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吴昕痛哭的35岁:为何高起点的职场人,同样难逃中年危机?

点击上方蓝字把我设为星标吧
关于成长,关于职场,还有心理学
带你打开全新的视角
过上想要的人生~
?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新浪微博@赵晓璃
抖音@璃语职美人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这段时间,芒果台一档节目《我家那闺女》,让35岁的吴昕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1983年出生的她,面对未来既恐慌又迷茫,在镜头前,表现得很容易情绪崩溃,经常痛哭。
(节目中的吴昕特别容易情绪崩溃)
从业12年以来,吴昕的职场处境确实很尴尬。
她曾经被誉为“中国命最好的主持人。”
大连外国语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她,进入娱乐圈是她自己的选择;并且幸运的是,很快她就顺利地签下了湖南卫视,与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等人同台主持节目。
但她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在综艺节目中,何炅负责带动全场,谢娜负责搞气氛,维嘉负责吐槽冷笑话,唯独吴昕,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如果描述她的处境,最恰当的一句话大约是——
“前不如谢娜有特点,后面有一批新的沈梦辰在追赶。”
有人说,吴昕那种又丧、又迷茫、又痛苦的样子,是真实的;
而迫切渴望改变,同时又在自怨自艾中难以自拔的样子,也是真的。
事实上,吴昕面临的职场困境,像极了这一类的职场人——
起点高、资源好、一开始走的也挺顺,但过了很久才发现自己不行,甚至迟迟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对于很多类似于“吴昕”的职场人而言,到底是如何走到的今天?
以及未来到底要怎样突破,才能重拾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本文将结合过往的咨询案例进行呈现,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出现的案例进行了文学加工处理,请读者重点关注问题本身及背后的解决思路,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对有些人而言,压力是动力之源,但对有些人来说,压力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丧。
尤其是对于那些起点高的“学霸”特质人群。
这类“学霸”特质,并非指学习成绩多么优异,而是在这些人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赞誉、鲜花及掌声;
与此同时,这些人的主观性较强,喜欢在脑海里对现实信息做些“下意识”的加工,而这种“下意识”往往很快,不易被察觉,且和事实不符,但他们却信以为真。
这类人想法多、点子多、灵感多,也就是俗话说的“聪明”、“有灵气”。
优劣势就像硬币的两面,这种优势的背面,往往潜藏着巨大的职场隐患。
咨询者Amy(化名)前来求助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她的职场起点很高,985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晃晃悠悠做了十来年,职位和薪资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眼看自己到了35岁这个坎。
按照Amy的话说,35岁应该是一个拼资源的年纪,但她赫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优势与90后、00后一起在人才市场竞争工作岗位了,她初入职场那会儿相当一名职业经理人,但总感觉自己动力不足。
她更不清楚该如何发力,才能扭转职场发展的不利境地。
为什么有些人空有焦虑却行动力不足?
在上一段的分析里,我曾提及这类“学霸”特质人群的显著优点,就是“聪明”、“有灵气”,但这种优点的背后,是巨大的职场隐患。
具体来说就是——
如果这些人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即,脑海中或内心空有一堆想法、创意,但这些想法也好,创意也罢,都是零散的、模糊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有做出来的方案也好、计划也罢,往往无法落地。
概括说来就是,思维功能局限了创造力的发挥,于是他们的想象力无法发展成为创造力。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吴昕或是这种特质的典型代表。
吴昕在节目中提及那场让自己崩掉的跨年晚会时,泪流满面。
当年晚会的时候,吴昕的节目被突然砍了,令她愤愤不平的在于,作为主持人后辈的沈梦辰却能连唱三首歌。
时至今日,当吴昕再次提及这件事的时候,感慨万分、泣不成声,当年的委屈感依稀在目。
要知道,每个人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乃至行为,恰恰是源于——
我们是如何分析这件事情,以及,我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会把这些外界信息用自己的逻辑进行加工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本身。
这里面自然就会涉及到“思维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功能不健全,或者没有发展完全,TA在分析加工事件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这样三个常见的认知误区里,即——
绝对化要求;
过分化概括;
糟糕至极。
我们权且以吴昕为例,进行相应的剖析。
所谓“绝对化要求”:
在吴昕的意识里,或许她认为自己的节目不应该被拿掉,或者即便被拿掉,也不能有让主持后辈沈梦辰这样的人连唱三首,这才是让她愤懑不平的重要原因所在。
所谓“过分化概括”:
就是俗话说的“以偏概全”。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吴昕对此念念不忘,不论从吴昕流露出的言语或神态信息来看,在吴昕的意识里,大约存在这样一个逻辑——
“我的节目被拿掉而沈梦辰连唱三首”约等于“我不行”;
既然我不行,那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
所谓“糟糕至极”:
放大事实的负面效应。
比如在吴昕的意识里,还有句话可能还是这样的——
“这个节目被拿掉了,意味着大家的不认可,意味着我无能,意味着我很失败”。
在Amy这类职场人的认知里,也存在着这么几句话——
“我从小到大都是备受瞩目的,我无法忍受被忽视、被怠慢的情况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就意味着我是无能的、失败的,既然如此,我干嘛要努力?万一我努力了,别人依然说我不好,那岂不是很丢人吗?”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空有焦虑却无法行动?
——答案就在这里。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例如这些人本来就很聪明,优越感很强,很容易自我中心,同时成长环境多是顺风顺水,从小受到的赞誉过多等等,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偏激和主观化;
如果思维能力没有发展好,往往看不到事实的多重可能性,无法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遇到点挫折就容易自我否定;
——如此,又如何能引发行动进行改变呢?
要知道,所有的改变行动本身,是建立在稳固的自我价值基础上,从行为层面进行的努力。
而这些人遭遇挫折时,首先崩塌的不是别的,恰恰是自我价值。
——这才是无力背后的真相和根源。
那么,对于职场中很多类似吴昕及Amy这样的人而言,到底该如何修炼,才能突破自我,达成职场的进阶呢?
1、多读书,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法,没有之一
对于这类人而言,想要在职场中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加速或提升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即,尽快从自己的思想世界里走出来,去容纳更多的思想,去了解到人和事背后的多种可能性。
在吴昕的事件中,倘若吴昕在遭遇节目被拿下这个看似“挫折”的经历时,应该多动脑筋想一想——
整台晚会中,导演选择及安排节目时,会重点考虑哪些要素?
我这个节目,在整台晚会中起到的价值和作用到底在哪里?
后辈沈梦辰的节目亮点有哪些?她这个人具备哪些特点?
在整台晚会中,沈梦辰连唱三首歌,起到的价值和作用有哪些?
等等。

同样的原理,在Amy这类职场人这里,当她的Idea被领导拿掉之后,她需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我这个策划/方案在整个项目中,大约处于什么环节和位置?
这个环节和位置,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哪些?
我这个策划/方案没有考虑的要素是什么?
在整个项目中,如果我的策划/方案得以执行,可以给整个项目带来怎样的利好?同时又会带来怎样的弊端?
等等。
而这种思维方式的习得,需要做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你的头脑中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模型,才能在遭遇复杂情况时应对自如,不至于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
2、做事前,先掂量下事情的真正价值到底有多少?
“学霸”特质的人遇事爱钻牛角尖,和内心的“完美主义”不无关联。
即,在“学霸”特质的人这里,由于内在完美主义驱动,如果缺乏战略眼光,他们往往会精于某一具体的技能,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及策略不足。
比如,微软公司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进入公司实习的同一批实习生,有的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学霸”特质,一开始实习生的工作就是做表格,这些人会把表格做的尽善尽美,人称“表哥”、“表姐”。
等到实习期结束,由于这些人的表格处理能力很强,往往得不到轮岗的机会,反倒是那些看似“表现平平”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同样地,在职场中,管理者提拔人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在于,这个人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和思维,即,是否具备“抓大放小”的能力——
在高价值的事情上,是否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知道如何统筹布局;
在低价值的事情上,能否调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让其他人完成这项工作。
3、走出去,尤其是多结识和自己特质不同的人
通常说来,做事有条不紊、执行力强、视角现实、做事略显死板的人往往是这类“学霸”特质人群看不上眼的,但事实上,这些看起来不够聪明但很勤奋务实的人身上的特质,才是“学霸”类人群最或缺的东西。
以上。
“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以为什么都懂”。——卢梭。
相关文章回顾(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至原文阅读):
黄磊孟非火锅店倒闭:警惕那些“看上去很容易”的事儿
消失的猎头电话:只想着眼下的日子,未来真的有点悬
“当你老了,无工可打”:真相可能比想象中更残忍
晓璃碎碎念
微信又改版了,为了方便读者准时看到推送,建议大家按照以下步骤,3秒操作,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最新推送啦~
1.点蓝色“璃语职美人”
2.点右上方“●●●”
3.点“设为星标”

-关于作者-
?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抖音@璃语职美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职业定位~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