模式进行分类,要针对不同专业用户的需求进行知识结构化。
百道网:平台六大服务模块中,您最看重哪一块?
沈元勤:我们社特别看好“专业资源库”业务。2012年,社里进行了机构调整,把编辑业务部门按照专业重新进行划分,比如,建筑与城乡规划图书中心专门做建筑书和规划书,建筑施工中心专门做施工书……建筑出版作为出版领域的一部分,它里面还有不同的细分领域,针对不同的专业人群。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建筑施工资源库,基于已有的一套经典的《建筑施工手册》开始做产品和服务。施工涉及面广,技术变化快,目前全国在建的大中型施工项目20多万个,从业人员大概有3000多万人,市场需求很大。与“中国建筑出版在线”这个大平台相比,“建筑施工资源库”算是个小平台,但我们仍然想把它做得更完整一些。进入这个平台,施工做法、新材料新设备运用、新的行业标准规范应用,知识服务的内容等都可以被搜索查阅到。专业内容主要是由专家组织编写的,经过专业编辑加工整理,比网上搜到的更权威可靠。
接下来的目标是建立内容资源库、专家资源库和用户资源库。如建筑施工资源库中的专家资源库里的核心专家有50多位,包括施工专业院士,中国建筑总公司、上海建工、北京建工集团的老总和业界知名的作者、学者等。核心外围专家也在不断扩大,这样便于内容的提供和审查。
明年我社将建筑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开展设计资源库的服务,产品主要针对设计院。目前,我们也有在线教育业务,有些网站做建造师考试培训,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我社现阶段还没有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但考试培训市场还是很大的,我们在加强这方面的业务。现在,建筑类专业的在校生每年在校生大约260万人,其中一半左右在使用建工社的教材。我们想锁定这一部分用户,这些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十有八九还是在建筑行业,仍然需要使用建筑方面的培训教材、工具书和标准规范。我们希望他们以后能通过我们的资源库获得知识服务。
百道网:其中有哪些部分已经开始实现收入?
沈元勤:考试培训部分以视频为主要形式,去年收入200多万,谈不上高,但我们也觉得欣慰,毕竟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收入是第一步。在线教育模块去年营收将近2千万,主要提供培训教材的网上增值服务和部分专业教材课件的下载服务,通过一书一码增值服务还有减少盗版的目的。
百道网:平台须具集货和集客的功能。建工社本身的内容足够丰富,品质也很好,但如何在平台搭建之初快速实现集客能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建筑出版在线平台是怎么做的呢?
沈元勤:我们为目标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这也成为我们集客的一个路径。一方面,可以通过书将原来的读者导流到网站,但是现在网站内容建设还不够强大,图书现在发行量虽然不多,但是它能够带来精准的流量群;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书网互动增值服务。例如,广告书采取书网互动,里面有很多视频广告,通过二维码扫描,在手机和电脑上就都可以看到视频,这也能促进网站的点击率的增加。而且通过这个渠道可以搜集到用户信息。
百道网:目前建工社数字出版的组织架构如何设计,在数字出版人才的配置上是否面临挑战?
沈元勤:这两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要在建设服务平台,将来想主推产品,但是发现组织结构和现在的机制适应不了要实现的目标。我们有十几个编辑部做专业图书策划与出版,同时要做数字化,做内容。数字出版中心有30多人,在做平台建设、软件、少量的产品、增值服务等。今年准备新招聘30人左右组建数字出版公司,成立产品策划部和市场运营部,为现在这个平台和产品做市场运营。我们将采取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方式,一部分人做出版社的信息化服务,另一部分人做数字出版和市场运营,包括产品研发、营销推广、技术服务等等。在数字产品研发和市场运营方面我们打算根据不同的项目,同有实力的数字技术公司和网站开展合作,快速将市场做起来。
百道网:国外很多大型专业出版机构是在期刊模式上快速切入数据库的运营模式,因此他们的数字出版转型非常快。我们中国的专业出版数字转型路径不太一样,主要是在图书内容基础上面搭建我们的资源数据库。您怎么看这种差异对数字出版转型带来的挑战?
沈元勤:我们自己的期刊现在正式有两个,一个是《建筑师》,另一个是《住区》,后者是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办的,另外有几个连续出版物,如《建造师》、《建筑节能》、《旅游规划与设计》、《城镇化》等。
最近我们做了数字出版规划的专题,建设行业有二三百种杂志,但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各个部门。很多杂志都加入了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或者放在数据库中,文献检索要按照专业知识服务来构建内容,这就需要专业资源库来做这项工作。现在由于体制的原因,整合别人的大量资源存在现实的困难。不过今后通过资源购买或开展合作的方式,只要能共赢是可以实现资源整合的。
百道网:整合资源库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沈元勤:专家是最关键的。行业专家对专业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情况最清楚,我们做互联网知识库,重要的就是“全”和“新”,内容没有整合、没有接触到新知识的前沿的话,体现不出“全”,也体现不出“新”;内容是否权威可信,需要有专家团队来审查。专家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广者。总之,我们就是建一个平台模式,把专业内容整合者吸引过来,让他们源源不断的生产更多的新内容,同时将知识生产者吸引过来。
我们在做“建筑施工资源库”把施工专业方面的杂志主编吸收到专家委员会,目的就是要整合这方面的内容资源。我们的专家资源库采取的合作方式是,看资源库涉及到哪些期刊,与这些期刊合作,由资源库项目负责人与他们商谈,大部分专业期刊是愿意合作的。下一步我们还将与行业学协会的非正式出版刊物进行合作,只要内容有价值,对专业知识库的构建都是需要的。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