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她成名戏我又发现宝藏

Sir最近彻底迷上一种双人运动。它是肢体、眼神、甚至意念上的奥妙切磋。两人共处一室,四目相对。前期,安静克制,谨慎试探。高潮时,又让人面红耳赤,口干舌燥,甚至对方每一次指尖的轻微抬起,都让你颤抖窒息。激烈缠斗后,终有一方瘫软地败下阵来。你则进入回味无穷的贤者时间……嗯。你肯定猜到了。它就是最近火爆全网的——国!际!象!棋!什么。你猜错了?那肯定因为你错过了那部现象级美剧。《后翼弃兵》。有多火?一经播出,全美各大商店的国际象棋直接卖断货。一度比疫情期间的厕纸还难买。Sir之前就写过,9.3,真绝色哪用炒CP。为什么还要写?没办法。首先这张脸,就让Sir彻夜难眠——别误会。Sir说的是她精灵般的眼神,还有演技上超越年龄的稳重。
其次,剧中国际象棋的对弈实在……太!上!头!所以,Sir今天不是来写剧评的。而是解答Sir自己心中(可能也是很多观众心中)的一个疑问。国际象棋。一门静态、高深、沉闷的体育赛事。《后翼弃兵》怎么把它拍得这么燃,这么爽?今天就来带大家做这么一道题(欢迎毒饭们留言补充答案)。接下来是Sir的推导过程。首先,棋是死的,魅力在于下棋的人。要让观众感知到象棋的精彩,必须先塑造一个足够独特的角色。所以,第一阶段——棋如其人。国际象棋专业知识,Sir完全不懂。但了解过基本规则,就会发现——哈蒙的棋路与性格高度一致。她自幼成了孤儿,聪明高傲,相比常人更冷淡。体现在下棋风格上,是强烈的进攻欲。刚学象棋没多久时,一次和校工萨贝对局,局面刚进入中局,她已经弃掉象和马来攻王了。注意。她与大多数棋手的区别在于——象棋于哈蒙,魅力不在博弈本身。而在于赢。彻彻底底的碾压。国际象棋中,逼得对方无棋可走,只算“和棋”,吃掉对方的“王”,才算赢。对手提出和棋,她从不同意。所谓天才棋手的本能,便是渴望赢。享受居高临下的控制欲。这是她对童年不幸的全力反击。于是有了第二阶段——棋塑造人。哈蒙成长过程中,家人都以某种方式抛弃了她。母亲走投无路自杀,养母酗酒而死。她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象棋。她学会了这项运动的规则,也学会了人生的规则。校工教她守礼。收到俱乐部教练送的洋娃娃时,她明明不喜欢,还是客气地表示感谢。赛场教她规矩。哈蒙初次参加象棋锦标赛,观战时碎碎念,被棋手呵斥。所谓“观棋不语真君子”。幼年野蛮生长的哈蒙,在比赛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化熏陶。友善的大环境,外加上绝佳的天赋,让她从身世孤苦的寒酸女孩,升级为比赛场的常胜女王。这一扬眉吐气的过程,大快人心。棋盘,也是她逃避一切的出口。这样一个天才,在人情世故上是迟钝的。哈蒙没赢下本尼,养母安慰她人生总有输有赢,她一句话就能戳人痛处。- 你一点都不懂象棋- 我知道输是什么感觉- 可不是嘛
隔天,主动示弱求和,在车上握住养母的手。虽在亲密关系上与人疏离,但她并非不近人情。象棋给她带来自信和荣誉,也教会她合作与善意。最燃的当属第三阶段——人棋合一。幼年在福利院的经历,让哈蒙以为,自己能在脑子里复盘棋局,是嗑药产生的幻觉。其实,在脑子里下棋的,不光她一个。例如同样天赋绝佳的本尼。- 你会在脑海里复盘棋局吗- 大家不都是吗?
天花板上移动的棋子,是哈蒙脑内飞速运转的具象化体现。为什么在最后国际比赛上,戒断药物的她,再次在天花板上看到了棋盘?这需要记忆力足够好,注意力高度集中,并非完全靠幻觉实现。让她问鼎冠军的,不是什么神迹。恰恰是她成长过程中最抗拒的——舍弃。无论下棋还是处事,哈蒙都横冲直撞,凭本能“攻城略地”。想赢的反面,怕输。控制欲的反面,是无法尽在掌握的失控感。在苏联最后一场比赛上,博格夫提出和棋,哈蒙拒绝了。因为她已经看到胜利之法。先插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规则。当“兵”越过对方底线,可升变为“王”和“兵”之外的任意棋子。基于这一点再看剧,才能真正领悟到全剧埋下的最牛伏笔——这终局之战,连棋步都暗合了“后翼弃兵”这一主题。最后一盘棋,带哈蒙回到初次学棋的起点。第一次,哈蒙在福利院与校工萨贝对弈,对方摆的就是后翼弃兵开局。在她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没用过后翼弃兵开局,都是用王兵开局。这种开局最大特征就是强势,步法锐利,直攻对局。但,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她用的正是后翼弃兵。哈蒙最后走的这几步棋,大有来头。先是一改强势棋路,弃掉自己威力最大的皇后棋。然后,注意全剧最燃的瞬间来了:兵到底线,升变为皇后。在贝斯整个成长过程中,她被迫失去很多。一个被迫失去很多的人,选择主动舍弃,是为最大勇气。这正是《后翼弃兵》的叙事秘密:故事的前半段,它让你以为自己看到一出天才崛起的爽剧叙事。其实呢?它在结局告诉你——全错了。那不仅是天才顺遂的一路高歌。同时也是一次更野蛮的人生塑形。如同剧中结局所揭示的。哈蒙赢下终极大BOSS后,开心吗?开心。却只是浅浅的开心。
第二天,她独自漫步在俄罗斯街头,看到公园里的“国际象棋角”。那里没有什么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手,只有大爷们自发摆的桌子和象棋。哈蒙在大爷们的邀请下,坐了下来。那一刻她在纯粹热爱的簇拥下,才真正感受到象棋带给她的喜悦。
《后翼弃兵》拍了一部进度条为99%的爽剧。却在最后1%,彻底打破这种世俗的爽。当然,没有前99%的铺垫,它无法完成这1%的升华。除了编剧与导演,它对象棋的热爱更是渗透了整个剧组。为确保棋局的专业性。特意请到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做顾问。得以使每次呈现出来的棋局,都经得起推敲。演员安雅透露,在拍摄《后翼弃兵》之前,她是国际象棋渣渣。了解仅限于这是一项“有棋子、有棋盘”的运动。演员中也少有国际象棋爱好者。那他们是如何下出了世界级选手的水平?答案高能,也“笨拙”——和剧中人物哈蒙一样,靠记忆法,辅之以示意图背下来,再反复练习,练习,练习。当然,为了保持爽剧节奏,本剧也确实牺牲掉部分真实性。在这个故事里,孤独的天才遇到了最仗义的闺蜜,最无私的导师,最忠犬的后宫男团(睡了),以及最牛掰的对手(赢了)。几乎一个彻头彻尾的乌托邦故事。可它就完全不真实吗?上个月去世的球王马拉多纳,为我们留下过一句话:当你在球场上的时候,生活消失了,问题消失了,一切都消失了。某种程度上,这句话道出了今天题目的答案。为什么燃,为什么爽?——因为它拍出了人类中极少数瞬间的真实。对哈蒙来说,她人生的境遇是不真实的,经过美化,编的。但她沉溺于象棋,并在棋盘上与自己较劲的那股决绝。却是能引起我们共情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千百年都在狂热地发明并围观着那些关于赢与输的游戏。它就像一束流光。抓也抓不住,摸也摸不着。但。它看得见。别走别走。文章结束前,Sir安利一个双12福利。明星表演导师张颂文,来Sir电影私塾,线上开课——10节视频课,剖析20+个好角色。带你看懂顶级演技,领悟好片的魔鬼细节。原价98元,双12特惠,立减30元,仅剩2天!想免费试听,就戳阅读原文?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布拉德特皮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