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让水滴筹消失么?

风险传教士,灵魂摆渡人
作者丨远去峰来
这两天,水滴筹差点被口水淹死。因为一段拍客“卧底”水滴筹的视频,瞬间把水滴推上风口浪尖,铺天盖地的抨击声呼啸而来,即使在水滴公开回应立即整改后,批判的声浪仍未停止。似乎,水滴筹不死,不足以平民愤。我也写过,但指出问题的同时,我更希望大家再给水滴一点时间,毕竟他才3岁,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反观整个舆论,却一涌而上,大有想一棍子打死的气势。这让我细思恐极,这是真正的民意使然,还是别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驱使?如果,水滴筹真死了,谁是受益者,谁又是最后的受害者?再反问一句,当前还有没有比互联网大病筹款更好的社会救助方式,比水滴筹影响更大的民间自救渠道?就在我前面一篇文章发出去的时候,收到一个粉丝的求助。他说,一个邻居从小就残疾,现在又患上肠癌,家里已经没有什么亲人,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可以上水滴筹求助吗?我想了一会,哑然。除了水滴筹,我竟然找不到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讽刺的是,网络上对水滴筹仍是一片吊打之声。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01我们先来看看此起事件的起因。梨视频的拍客拍了一段卧底水滴筹的视频,在全国超过40个城市医院派驻地推“志愿者”,通过扫楼的方式引导患者下单筹款,并设置了KPI考核指标,每月低于35单将被未位淘汰。于是,大家不愿意了。如果是美团外卖这么干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但筹款平台凭什么这么干?这就好比你一直觉得这庙里的和尚每天就应该念经诵佛,却突然有一天发现他跑出去卖炊饼了,于是你就觉得很恼火,觉得他堕落了。一个普渡众生的出家人,怎么能这么一身铜臭味?至于这个出家人吃什么喝什么,怎么活下去,没人管。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地批判水滴筹,左手公益右手生意,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恰恰忘了,水滴他本来就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没有财政拨款,没有政府补贴,不化缘不赚钱,怎么活?事实上,水滴筹也算是一个彻底的公益践行者。从2016年上线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大病救助的“第一联想”,先后为563个贫困地区7万余贫困患者,筹集了235亿元的救命钱!而这一切不仅免费,而且倒贴!这个行业发展之初,当筹款平台如爱心筹、轻松筹等还在对每笔筹款提取2%服务费的时候,水滴筹上来就做破局者,坚持“0服务费”,筹集到的每一笔钱都分文不动地打到用户账户上,连求助人的微信提现手续费都免了。3年的时间,补贴的提现费就高达1.4亿。在整个行业里,有几个能做到并愿意这样做?如果再不通过其它商业模式赚钱,这样的公益怎么延续下去? 这世界向来如此,不问你做对了什么,而是看你做错了什么。02既然水滴是一家公司,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活着”。要活着,就要有商业模式,就要有盈利逻辑。而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水滴在大病筹款平台的背后,还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水滴互助,一个是水滴保险,共同构成了“事前保障+事后救助”的保险保障体系。创始人沈鹏的“初心”很简单,就是通过水滴筹搭建了一个健康保险保障的场景,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从而实现“保障亿万家庭”的使命。所以,他必须要在公益和生意之间,搭一座桥。一位投资人曾和我说,利用公益手段获客,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风险控制能不能做好。现在,公众和媒体对于这一混合商业模式的接受程度很低,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这也是水滴筹在这件事中受到口诛笔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这座桥,不好搭,一个不小心就是万丈深渊。非要搭这个桥的沈鹏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在朋友圈看到有关他的故事。沈鹏曾收到很多微博私信,说有困难要5000块,他还真给过。后来朋友告诉他,这种事儿做不完。可以看出,沈鹏有着一颗公益的心,相信他“保障亿万家庭”的创业初心也不是为了简单的圈流量。他曾经说过,希望“把水滴筹做没”,所以,创业一年后,2017年5月,水滴开启了“保险”业务。一方面,保险确实是“因病返贫”最好的“保护网”;另一方面,通过保险业务也可以保证整个平台的盈利及存续。我们在指责水滴不应该通过公益来做生意的同时,是否问过,他不通过商业手段赚钱又怎么去补贴公益?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深刻认识到的保险的意义与好处,通过销售保险产品实现商业转化,真的十恶不赦吗?我们不能只看到歌舞升平,就听不到来自底层遥远的哭声。当然,为水滴筹叫屈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bug。比如团队管理跟不上、专业人才欠缺、服务模式粗放等等,但相信公司的初心还在,公益的良心没变。他才3岁,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了这些“小恶”,就去否定他在承担社会保障体制方面所做的“大善”,这不仅会寒了有心向善创业者的心,还会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失去被救助的机会。善恶不分,才是一个社会真正的悲哀。03最近仔细观察这个事件,被网友纠住不放的无外乎两条:第一,作为一个互联网公益平台,组建线下团队搞地推还设置了一系列的KPI这算是什么事?第二,公益就公益,为什么要通过公益推销保险产品,做病人家属的生意?先回答第一条。首先,组建线下团队本质是为了服务。服务于那些没有文化,不会上网但有实实在在的救助需求的大病患者,如果没有线下服务团队,就相当于为他们关上了最后一扇窗。这在水滴团队的公开回应中已经说明。至于为什么搞KPI,我想说的是,只要是公司,就得有考核,大凡佛系的公司,最后都死了。ofo,熊猫直播,都如是。至于第二条,前面已经回答过了,水滴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他得生存。不能因为水滴做了保险,就否定了水滴的公益价值,不能因为水滴做了公益,就不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这样的公司,本质是不存在的,因为活不下去。不能否认,水滴筹的出现真真切切的缓解了很多大病家庭的经济压力。个人求助这件事情,社会需求实在是太大了,慈善组织少到疲于回应。专业可持续的道路解决不完,社会必须寻找其他渠道解决。互联网大病筹款这一方式现在诚然不够完美,但我们也不能不给他变到完美的机会。我看到,上个月水滴筹起诉隐瞒财产发起求助的个体。法院支持了原告,判决将被告所筹集到的资金和利息原路返回。同时,水滴筹也在呼吁监管并加强自查。水滴筹自己犯了错,导致行业蒙羞,活该被骂。公众情绪激动,产生一种“被欺骗感”自然需要宣泄出来。不过与此同时,当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指责时,也应站在这个维度去看待大病筹款平台存在的意义,以及这起事件对它所带来的影响。很多人都在骂警察不负责任,但遇到危险时首先想到的还是110;很多人都在骂医生没有医德,但发生意外或疾病时首先想到的还是120;现在很多人又在骂网络筹款,但大病袭来急用钱时还是第一时间想到水滴筹!如果水滴筹死了,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朋友圈的求助信息,但对于那些真正的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来说呢?也就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最后一根稻草。如果真是这样的,社会真的会变得更好吗?希望水滴也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正视自身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在发展中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水滴活着,就能让更多的人活着。这是事实。水滴死了,就会让更多的人求助无门,这也是事实。所以,希望再给水滴一点时间,他一定会还我们一片大海。-End –
@如果喜欢请转发,如果支持请关注@
欢迎添加作者微信进入粉丝群
(微信15261438737)
目前100000+人已加入燕梳楼

对此,你怎么看?请在留言处写下你的看法。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