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莫深 | 对话杨碧薇:文学批评家是如何沦落为学术流氓的

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标题|对话杨碧薇:文学批评家
是如何沦落为学术流氓的
作者| 程莫深
专栏 | 文艺锐评
首发 | 文艺轻刊
《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诗人”系列作品推出后,即招来了诗界内外一片骂声,说扶贫诗只是为了应景,有失水准,就是一堆垃圾,即:“口水文字+回车键=诗歌”,全民皆诗的年代到来了,只要你会断行,你就可以做诗人。
这彻底颠覆了大众对诗歌创作的认知,突破了诗歌创作的底线,让本来已经很不景气的诗歌创作雪上加霜,诗人头上的光环已不复存在。
在一版骂声之后,紧接着是一帮号称文学批评家的学术流氓打着学术批评的幌子在为挽回所谓的诗歌尊严,撰写的一批粉饰“诗歌太平盛世”的奇谈怪论。
《诗刊》主编李少君就说,《诗刊》与中国诗歌网发起“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诗人诗篇”的诗歌征集, “一个个感人故事、细微变化、日常细节,带着泥土味,充满真情实感,点击率很高。”
究竟谁是谁非?正在诗界内外为此感到一头雾水的时候,答案来了!
1月22日,中国诗歌网转载杨碧薇发表在《文艺报》的评论《事中蕴情 百花齐放——读<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诗人”作品有感》。
杨碧薇,云南昭通人。诗人,作家,青年批评家,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
这篇评论犹如评论天秤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将“扶贫诗”压下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它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评论界的妖风是如何强劲和是非颠倒,也看清了学术界某些人的流氓品性。
杨碧薇头衔很多,哪一个单独拉出来,都称得上是精英。可她的答案似乎与这批“扶贫诗”毫无关联,因为她的评价太过高大上。
看看这位饱学诗书的青年批评家、作家,是如何为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抛出一大套高深理论颠倒黑白,来粉饰或掩饰“诗歌太平”的。
杨碧薇在评论中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观点:
一是新诗中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二是新诗的“速记”与艺术性。
我现在就这两个观点,作粗浅分析,请网友自己判断。
第一个观点:新诗中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杨碧薇说,“我想谈一谈扶贫工作不是一句空谈,而是由无数具体而琐碎的事情构成的。当这些事情触动了诗人的神经,他们的讲述欲望也随之而生。”
请注意“由无数具体而琐碎”、“ 讲述欲望也随之而生”这几个关键词。这是杨碧薇为这些“扶贫诗”找到的理论根据。
为了自圆其说,杨碧薇列举了周碧华的《陈家湾纪事》、阿炉·芦根的《我的帮扶户》、也人的《邓启明露出了浅笑》、周孟杰的《“第一书记”扶贫记》等,因为组诗中出现了具体的人和事,也就是有了“由无数具体而琐碎”的事情,所以,诗人们“ 讲述欲望也随之而生”。
那诗人们到底是怎样将欲望随之而生的呢?请看——
阿炉·芦根的《我的帮扶户》:
帮扶记录及成效表写着我的诗
比如:“2020年1月6日
帮助购买农村养老保险
减少家庭支出200元……”
比如:“2019年3月18日
看望帮扶户
增进干群关系……”
老张不识字
我就把这类诗句念给他听
他听后笑了
在贫困户签字栏
按下局促的手印
点赞……
杨碧薇说,当诗人们亲临扶贫现场时,这些人和事切实地冲击到、至少是打动了他们。在情感的催逼下,他们必须一吐为快。
这是何等牵强和苍白的辩解?我想问问,他们真是“在情感的催逼下,一吐为快”的吗?我想请扶贫诗人们看看眼下正在热播的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看看福建来的凌教授、陈副县长,他们是带着怎样的深情厚意,来到宁夏贫困山区扑下身子扶贫的。
杨碧薇说,当真实生动的基层生活、富有温度的心灵体验与诗相遇,他们的诗歌面貌也在无形中变化着,而汉语新诗也因此获得了更强大的容纳能力,变得更丰富、驳杂。
我想说,诗歌的面貌的确是在无形中变化着,而且日新月异,变化无穷,成了俗不可耐的口水诗、垃圾诗。因为它记录了一大堆琐事,杂事,闲事,小事,所以汉语新诗容量更加强大,丰富、驳杂。
第二个观点:新诗的“速记”与艺术性。
杨碧薇说,许多事件和经验都值得记录,免不了产生“速记”式的诗歌。因此,扶贫题材的诗歌更需要用深沉之“感”去支撑其艺术性。换言之,写扶贫,不能只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体会,并调动内心更深层次的诗意。
凭心而论,杨碧薇的上述观点没有毛病。问题主要出在结论:换言之,写扶贫,不能只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体会,并调动内心更深层次的诗意。
她强调的其实还是一个关键问题:带着情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那她说的这些扶贫诗,到底写得怎么样呢?咱们看上其中的两首——
《驻村》
必须又要去了解一个村子
去熟悉它,如熟悉自己出生的村子一样
它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人口
男人多少,女人多少
有多少适龄学童,有多少老人
水田多少,旱土多少,还有山场
有几个自然村子,通向它们的路好不好走
并且,我必须尽快去走一走
把它们都记在心里,还有
最重要的是有多少户建档立卡户
他们的致贫原因是什么
谁脱贫了,谁还未脱贫
《对一个备注的备注》
户主王华香,建档立卡人口2人
户主王华香2020年2月死亡,减员
户内人员罗玉婷转移至本村兰冬香户
王华香户整户自然减少处理
这是普查摸底表最后一栏里的备注
在她的建档立卡档案资料里
王华香,出生于1972年10月
罗玉婷,出生于2020年3月
致贫原因:因病
从诗中,我们只看出走马观花的表面记录,并没有看出多么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速记达到了,但毫无艺术性可言。
从杨碧薇对中国诗歌网推出的一线诗人扶贫诗评论的两大观点不难看出,优秀的“扶贫诗”应该具备以下元素——
一是“由无数具体而琐碎”的事情组成的,因为记录了一大堆琐事,杂事,闲事,小事,所以容量更加强大,丰富、驳杂。
二是因为许多事件和经验都值得记录,免不了产生“速记”式的诗歌。
到了这里,我们才真正明白,一个文学批评家是怎样沦落为学术流氓的。必须具备如下三个特点,即坚持“三个不动摇”:
一、坚持说假话不动摇,毫不畏惧地为中国诗歌网挽回尴尬面子摇旗呐喊。
二、坚持胡说八道不动摇,必须做到粉饰“诗歌太平”。
三、坚持理论创新不动摇,能否自圆其说不是关键,关键是必须做到“扶诗”。
就此,一场由《诗刊》旗下的中国诗歌网自导、扶贫诗人自演,以中国诗歌网彻底惨败,更令诗界脸面一落千丈、一扫而光的《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诗人》的“闹剧”,终于在农历牛年来临之际匆匆收场了。
一场“闹剧”结束了,但这个标榜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中国最大的诗歌类互联网出版平台,权威的诗歌创作交流平台,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诗歌高地,诗人家园”的中国诗歌网,是不是也到了应该深刻反思的时候了呢?
我建议,就来个诗界大讨论吧,主题:
是什么问题导致了曾经光芒四射的诗人不敢再以诗人自居了呢?!
2021年1月23日夜
作者简介:程莫深,作家,资深媒体人。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个选本。出版长篇都市畅销悬疑小说《夜迷离》、小说集《雨季》《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等5部。曾获首届“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文学新秀等待奖、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曾担任全国首届、第二届微信平台精短文学大赛终评委,新浪《百样文学》原创大赛评委、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征文大赛评委等。
主 编:许 仙 副主编:白素贞
编 辑:罗米欧 编 辑:朱丽叶
长按或扫码关注我们
本刊图片来源于网上
点击查看:投稿指南
文艺轻刊| 有温度的作品源自人性发自心底诗坛最近怪事多:警惕“诗坛认爹”《诗刊》已沦为汉语言诗歌的“屠宰场”从莫言获奖”可看出诗人“多么下贱”?!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