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她的巅峰、低谷、再次巅峰和自由自在

当李娜退役时,可以比较稳妥的说:
她是亚洲女子网球第一人。
也可说是亚洲史上网球第一人。
说是史上第一黄皮肤网球运动员都不为过——我觉得她论历史地位该在张德培之上了。
在漫长的女子网球历史上?
——格拉夫、埃弗特、女金刚这是天后中的天后。
——威廉姆斯姐妹、库尔特、金、塞莱斯,也可以包括海宁,是一个时代的女王。
——辛吉斯、莎拉波娃、克里斯特尔斯、卡普里亚蒂、达文波特们,持续性差一些,但也当过女王。
——李娜,还是在下面一点点。
说起来,李娜真有点像张德培在男子网球的地位:到过世界第二;长期世界最顶尖选手之一;大满贯——当然,她比张德培还多一个大满贯。
而且,她的职业生涯,有着非常惊人的戏剧性,尤其是今年的澳网夺冠。
一段澳网结束后,给她写的文:
当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第一盘比赛以抢七局艰难结束时,你会开始担心。你会疑虑这是否又是一场三小时激战,你会考虑澳网著名的烤炉天气,考虑到李娜已将32岁,而对手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小她七岁。当然,如果你看过2011年和2013年澳网决赛,你会更生不祥之感。你记得2011年李娜是如何败给克里斯特尔斯的,2013年她是如何倒地、受伤、被阿扎伦卡碾掉最后一丝体力的。然后你会想:明明齐布尔科娃只是第20号种子,可是李娜打她,为什么如此艰难?
赛前,李娜的传奇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曾谈论起2011和2013年,李娜的两度澳网决赛败北:“那些失利,会让李娜更强大。”这时你会疑惑:果然如此吗?卡洛斯这是预言,还是一种宽慰?——过往那两次败绩,岂难道是澳网,乃至大满贯,对李娜的魔咒吗?
2011年春天,李娜拿下法网女单冠军,个人第一个大满贯冠军,登上人生巅峰。但那一次巅峰之旅,好像用尽了运气。之后整整十四个月,她一直在遭遇各类倒霉事:2011年法网后,她没再得过冠军。跨入2012年,运气并未好转:2月在帕塔亚公开赛,首轮被淘汰;3月在巴黎,1/4决赛输给了科贝尔——当时科贝尔还只是世界排名第18,正是这场胜利让她扶摇直上——然后是索爱公开赛1/4决赛输给莎拉波娃、保时捷大奖赛1/4决赛输给拉德万斯卡、马德里公开赛1/4决赛输给阿扎伦卡。5月在意大利,她终于杀进决赛并先胜一局,然后被莎拉波娃大逆转;法网,她第四轮被施维多娃逆转;温布尔登,第二轮她就被淘汰;奥运会,首轮被淘汰;罗杰斯杯,她一路杀到决赛,然后被科维托娃击败。整整十四个月没有冠军了。
而且,不只如此。进入2012年之后,李娜在比赛里的状态,总是走下行曲线。比如索爱公开赛败给莎拉波娃,第一盘3比6输掉,第二盘干脆被0比6横扫;比如输给拉德万斯卡,6比3先下一局,随后是2比6、3比6被逆转;马德里对阿扎伦卡、意大利对莎拉波娃、法网对施维多娃,全都是被逆转。
这听来很像一个老将的常见案例:李娜30岁半了,而且有旧伤。她能在第一盘取胜,但比赛越长,对她越不利。体能与心态内外交灼,都让她心情不佳。
2012年8月,辛辛那提西南财团赛的决赛,紧张提前袭来。第一盘,科贝尔6比1取胜,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李娜惯常的侵略性,至此无所施展。
直到卡洛斯-罗德里格斯走进决赛场,走到李娜身边。后来在访谈里,他承认他告诉了李娜“双反是科贝尔的弱点,没有太多过渡”、“你要打好自己的反手”、“更多把球送到科贝尔的反拍位置”、“尽可能把球打快打深”。以及,罗德里格斯招牌的口诀:“一拍一拍打,耐心!”
然后,李娜微笑了。
第二盘,科贝尔一度领先到3比1,看似局面大好,但李娜没给她机会。自那之后的12局,李娜轰下了11局。李娜6比3逆转第二盘,然后第三盘摧枯拉朽的还一个6比1。科贝尔反而被打崩溃了。
一年零三个月后,李娜终于又拿到一个冠军。而这时距离她初见罗德里格斯,还不到四天。
是的,实际上,直到2012年8月18日,47岁的卡洛斯·罗德里格斯才和李娜接上头。当时,罗德里格斯承认:他和李娜先前只靠发电子邮件沟通,每封电子邮件,都伴随着他观看大量的李娜比赛录象。所以他提出的改进意见,也都是些非常小的细节:
发球之后的站位;迎球移动;反手击球。
因为从一开始,卡洛斯就相信:到了李娜这个年龄与境界的选手,已经不可能再改头换面了——比如,一个12岁的孩子,你可以让他尝试纳达尔式的红土+上旋,可以让他习学桑普拉斯式的草场+发球。但30岁的费德勒已经无法强扭成阿加西的打法了,而且最高境界的选手,技艺早已烂熟精通,需要的只是一点儿细节的点拨。比如,有没有什么招式调整,能够抵御时间的侵袭;有没有什么手法的微调,能解决现有的弱点。最后,在征战多年后,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
而这些,恰好是罗德里格斯的专长。
罗德里格斯教练一路培养海宁长大,他经历过一个女子网球手可以经历的一切:年少出征,技艺成熟,攀登顶峰,应对挑战,老去,心态的变化,退役,复出。他知道一个女子网球手可以经历多么深重的挫败和自我怀疑。他给李娜的许多技术上的建议,都无须特意雕琢,只是个方向。比如:改进反手,击球点再提前些,寻找更多进攻机会,加入上旋以丰富战术构成。但李娜和他都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
一拍一拍慢慢打。
后来,就是2013年澳网决赛。
“有2秒钟,我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全黑了。医生进场后我缓过来了,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因为我怕磕破出血。摔倒的时候,我听到了脑袋撞击地面的声音。”
李娜如是说。
那是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的决胜第三盘。这次摔倒后,比赛进入第三次暂停。赛会医生很紧张,为李娜进行了长时间的脑震荡测试:让李娜盯着自己的手指,移动眼珠;嘱咐李娜转动脖子,看她是否受伤。以至于到最后,李娜都笑了:
“好像在儿童医院的感觉。”
略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在网球比赛里会摔到后脑,实非常见。李娜并非运动神经失调,会一踉跄仰天摔倒,特意去磕自己的后脑。她这次摔倒,是为了保护自己之前扭伤了的左踝——就在第二盘第五局。
离31岁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球网对面是世界第一、小自己8岁的阿扎伦卡。左脚扭伤,然后是头部摔伤。在澳大利亚的酷暑下,比赛已推进到二小时半。
用WTA官方微博的一句话就是:
“只要你能够站在那里,便是最伟大的胜利。”
实际上,就在此前一场,李娜刚在澳网半决赛,完成了一场堪称个人最出色的比赛:两个6比2,2比0,干净利落削倒了莎拉波娃,又一次逼莎拉波娃上演了“只要再赢一场就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却不幸落败”的悲剧。而就在这场比赛里,有许多比分差更耐人寻味的细节:卡洛斯对李娜的各项技术——发球、正手、步伐和网前——所做的雕琢,都显出来了。
发球的细节是最显而易见的:2013年澳网的李娜,发球时速比以往多了10公里,落点与旋转更为刁钻。这是卡洛斯以往就强调的:发球需要多用腿部力量。
然后,是阿加西前教练吉尔伯特评价的:李娜的正手,前所未有的好。的确,比起以往的大量平击,如今的李娜正手更多上旋,有了调动和变化,逼对方打出浅回球,然后一击致命。对浅球如何一击致命?卡洛斯强调:有浅球机会,那就果断上网。
最后,就是步伐和站位。这是网球里至为细致的东西,我们能看见的明显变化,就是李娜愿意站到底线内来迎对方的二发,愿意更多变、更积极的与对手周旋了。
甚至,在2013年澳网决赛第一盘,李娜也很顺利:6比4取下,1比0领先阿扎伦卡。那时,离她第二座大满贯冠军,还差一盘。
然后,就是她左脚那次扭伤了。
在扭伤之前,第二盘李娜以1比3落后。这没有理由可找:对手的确是当今世上最强,同时也是最全面的女子网球手。在此之前,李娜中路反手出界甚多,因为阿扎伦卡一如男子网球的德约科维奇,能够覆盖全场,能够轻松把被动防守球打成防守反击甚至制胜球——她并不像莎拉波娃那样,重守轻攻。
而在扭伤之后,李娜面对的局势更为糟糕:很明显,她不敢,也不能,过于蹬地发力,这直接影响了她的步伐;比不敢蹬地发力更左右为难的事是,她不能让阿扎伦卡看出她的破绽。谁都知道,阿扎伦卡是世界上最善于调动对手的球员。一旦被她发现自己的破绽,一如鲨鱼闻到血腥便前来吞噬一样,阿扎伦卡会用大范围调动,硬生生把李娜累死。
所以,你能够看到李娜的倔强:1比3落后,脚踝扭伤,她硬生生的把分差追到4比4平。在那段时候,她像头母狮子,伤痛只是让她更加愤怒。真的,当4比4时,世界都在屏息凝神:只要她再多拿两局,比赛就此结束,她就是大满贯冠军了!
很可惜,阿扎伦卡的控制能力实在太强,而李娜受伤后,反手依然无法发力。阿扎伦卡6比4拿下第二盘:这是本届澳网,李娜丢掉的第一盘。
然后就是决胜盘。
如果从戏剧角度而言,第三盘发生的事情,像一部电影的插曲。决胜盘第三局后,墨尔本当地开始了焰火表演:那是为了庆祝澳大利亚国庆日,但也可以说,是为这场决赛添彩。一如之后《体育画报》的总结:
“这场比赛拥有一切:一个英雄,一个反派,焰火,伤病,一次脑震荡……这可能不是场好看的网球赛,但绝对不缺少戏剧性。”
这段总结很是模糊。英雄是谁?反派是谁?你所能看到的是,阿扎伦卡也申请了医疗暂停。虽然旁观者看来,她似乎并未受伤。时间流逝。李娜带着伤,等阿扎伦卡回来。
焰花落尽,然后就是我们知道的:比赛重开,又一局后,李娜的头磕在了地上,医生进场,比赛第三次暂停。
到此地步了,李娜还要继续打吗?
李娜不是在继续和阿扎伦卡周旋。她没有用“不输掉这场比赛”的思维。她要赢。她的进攻之势,没有因头与脚的伤痛停下来。全场比赛,她36个制胜球,阿扎伦卡仅18个。当然,代价是,她也有57次非受迫性失误,阿扎伦卡仅28个。李娜没有停下来。她一直咬着牙,进攻到了最后,3比6败北。
然后才哭出了声来。
在此前,直到半决赛为止的六连胜、12比0,我们看到了李娜的变化:更多变的发球,更全面的正反手,更多变的调动、更大胆的上网,平衡、坚韧、全面。可是在决赛,当伤病突袭而来时,曾经的那个李娜又出现了:倔强、坚韧、咬着牙打每个球。哪怕在那几秒眼前发黑的时节,她都没考虑过退赛。
“过了几秒不就能看到了?比赛还没有结束,肯定是要继续打的。”
然后,重新把时间快进到2014年澳网决赛。
要回忆一遍她和阿扎伦卡那场大战,你才明白,2014年,第三次澳网决赛,终于夺冠之后的意义。
2013年澳网败北,细节在于她的反手、她的发球,当然还有比赛后半段时时滋扰她的伤病,以及那揪人心肺的倒地。实际上,当她澳网决赛左踝伤势加剧,导致她七个星期不能比赛的时候,2013年澳网决赛仿佛是她的绝唱:她年已31岁,还带着伤,按照通常的剧本,她应该顺理成章的开始老去、下滑、淡出最顶尖阵容了。
所以,惟其如此,2013年后半段发生的一切于李娜而言,才像是一部大逆转剧。
她在温网、罗杰斯杯和美网,都走得挺远——不像2013年澳网那么远,但足够她在年底升到世界第三。她在深圳完成了一次卫冕,然后来到了澳大利亚。对莎法洛娃那场比赛,她一度身临绝境——1比6输掉第一盘,5比6落后第二盘——但她完成了逆转,自那之后,命运便开始对她微笑。直到进入决赛,面对齐布尔科娃,在去年失利的环节——接发球和反手——之上,李娜赢回来了:她是靠着稳稳的接发球和凶猛的双反,击溃了齐布尔科娃。这一切都像是对去年此时的复仇。
“那些失利,会让李娜更强大。”
只有审视了2013和2014两次澳网决赛,你才能明白卡洛斯这话真正的含义。
于是,在2014年澳网决赛第二盘,李娜没有让胜利滑走。反手、发球和伤病,这次都没来得及滋扰她。她稳稳拿下发球局;然后破发;再稳稳拿下发球局,再破发——在第二盘的第四局里,她完全反客为主;她气势汹汹,毫不客气地对齐布尔科娃的发球回以深落点的双反斜线,卯足劲的架势,活像个棒球手抽出胜利全垒打。4比0领先时,李娜依然不怎么笑,而齐布尔科娃却笑着开始摇头。
第一盘的犬牙交错,在第二盘变成了一边倒。齐布尔科娃的情绪在缓慢垮掉。事实上,不是她软弱,一如赛前李娜所言,“我们都打了六场比赛才到决赛,我们都有足够的信心。”但高手对决,到最后不免此消彼长。在理当往前逼一步的时候,李娜往前逼了一步——于是第二盘,她完全掌握了局面。
甚至在第二盘第五局,她一度落后两分时,还是可以不疾不徐,把分差逆回来,保发成功。虽然那时大势已定,那一局看去无足轻重,但李娜没有给齐布尔科娃一点儿机会。第二盘第六局一开始,李娜就是一记纳达尔式的双反直线,切着边线得到制胜分。这是穿心凿肺的一击。你很清楚:当你的对手能够如此精确而凶猛的打击到你时,你是无从反抗的了。
于是齐布尔科娃无从反抗了。李娜6比0拿下第二局,2比0。她的第三次澳网决赛,她的第一个,也是亚洲史上第一个澳网女单冠军。
距离她上一个大满贯——2011年的法网——已经过去了近三年,下个月,她就要32岁了。
如她所言,她和齐布尔科娃都走过了六场比赛,才走到了决赛。但战斗的漫长,远非六场可比。从2011年法网,走到2014年澳网,这是一段更长的旅程——一个巅峰走到另一个巅峰,其间的低谷,对一个年过而立、背后还时不时要被捅刀子的女运动员而言,艰难可以想见。
正因为这过程如此艰难,所以夺冠之后的环节,才让人如此喜闻乐见:
李娜赛后感谢了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如上所述,自从老先生接手以来,李娜一步步重归巅峰——然后是经典的李娜和姜山秀恩爱。姜山黝黑圆润的脸,再一次笑到眉眼尽融;当李娜说出“我的先生……他在中国很有名”时,墨尔本人民欢声四起;当李娜追加一句:“你很幸运才找到了我哟”时,连澳大利亚演播室的诸位都按捺不住,开始挑着玩笑开了。
前一年,李娜如是说:
“原本我是想赢得冠军,当做结婚纪念日礼物送给姜山的。”
当然啦,一定还会有媒体会挑剔,会继续念叨“当体育明星的个性已经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任性,又有谁来约束这种可怕的任性?”会继续追念“李娜顺应形势调整自我,不让个性成为任性,不让任性触碰人们的心理底线”——哦对了,就是半年前的《人民日报》——但那就由他们去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在这样的夜晚,这是属于李娜和姜山的瞬间,他们理当享受这些时光:毕竟,这还是第一次,有一对亚洲夫妻在澳网决赛的颁奖礼上,彼此打情骂俏。这一晚,李娜是澳大利亚的女王。这次胜利,初看是她在过去两星期里完美表现所得,但若将时光放长,回到去年此时,甚至回到2012年低谷之际,回到2011年那一次得到法网,丈量自那以来,李娜一步一步的细节,你便会明白:这一晚,世上没有第二对夫妇,比她和姜山更配得上这样的任性,这样的欢笑,这样的自在与爱。
她是在达到巅峰——跌进低谷——再上巅峰之后,有尊严的退役的。
更难得的是:
她在想退役的时候,退役了。
稍微了解中国体育的人都知道,姚明在2009年春天经历决定性重伤,之后的两年,他一直在努力复健,直到2011年,他才正式宣布退役——虽然过去两个赛季,他也就打了91分钟的比赛。
刘翔自2008年奥运会受伤、复出到退役,所经历的波折,自非常人所能想象。
中国体育有一些我们无法言说的特色,在李娜之前,两个旗帜般的人物,都是巅峰时气吞天下,垂暮时步履蹒跚。而更多的,是那些出于各类原因,无法轻松退休的名将。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说,李娜是中国最自由的、体制外的运动员,连她的退役都是个证据:所谓自由,不止是可以自由自在打自己的比赛,还在于在回到巅峰后,在想走时,可以自由的离开。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