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刘邦身边的贩夫走卒,都身具开国将帅的大才?

《史记·卫青传》有这么段文字:
“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
《汉书》班固则简略道:
“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封朔为涉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
论叙述简洁,自然是班固好些;但司马迁那一段,大有从诏令中直搬出来的堂皇效果。
三个“以千三百户”,表达封侯的荣耀,赫赫扬扬。《诗经》的《殷武》,有名句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后面一句,如果直接写“莫敢不来享与王”,就没气势。我很怀疑金庸先生屠龙宝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从这里化出。
扯远了,且还是说西汉封侯事:那会儿,封侯还很荣耀啊。说到封侯,不免说到飞将军李广。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连他儿子李敢,跟着霍去病立了功,都封了八百户,偏李广自己没有,司马迁打抱不平,也只好借前朝天子“使子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来浇块垒了。
哪位问了:为何说李广遇到汉高祖,就万户侯了呢?
韩信与张良当年都当着刘邦,说过类似的话,大意:项羽宽仁爱人,刘邦轻慢侮人。人格修养天差地远。
但刘邦舍得封赏,项羽只肯摩挲印信而已。
刘邦的确赏人赏得狠。彭城兵败后,他跟张良第一句话就是:关东之地我不要了,都拿去封赏人,谁能跟我一起干掉项羽?垓下之战前,韩信要当楚王,彭越要当梁王,刘邦虽然肉疼,抬手就给;英布的淮南王,那也是眼都不眨——至于之后兔死狗烹,把诸王都给干掉了,那是后话了。
妙在还不止如此。《史记》里写樊哙的战绩,有一串列表: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与司马枿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
很枯燥,但仔细想一想:这时刘邦不止没称帝、没称王,充其量就是个流浪军阀。而樊哙的战绩数据,历历在目,可见是功劳簿记得清楚,用来封赏的。即,起兵初期,诸事草率,大家打到哪儿算哪儿,刘邦依然没忘记,要准确地记录诸将的功勋,好论功行赏。最后贩夫走卒、车夫屠夫,都积累功劳,成了西汉开国元勋。刘邦何以能得诸将死力?皆出于此。
刘邦在封赏之事上精确到何种程度呢?项羽自尽,五人分夺其尸体,这事儿细想很猥琐,但刘邦就果真把五人分别封了侯,也算是言出必践。
后来窦太后去跟汉景帝念叨,要他封皇后的大哥王信为侯,太尉周亚夫——他爸爸周勃是个织帘子奏哀乐为生的,跟着刘邦封到绛侯与宰相,还平定了吕后亲戚闹的乱子;周亚夫自己本无继承权,是靠着战功封的侯——就义正辞严,搬出了刘邦当年的训诫:
“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若违反此约,天下共击之。”
他说此话时,刘邦已故世半个世纪,而汉景帝犹无从违背。功劳可以比贵族血统更重要。
至少西汉初,是这样的。
后世都爱说刘邦运气好,怎么县里的秘书萧何、县里的监狱长曹参、县令的司机夏侯婴、小贩灌婴、杀狗的樊哙、轻薄无行的陈平、织帘子的周勃,个个在他手下都神武天纵,打得天下英雄屁滚尿流呢?
刘邦自己说了是会用人;然而用人说到底,无非是岗位安排、权限给予,以及赏罚罢了。
说到底:鼓励机制啊!
如果一个老板在企业草创时,就把作为屠夫的你每一点成绩都记录下来,予以封赏,你又怎么会不去努力磨炼自己的武艺,成为天下猛将,好继续拼搏?——这就是樊哙们在刘邦手下用尽死力的拼搏过程。——然后秋后算账,那是后来的事了;至少西汉开国时草根封王、平民封侯,自古及今,也就只有两三个朝代做得到而已。
说到底,得人心的老板,那都是赏功罚罪,给平民属下足够的盼头和上升通道啊!
至于口口声声给你画大饼,岗位和钱却安排给三叔四舅母小姨子,让你再勒紧裤带等发了财再涨工钱的老板,为什么总做不大做不久……我们都明白啦。

赞 (0)
版权声明